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日光温室夏茬黄瓜栽培技术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日光温室辣椒栽培有哪些茬口?(日光温室种植蔬菜的茬口)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日光温室辣椒栽培有哪些茬口?

(1)秋冬茬秋冬茬主要是指深秋到春季供应市场的栽培茬口,主要供应元旦市场,7月上旬播种育苗,苗龄35~45天左右,8月中下旬定植,10月中旬开始采收。

(2)冬茬冬茬辣椒是温室栽培的主要茬口,也是经济效益高,栽培难度大的茬口。一般在8月末9月初播种育苗,苗龄40~60天,10月上中旬定植,元月上旬收获。

(3)冬春茬11月下旬播种育苗,1月下旬定植,3月中旬开始收获,管理好可越夏栽培。辣椒对光照要求不严格,只要温度可满足需要,很多品种都可以栽培,要选择抗病、耐寒、耐热、丰产、植株长势中等、适合密植的品种,也要根据市场需求选择品种。

日光温室辣椒栽培有哪些茬口?

(4)长季节栽培7月底播种育苗,苗龄40~45天左右,9月上中旬定植,10月底开始采收,到来年的6、7月结束。

如何进行日光温室黄瓜的栽培管理?

(1)定植黄瓜最好不要与瓜类作物重茬,防止枯萎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生。定植前10天~15天深翻土壤30厘米~40厘米,耕翻后施优质腐熟有机肥8000千克/667平方米(每亩)~10000千克/667平方米(每亩),全氮含量0.2%,速效氮含量200毫克/千克、速效磷含量150毫克/千克~200毫克/千克、速效钾含量300毫克/千克左右为宜。

定制期间可视温室的保温性能、蔬菜茬口安排、市场需求而定。要求定植后温室内的温度不低于8℃、土壤温度不低于12℃。定植于晴天上午进行,定植平均行距65厘米、株距25厘米~30厘米,种植密度约3000株/667平方米(每亩),地膜覆盖,增温保墒。

(2)环境控制①温度:黄瓜喜温而不耐寒冷,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18℃~30℃,低于13℃~15℃及高于35℃时出现生长障碍,夜间不低于8℃,否则易发生冻害。设施栽培过程中冬季通过多层覆盖、加温等措施提高设施内温度。

②光照:黄瓜为短日照植物,苗期较短的光照和较低的温度有利于花芽分化和雌花的形成。通过合理的种植密度、植株调整等措施、覆盖材料的清洗等措施增强光照,提高黄瓜的产量和品质。

③相对湿度:黄瓜叶面蒸腾量大,根系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对土壤水分、空气相对湿度要求较高,温室内的适宜的相对湿度为65%~85%,空气相对湿度低于60%不利于叶片生长和果实发育,低温、高湿易造成生理障碍和病害发生。

(3)肥水管理黄瓜对土壤的要求比较严格,以疏松、肥沃、排水和保水良好、有机质含量高的壤土为宜,土壤pH6.5。黄瓜生长快,结果多,需肥量大,根系吸收能力弱,对高浓度肥料反应敏感,应采取低浓度、多次喷施的方法。

肥水管理分为采收前、开始采收至盛果期、采收后期三个主要时期:采收之前适量控制肥水,防止植株徒长,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植株的抗逆性。开始采收至盛果期掌握勤肥薄施的原则,一般至采收起每3天~5天浇淡水肥一次,用肥量先轻后重,10千克~30千克/667平方米。冬季严寒季节要加大浇水间隔天数,可10天~15天浇一次肥水,每次要浇透,以免频繁浇水降低低温。后期要及时补充肥水,防止早衰。

(4)CO2施肥日光温室白天CO2浓度较低,每天早上揭开草苫后,如不及时通风,CO2可降至10微升/升以下,对光合作用不利,因此在黄瓜生长盛期增施二**碳可增产20%~25%以上,还可提高黄瓜品质增强植株的抗病性。使用浓度为1000×10-6~1200×10-6,每天揭苫后0.5小时~1小时施用。二**碳源可采用水8kg加碳酸氢铵3.8千克和硫酸2千克/667平方米(每亩),也可采用液态二**碳1.5千克/667平方米(每亩)~2千克/667平方米(每亩)。*天不宜进行CO2施肥。

(5)植株调整黄瓜的植株调整包括整枝、摘心、打老叶、绑蔓、疏花疏果等,目的在于平衡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阳光、水分和营养,改善生长条件,提高黄瓜的产量与品质。

(6)病虫害防治黄瓜设施栽培主要的病害有猝倒病、霜霉病、疫病、细菌性角斑病、**病、炭疽病、枯萎病、**病等。猝倒病主要发生在育苗阶段,除了做好种子和床土消毒以外,发病初期可用普力克800倍液进行防治。其他病害以农业综合防治为主,注意控制温室和大棚的温、湿度,地膜覆盖可有效降低棚内的空气湿度;在保温的前提下,注意通风降湿。化学防治以选用高效低毒农药、注意用药浓度、时间及方法。

日光温室冬春茬黄瓜怎样插架绑蔓?

1 选用优良品种应选用早熟、耐低温、耐弱光照的品种,如津春3号、津优32号、博耐13号等。

2 嫁接栽培利用黑籽南瓜作砧木于10月上旬播种砧木和接穗,嫁接换根,是日光温室越冬栽培黄瓜成败的关键。

3 培育壮苗苗期要有合理的营养面积,一般保持10×10厘米的株行距。采用大温差育苗,除出苗前白天和夜间要保持较高的温度外,出苗后立即降温,白天控制在25℃左右,夜间控制在15~20℃,两片子叶展平后夜温可逐渐降到13~15℃。嫁接后为了保证缓苗,白天控制在28~30℃,夜间控制在17~20℃,以后随着伤口愈合,逐渐降低夜温,前半夜15℃,后半夜11~13℃,早晨揭苫前10℃左右,地温15℃以上。苗龄不可太长,从播种到定植30~35天,具有3—4片真叶即可定植。

越冬黄瓜种植技术有哪些

越冬黄瓜高产种植技术
1播种期的确定
大棚越冬黄瓜适宜的播种期为10月1~5日。如播种期过早,气温高,秧苗易旺长易感病,后期易早衰。
2选择适合越冬茬栽培的优良品种
要选择耐低温、耐弱光能力强,特别在较低温度下还能比较正常生长,抗病能力强的品种。
3培育适龄壮苗
大棚越冬黄瓜采取嫁接育苗,壮苗标准为:苗龄30天左右,幼苗达3—4叶1心,叶片深绿色,肥厚;2片大叶直径达10厘米,茎粗,节间短,根系发达,子叶完好,株高10—15厘米,无病虫害。
4定植
大棚越冬适宜的定植期在10月底至11月上旬,定植采用大小行、双高垄的形式,并实行地膜全覆盖。
4.1定植前的准备
4.1.1提前扣棚:大棚膜于10月5日前扣上,以便进行嫁接育苗和做定植前的其它工作,还要于定植前1—2天上好草苫子。
4.1.2整地、造墒、施足基肥:一般每667平方米施用腐熟的有机肥7500千克,硫酸钾复合肥100千克或磷酸二铵100千克,硫酸钾50千克,全层施,并深翻(30厘米)两遍,耧平耙细,以备定植。
4.2移栽:采取南北垄向,大行距80厘米,小行距50厘米,平均行距65厘米,株距25厘米,每667平方米定植4100株左右,定植尽可能选择连续3天以上的晴天进行,利于早缓苗;避免垄下集中施肥,否则易出现烧根。
5定植后的管理
前期促根壮秧,中期抵严寒保秧争瓜,后期促秧促瓜,延缓衰老。
5.1定植后缓苗前,一般5~7天内不通风,白天保持棚温28—30℃,夜间15~180℃,10厘米地温应在18℃以上,最低不能低于15℃。当棚内夜间最低气温达不到14℃时,要覆盖草苫,草苫应早揭晚盖,尽量增加见光时间。黄瓜定植扶垄后2~5天内,进行1—2次中耕划锄,使土壤疏松、细匀,以增大土壤热容量,提高地温,利于幼苗发生新根。然后抓紧覆盖地膜,地膜实行全方位覆盖,采用1.4米宽的地膜,跨双高垄覆盖。
5.2缓苗后至始瓜期,此其植株应以锻炼为主,在温、湿度的管理上,应比缓苗期较低,白天大棚内气温控制在24—28℃,夜间12—18℃,10厘米地温保持在15℃以上,空气湿度白天70%左右,夜间80%—90%。这一时期大棚白天提温较快,因此要加强通风降温、散湿。
此期中耕划锄原则是由近而远,由浅及深,使大行的沟及两侧垄上的土壤保持疏松,达到上干下湿,引根深入的目的。同时增加土壤的含氧量,促进根系的发育,以增强植株的吸收能力及抗寒性,但划锄时要注意不要伤根。
水肥管理:此期尽量少浇水,一般只浇1~2次水,这要根据土壤墒情和具体情况而定。沙土地可在缓苗后的3—5天顺小沟浇1次水,黏土地由于水分散失慢,缓苗后一般不需立即浇水。当根瓜坐住后,采瓜前根据土壤墒情,结合浇水追1次肥。浇水要选择连续3天以上的晴天进行,浇水前先将地膜拉至垄顶,大行两边下半垄处开沟施肥,1/15公顷大棚需经发酵的豆子80千克,尿素15千克与土壤充分混匀,然后浇水,水渗后回土填好沟,整棚施肥完后,立即顺大行浇水,浇水量以水能润到垄顶为宜,浇水当天不通风夜间用45%的百菌清烟雾剂熏棚,预防霜霉病的发生。
5.3深冬期的管理:应在御寒保苗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前期产量。
温度管理:白天弱光条件下保持18—20℃,中光条件22—24℃,强光下26—30℃,夜间温度10—18℃,最低不低于8℃。
水肥管理:此期植株需水量少,一般年份至春节前只进行2次浇水追肥即可。第一次1月上旬,可随水冲施1次磷酸二铵,每公顷450千克;第二次在春节前,随水冲施部分有机肥,此期浇水追肥一般只在小行间进行。
二**碳施肥:日出后棚内二**碳浓度急剧下降,满足不了黄瓜光合作用的要求,生产上需实行二**碳施肥。采用硫酸加碳酸氢铵的方法补充棚内二**碳的不足,一般情况上午9时至10时施用为宜,具体以棚内达到18℃开始投入碳酸氢铵。及时采收,此期气温低,光照弱,宜采嫩瓜。
5.4深冬后期至拉秧期间的管理:围绕“促秧、攻瓜、防病”这个中心进行。
温度:白天下午14时前保持30—32℃,14时后气温降低,至18时降至20qC左右,至次日日出前保持在13~15℃。
湿度:此期白天控制在75%~80%,夜间85%~90%,一般上午揭苫后可进行短时间的通风散湿,然后闭棚提温,上午放二**碳期间不通风,至午间12时左右进行通风、降温、散湿。
水肥管理:自2月下旬至3月下旬,一般7~10天浇1次水,4月初至拉秧期间4—6天浇1次水。实行浇1次清水,追1次肥,一般每施2—3次无机化肥后追施1次有机肥。化肥用量667平方米施尿素10~20千克或磷酸二铵10—20千克,间隔1次施硫酸钾10~15千克。深冬后期进入采收高峰期,对二**碳的需求量大大增加,需继续做好二**碳施肥工作,直至拉秧前10~15天停用。

目前黄瓜常用的立体栽培模式有哪些?

(1)黄瓜加行高矮秧密植立体栽培
在塑料大棚、日光温室春早熟栽培或越冬栽培中应用较多。它是在常规栽培的基础上,以原栽培行为主栽行,在主栽行之间加行密植,增加前期密度,并对加行进行整枝,提高前期产量。当加行栽培获得一定的产量,且群体的叶面积指数达到一定数值后,将加行拔除,恢复常规密度,保证主栽行后期处于适宜的栽培密度下正常生长,不影响主栽行黄瓜的后期产量。这样黄瓜的前期产量和总产量都提高,产值大大增加。实践表明,可使黄瓜的前期产量提高80%,总产量增加30%,土地利用率提高40%,产值可增加40%。
(2)春黄瓜间作春早熟甘蓝
这种模式适用于塑料大、中棚春早熟栽培,及露地春黄瓜栽培的地面立体栽培。黄瓜品种选用新泰密刺(长春密刺)等早熟品种,甘蓝选用早熟的品种。在大棚或露地采用大、小畦隔畦间作,小畦宽60厘米,种2行黄瓜,株距20厘米,每667米23700株左右。大畦宽120厘米,种3行甘蓝,株距40厘米。甘蓝提早15~20天定植。甘蓝采收后,黄瓜进入正常管理。黄瓜产量不受影响,甘蓝每667米2可多收1500~2000千克。
(3)春早熟黄瓜套种低温型平菇
在大棚、温室的春早熟黄瓜栽培中,将黄瓜种植在宽80厘米、高10~15厘米的高畦上,两高畦间留30厘米的浅沟作走道。每畦2行,行间距60厘米,每畦2行扎一个人字形支架,架下2行黄瓜间放置平菇栽培袋或作低畦栽培平菇。
若采用塑料袋栽培平菇,应先做畦定植黄瓜。当黄瓜爬架后,再在架下放置已发好菌丝的平菇栽培袋;采用低畦栽培平菇时,要先做畦栽培平菇,后定植黄瓜。低畦深10~15厘米、宽35厘米。低畦做好后,把配制好的培养料填入畦内,压实接种,并加盖塑料薄膜。
大棚、温室平菇栽培应选择适宜的低温型品种,2月上旬播种,3月上旬出菇,4月中旬结束。
黄瓜栽培同常规春早熟栽培。
其他的黄瓜常用的立体栽培模式还有:春早熟黄瓜套种耐寒速生蔬菜、春早熟黄瓜间作春早熟辣椒、春早熟黄瓜间作韭菜、春早熟黄瓜套种夏豆角、越冬黄瓜套种生姜、黄瓜空间立体栽培。

日光温室秋冬茬黄瓜有哪些栽培要点?

日光温室秋冬茬黄瓜处于日照时数、光照强度、外界温度不断下降的季节,这和早春茬黄瓜外界环境条件变化正好相反,栽培管理差异很大。该茬黄瓜播种在秋季,外界气温高,雨水较多。幼苗期和甩蔓发棵期处于9~10月,温度、光照条件较好;开始收获时进入冬季,日照缩短,温度降低,外界环境条件不利于黄瓜的生长发育,一般产量较低。而且在秋凉季节,昼夜温差大,叶片结露时间长,利于病害发生和蔓延。因此,搞好秋冬茬黄瓜生产必须注意6个栽培要点。
(1)选用综合抗性强的品种目前尚无秋冬茬黄瓜温室生产专用品种,在现有的设施黄瓜品种中,根据各地生产实践,认为国农31号、津杂1号、津杂2号、津研4号、津研7号、夏丰1号、郑黄2号、津春4号等品种表现较好。(2)采用护根育苗该茬黄瓜虽可采用直播,但秧苗分散不易整理,而且遇连*雨易使幼苗染病,生产上多用防雨棚*盘护根育苗,待3叶1心左右即可定植。(3)合理密植生长前期外界条件有利于黄瓜的营养生长,若密度较高,进入冬季后会由于枝叶过于繁茂而致叶片相互遮荫,叶层间光照条件变劣,群体光合效能下降,造成大量化瓜,产量下降。故该茬黄瓜密度比早春茬黄瓜要低,宜掌握在667米23500株左右。(4)适时扣膜盖苫当夜间温度低于10℃以下时要及时扣膜。扣膜后白天温度高,夜间湿度大,只要外界温度不低于12℃就要昼夜通风,降温除湿,防止瓜秧旺长、叶片染病,随外界温度下降,早晨有时出现霜冻,夜间应放下底脚薄膜,关闭风口,尽量保持昼28~30℃,夜间13~15℃。*天适当降低温度,掌握白天20~22℃。当保持不了上述温度时及时覆盖草苫,尽量早揭晚盖,争取光照,开始可隔一盖一,加大昼夜温差,尤其要控制夜温,防瓜秧旺长。进入严冬季节,再适当晚揭早盖。视外界温度状况增盖纸被或加盖双层草苫。(5)注意肥水管理长秧期注意肥水管理,争取良好的植株长势;结瓜期可酌情施用肥水,切不可肥水过大使根际环境条件骤变影响根系吸收。可采用叶面喷施微肥及生长调节剂方法弥补根系吸收能力的不足,对黄瓜生育后期显得尤为重要。(6)尽量延后采收该茬黄瓜播种后50天左右即可开始采收,前期可重摘以保持植株长势,后期坐瓜减少,果实生长速度减慢,产量下降,应尽量延后采收上市,提高单瓜利润。

温室内怎样进行二**碳施肥?

二**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在温室草莓促成栽培中,由于冬季放风时间较短,温室内二**碳浓度会急剧下降,有时可降至100毫克/千克以下。由于室内严重缺乏二**碳,使草莓光合作用效率明显下降,制约了草莓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因此,需要人工施放二**碳来满足草莓光合作用的需要,这种人工施放二**碳的技术称为二**碳施肥。

采用二**碳施肥对草莓促成栽培增产增收意义重大。据试验,冬季日光温室内施用二**碳后,可显著提高草莓光合作用,促使植株根系发达、枝叶茂盛、果实成熟期提早、产量增高,尤其是前期产量可提高100%~106%,同时还可提高草莓品质。温室内及时增施二**碳有抑制和减轻草莓**病发病率,使室内温度提高1~2.5℃。因此,温室施用二**碳肥是一项简单实用、经济有效、值得推广应用的增产增收措施。

二**碳的施放时期,一般是在严寒冬季、早春及草莓生育初期效果最好。生产上一般是在开花后1周左右开始施用,可促进叶片制造大量有机物,并运往果实,提高早期产量。每天的施用时间,一般为早晨8~9时开始,每天连续施用1~2个小时以上才有效。晴天由于棚内光线强,光合作用强,放入的二**碳可适当多一些,每天每公顷二**碳施放量可达15000~18000毫克/米3,*天光合能力稍弱,施放的二**碳可少些,每公顷每天二**碳施放量5250~12750毫克/米3即可。温室内二**碳施肥方法根据选用的二**碳施放源不同而有不同的方法。

(1)施入固体二**碳颗粒肥 固体二**碳颗粒肥是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研制的全福多元素肥料,施用时可在垄沟底部开一小的条沟,将二**碳颗粒肥施入后覆土,或施入地膜下面。施入后要保持土壤湿润,根据室内温度可正常通风换气。二**碳颗粒肥的施用量为每667米2施入40千克,施入1周后即可产生二**碳气体,可连续释放40~50天,室内二**碳浓度可达1000毫克/千克。由于这种肥料为多元素复合肥,释放完二**碳后的残渣中还含有氮、磷、钙等矿质元素,是最好的复合肥。

(2)施用固体二**碳(干冰)或液态二**碳 施用时可把一定量的固体二**碳放入温室,在常温下升华变成气体二**碳,来增加温室内二**碳浓度。使用时不要接触干冰,以免发生低温伤害。液态二**碳施用时,将装有液态二**碳的金属罐放入温室,打开阀门,并利用阀门控制二**碳的释放量。

(3)使用二**碳发生器 二**碳发生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碳酸氢铵和硫酸在容器内反应产生二**碳,利用容器的阀门控制碳酸氢铵和硫酸进行反应的数量,从而控制产生二**碳的产生量,使二**碳的浓度在适宜范围内。

(4)燃烧碳酸燃料 现代温室已发展到利用燃烧各种碳氢化合物,如天然气、丙烷、石蜡、白煤油等来产生二**碳。燃烧各种碳氢化合物需要相应的二**碳发生器。如天然气灯、液化石油气二**碳发生器、白煤油二**碳发生器等。应用时利用二**碳发生器燃烧相应的碳氢燃料产生二**碳,来提高温室内二**碳的浓度,以达到二**碳施肥的目的。

二**碳施肥需注意:①需要放风降温时,应在放风前0.5~1小时停止施用二**碳,否则影响提高室内二**碳浓度。②寒流期、*雨天和雪天一般不施或降低施用浓度。晴天宜在上午施,*天宜在中午前后施。③增施二**碳后,草莓生长量大、发育速度快,应增施磷钾肥,适当控制氮肥用量,防止徒长。④施放二**碳气肥要自始到终,才能达到持续增产效果。一旦停止施放后,草莓会提前老化,产量显著下降。应采用逐渐降低施放浓度、缩短施放时间,直到停止施放,以适应环境条件。⑤硫酸有腐蚀作用,操作时应小心,防止滴到皮肤、衣物上;如洒到皮肤上,应及时清洗,涂抹小苏打。

温室黄瓜种植技术

一、品种选择。�
选用本地黄瓜、上海杨行黄瓜、农大14号等优质高产品种。�
二、培育壮苗。�
大棚黄瓜播种期可在12月下旬至1月上、中旬,宜采用大棚加小拱棚(或大棚电热温床)育苗。苗龄40—45天,播种量每亩约0.1公斤。先将种子在清水中浸湿,再放入55℃的热水中,水量为种子的3—4倍,不停地搅拌,待水温降到30℃左右时,然后置室温浸种1—2小时待用。选近几年来未种过瓜类作物的地块作苗床,整平床土,浇足底水,24小时后播种。每平方米床面撒播种子0.2公斤,覆上药土2厘米(50公斤土泥灰+1.5公斤钙镁磷肥+0.15公斤代森锌+0.15公斤托布津)。�
从播种至子叶出土,需要维持较高的温度,当所温到15℃时,上大棚围裙;当气温到10℃时,傍晚小拱棚开始盖草帘。具体温度要求为:白天保持25℃—30℃左右,夜间20℃左右。幼苗出土后适当降温,白天25℃左右,夜间16℃左右。播后4—5天将小苗移入营养钵,移苗后至活棵前,适当高温高湿,苗床内保持25—30℃,3—4天后逐渐降温,白天控制在20—25℃,夜间14—16℃,以防徒长。苗期经常保持床土湿润,浇水要选择晴天进行,可结合用0.2%磷酸二氢钾+0.2%尿素追肥,施后充分通风,促成壮苗。�
三、适时定植。�
大棚套小拱棚加地膜、草帘栽培,于2月中旬至3月上旬,当苗龄40—45天,株高15—20厘米,有5—6片真叶时定植。一般每畦栽二行,株行距40—60cm,每亩栽2500-2700株。�
四、加强田间管理。�
1、肥水管理。定植前半个月畦中开沟施入基肥,每亩施栏肥1500公斤,人粪尿1000公斤,复合肥45公斤。定植活棵后,每亩施人粪尿1000公斤,15天后再追肥一次。黄瓜生长快,肥水供应要及时,施肥方法采用“薄肥勤施”、“少量多餐”的原则,一般每采收两次追肥一次。整个生长期要保持土壤湿润。进入盛瓜期后,根据土壤含水量,每隔1—2周浇水、灌水一次。�
2、温度的控制。定植后要保持较高棚温,以利缓苗。缓苗后加强保温、防冻和通风、防热烧等措施。一般晴天,白天棚内气温达到28—30℃时通风;*天,适当通风,保持温度20℃左右,夜间棚温15℃(不低于10℃),大棚内小拱棚上的草帘等要早揭晚盖,以增加光照。一般小拱棚在搭架引蔓前拆去,4月下旬揭掉大棚边膜,顶膜一直保留到采收结束。
3、应用激素保花保果,始花期用保果灵100倍液喷花保果,以提高前期产量。�
五、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疫病,枯萎病、**病。要实行水旱轮作,撒施生石灰等农业措施,防止病害发生。特别是注意霜霉病的提早防治,一般大棚黄瓜在3月中、下旬开始发生,清明后气温回升到20—24℃时,可迅速流行曼延。所以,3月中旬开始,每隔5—7天用25%多菌灵或70%安泰生或58%瑞毒霉500倍液喷雾;霜霉病病斑出现后,用治疗**剂72%克露750倍液或69%安克600倍液防治。*雨天气可用45%百菌清烟熏剂每亩0.2公斤,傍晚关闭大棚熏,第二天早晨通风,与喷药轮换使用。虫害主要是蚜虫,可用康福多7000倍液或一遍净2500倍液防治。



早春大棚黄瓜种植技术
早春大棚黄瓜在一些老菜区由于种植面积大、连年重茬,使黄瓜枯萎病、疫病大发生,给大棚黄瓜生产构成威胁。我们通过黄瓜嫁接育苗、
炉火临时加温等措施综合配套应用,有效地解决了土传病害问题,
提高了种植黄瓜的经济效益。
1.选用保护地黄瓜品种
山东密刺、新泰密刺、津春3号这3
个品种抗低温也耐高温、瓜码密,非常适合早春大棚种植。
2.嫁接育苗
黄瓜播种时间在1月中旬,日历苗龄50天左右,生理苗龄5、6叶1心为好。砧木为黑籽南瓜,接穗比砧木早播3天,播种前砧木与接穗种子均需经过温烫处理,
经催芽播种在炉灰加珍珠岩或用热水浸泡过的锯末加一些营养土的木箱或塑料盘内。嫁接方法为腹切接法,
其最大优点是黄瓜苗子大小均可,嫁接后在温室内扣小拱棚并盖草苫遮光管理。
3.乙烯利处理苗及移苗
当黄瓜嫁接苗长有2叶1心时及时喷150~
200ppm乙烯利,目的是增加雌花数,这是嫁接苗获得好的前期产量的关键。幼苗
3叶1心时及时移苗,可以划十字土块也可移到塑料营养钵中。
移苗前低温锻炼苗,移苗后白天27~29℃,夜间15~18℃缓苗,之后降温管理。定植前7天夜温逐渐降到7~8℃锻炼苗。
4.定植定植时间3月初
为使地温回升,棚内冬前不浇水,提前30
天扣棚烤地、整地作畦,每667平方米施鸡粪4000~5000公斤,沟施二铵50公斤,并在距顶膜40厘米顺棚柱拉好二膜支架,吊二膜时间在2月中旬。当15厘米处深土壤温度稳定在12℃时定植,行距60厘米,株距33厘米,每667平方米保苗3500~3800株。定植后按畦形扣小拱棚,用地膜进行三膜覆盖,
晚上及时点燃装有烟道的土炉子置于棚**,棚外四周用草苫围盖好。
5.大棚管理
(1)温度管理:黄瓜嫁接苗缓苗期间小拱棚内保持在28~32℃,白天达到35℃时及时掀开小拱棚膜,晚上盖。定植后10
天去掉嫁接夹和小拱棚膜,中午可适当打开二膜,白天保持棚温28℃以上,当外界夜间最低温度5℃时去掉二膜,进入常规管理。(2)水肥管理:一般根瓜坐住浇第二水,到腰瓜时水肥齐攻,稀粪和化肥交替使用(粪稀—清水—化肥),黄瓜全生育期共追施粪稀3~4次约3~4方,尿素100公斤。


大棚黄瓜种植中易出现的问题
一、畸形瓜
包括弯曲瓜、尖嘴瓜、大肚瓜、蜂腰瓜等。
1.弯曲瓜 出现的原因是在育苗阶段,温度、湿度不适或营养供应不足,造成子房发育**,自然发育成弯曲瓜;在黄瓜肥大时,田间管理不当,也易形成弯曲瓜。避免上述情况较好的办法,是在育苗期为黄瓜花芽分化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同时在瓜条膨大期加强肥水管理。

2. 尖嘴瓜 造成的原因一是受精**,二是棚内连续高温。因此当大棚内温度超过30摄氏度时需要及时通风,以防止高温的出现。开始坐瓜后应加强肥水管理,保持土壤湿润,培育健壮植株。

3.大肚瓜 出现原因一是受精**,二是土壤缺锌。因此要选用单性结实性强的品种作为大棚的主栽品种,在此基础上结合整地施用硫酸锌做底肥。

二、花打顶现象
其原因是定植缓苗后没能较好地促根控株,追肥灌水过早。由于地温下降,根系活动减弱,营养跟不上,造成花打顶。如遇上述现象,应提早采收成瓜,并疏除一部分雌花,在晴天时浇水并追施氮肥。

三、叶片发黄
这是由于养分供应不足造成的。黄瓜是需肥较多的植物,不光底肥要充足,结瓜期也要加强追肥才能保证丰产。

黄瓜霜霉病是一种毁灭**害,一般大多采取喷施农药的化学方法防治,据试验,采取无公害防治措施,也可收到良好效果,而且还能减少开支,提高品质。主要措施是:
1 高温闷棚。选择晴天的中午将大棚密闭,使棚内温度迅速升至45度,保持2小时后放风降温。一般闷棚1次,可使病情控制10天。注意在实施高温闷棚的前一天要浇足水。
2 升温降湿。提高大棚内地温和降低棚内湿度,有利于黄瓜生长,而且还能有效地抑制霜霉的发生。方法是:在上午通过密封大棚,使棚温度升至30-32度。午后再通过放风,使温度降至20-22度,棚内湿度降到60%-70%。另外,还可采用地膜,稻(麦)草,炉灰等全部或部分覆盖的方法,提高棚内地温和降低棚内温度。
3.叶面喷肥。在大棚黄瓜生长期间,合理喷施叶面肥补充营养,可迅速有效地向植株提供所需的营养,促使黄瓜生长健壮,提高抗病能力。一般每隔10天左右喷施1次,每次每亩喷氮磷钾硼混合溶液50公斤。溶液的配制为每50公斤水中加尿素50克、磷酸二氢钾100克,硼砂100克。硼配液前要先用少量的热水溶化。
4 喷施糖液 。扰研究,霜霉病发生的轻重与黄瓜体内的糖氮比值有很大关系。在黄瓜生长期间,喷施1%的白糖和1%的尿素混合溶液,防病效果可达80%以上。一般喷施5-8次。


先暂时只找到黄瓜,四季豆稍后给你捎上!

四季豆又称菜豆、玉豆等,性喜温暖,不耐霜冻,亦不耐热,生长适温21℃左右,开花结荚期要求18~25℃。

适时播种四季豆冬季栽培生长期所处的气候条件与春季栽培相反,前期处于较高温干旱的条件下而后期易受低温影响,因此,栽培管理与春季四季豆有所不同,掌握适时播种和保证全苗是获取高产的关键。近年来,惠州地区的冬季气候温暖,在冬季栽培四季豆,春节前至早春可上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较显著。

合理密植栽培前期气温较高,生长较快,后期温度渐低,侧枝发育差,因此合理密植是高产的关键。就惠州地区来说,一般以畦宽1.3米(带沟),种两行,*距10~20厘米,每*3株为好。

田间管理冬季四季豆播种后田间管理应突出早字,早管水,早施肥,早防治病虫。苗期气温高,蒸发强,应适时浇水保湿降温,雨后排涝、松土,保持土壤通气性能良好,促植株迅速生长,在短期内形成强大株型,尽早开花结荚。抽蔓时,株旁*施肥,后浇水,支架,开花期控制浇水,坐荚后浇水追肥,雨后施少量氮肥,可缓和涝害,防止植株黄化。

四季豆的主要病害有炭疽病、锈病、根腐病等,应注意及时防治。虫害主要有蚜虫、红蜘蛛、豆螟等。
参考资料:http://61.154.45.242/ki/list.asp?id=13739

日光温室夏茬黄瓜栽培技术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