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外塘扣棚养南美白对虾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土塘养殖南美白对虾真的已经落伍了吗(外塘南美白对虾养殖成功经验)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土塘养殖南美白对虾真的已经落伍了吗
改善池塘硬件条件,合理地利用这些先进的科技产品。同时,机械就是为人类服务的,随着对虾越来越难养,要求的池塘环境也越来越高,不单是工厂化和循环水养殖,包括土塘养殖,也会逐步进入改革的时代,到最后,养殖户拼的就是硬件设施,拼的就是硬实力。
对于土塘而言,增加增氧能力对虾养殖成功率的保证,但是增氧机也要分多种情况使用,特别是现在采用大混养模式的池塘,各种鱼类生存空间不一样,总得来说就是要立体增氧,从上到下,使之高产丰收。
外塘南美白对虾个大棚南美白对虾谁好养
肯定是大棚好养了,优点就是至少养两茬,密度也大,比较好控制
大棚养殖南美白对虾水面无气泡怎么回事
你遇到的是荧光虾 带荧光**的虾 失败是迟早的事 尽快结束养殖吧 **是虾苗厂带来的
怎样养殖蚯蚓
养殖蚯蚓方法
1、下种
将腐熟好的饲料调节好湿度后,沿着桑园开挖好的沟槽平铺10 cm,然后均匀放入含卵块及幼叫的蚯蚓种,上而再放5 cm的饲料。养殖密度可控制在2-2. 5 kg/m2或1-1. 5万条/m2,原则上前期密度可稍大,后期密度可逐渐缩小。
2、遮*与防护网
蚓种放好后,沟上先覆盖一层塑料防蚊网,再放塑料薄膜,泡沫板等防雨材料覆盖。既可防鼠、青蛙等危害又可防雨保湿。
3、温湿度的调节
蚯蚓的最佳养殖温度在20-27℃,和蚕儿对温度的要求一样。
冬季桑园采用加厚养殖床到40-50 cm,饵料上盖麦秸或稻草,也可把冬季桑树枯叶、剪下的桑枝条加厚平铺,再上盖塑料布保温保湿;冬季大棚、蚕室加温需注意火炉必须通烟管,
以防蛆叫煤气中毒,另外,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70%80%,每天通风3一4次,每次30min。夏季结合通风每天浇1次水降温,一般情况一星期浇1次水即可。
4、勤除薄喂
除蚯蚓粪、取叫蚯蚓茧或倒翻饲育床,结合喂料每月2 -3次,每次厚度10 cm,力求粪料新鲜透气,降低因粪料堆积过厚除蚯蚓粪不及时对蚯蚓造成感病的几率,为蚯蚓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5、分期饲养
蚯蚓饲养可分成种子群、繁殖群、生产群,薄饲勤翻,每月给料2次,每次给料厚度10 cm。分期饲养既有利于蛆叫的常规管理,又有利于蚯蚓的繁殖生长,防比病虫害的发生。
6、蚓叫茧及种叫的处理
蚯蚓经过20天的饲养后,经异体交配产下大量的蚓茧,此时可以把种蚓和蚓茧分离孵化,把分离出的蚓茧、粪料及蚓粪混合物堆成新的养殖堆,保持好温湿度。
蚓茧孵化50%时可在堆上而再覆上10 cm粪料,约经20天即可完全孵化,此时孵化堆中的密度很大,每1 m2可孵叫茧5-6万,应及时分堆处理,可分成2-3份并覆上新粪料饲喂,经过常规管理约经过40天左右即可全部长大。
把从种蚓中分离出的种叫重新搭配后放入新粪料饲喂,20天后即可再次繁殖处理。
7、适时采收
蚯蚓的采收时期:一般掌握在成叫环带明显,生长发育缓慢,饲料利用率降低时进行,夏季每月采收1次,春秋季节每1. 5月采收1次,采收后及时补料。
扩展资料:
病害防治
1、饲料中毒症
发现蚯蚓局部甚至全身急速瘫痪,背部排出**或草体液,大面积死亡,这是新加的饲料含有毒素或毒气。
这时要迅速减薄料床,将有毒饲料撤去,钩松料床的基料,加入蚯蚓粪吸附毒气,让蚯蚓潜入底部休息,慢慢就可以适应了。
2、蛋白质中毒症
如发现蚯蚓的蚓体有局部枯焦,一端萎缩或一端肿胀而死,未死的蚯蚓拒绝采食,有悚悚颤栗的恐惧之感,并明显出现消瘦。
这是由于加料时饲料成分搭配不当引起蛋白质中毒。
饲料成分蛋白质的含量不能过高(基料制作时粪料不可超标),因蛋白质饲料在分解时产生的氨气和恶臭气味等有毒气体,会使蚯蚓蛋白质中毒。
发现蛋白质中毒症后,要迅速除去不当饲料,加喷清水,钩松料床或加缓冲带,以期解毒。
3、缺氧症
如果发现蚯蚓体色暗褐无光、体弱、活动迟缓,这是氧气不足而造成蚯蚓缺氧症。
其原因有如下几点:①、粪料未经完全发酵,产生了超量氨、烷等有害气体;②、环境过干或过湿,使蚯蚓表皮气孔受阻;③、蚓床遮盖过严,空气不通。
此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加以处理。如将基料撤除,继续发酵,加缓冲带。
喷水或排水,使基料土的湿度保持在30—40%左右,中午暖和时开门开窗通风或揭开覆盖物,加装排风扇,这样此症就可得到解决。
4、胃酸超标症
在发现蚯蚓痉挛状结节、环带红肿、身体变粗变短,全身分泌粘液增多,在饲养床上转圈爬行,或钻到床底不吃不动,最后全身变白死亡,有的病蚓死前出现体节断裂现象。
这说明蚯蚓饲料中淀粉、碳水化合物或盐分过多,经细菌作用引起酸化,使蚯蚓出现胃酸超标症。处理方法是掀开覆盖物让蚓床通风,喷洒苏打水或石膏粉等碱**物中和。
5、水肿病
如发现蚯蚓身体水肿膨大、发呆或拼命往外爬,背孔冒出体液,滞食而死,甚至引起蚓茧破裂或使新产的蚓茧两端不能收口而染菌霉烂。
这是因为蚓床湿度过大,饲料PH值过高而造成的,这时应减小湿度,把爬到表层的蚯蚓清理到另外的池里。
在原基料中加过磷酸钙粉或醋渣、酒精渣中和酸碱度,过一段时间再试投给蚯蚓。
蚓体出现痉挛状结节,变粗而短,环节红肿,全身粘液分泌增多,蚯蚓变白而死亡。
原因是蚯蚓吃了有毒的饲料,如在畜粪堆附近喷过农药,蚓床上浇了污染的水,在蚯蚓暂养育壮处曾堆放过化肥、农药,运送蚯蚓的容器接触过有毒物品,
以及暂养蚯蚓放在薄膜上又不漏水,喂的饲料太潮,蚯蚓生活的环境过份潮湿,气温高时出现蚓体变白,少数死亡。
如因毒害出现这种情况,可采取多次喷水,让有害物质随水洗掉,还要勤添精饲料米糠、麸皮等;室内暂养蚯蚓发病,则要搬离。
如因过份潮湿造成蚓体变白,可添加发酵过的干畜粪或精饲料,与原有潮料和蚓粪拌和,并将薄膜取出,如发现已有少数死亡,即搬入蚓床饲养,以使尚能活动的蚯蚓恢复健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蚯蚓
如何养好白对虾
选择水源充足,无污染,排灌方便,交通方便的池塘,虾池面积2000——3300立方米,水深为1.5—2.0米,池底为泥沙底质,保水性能好,虾池四周用塑料薄膜圈围池堤,高度为1.0米,以防南美白对虾外逃和鼠、蛇、青蛙等敌害进入。进水口设60目筛绢网过滤,出水口设40目筛绢网拦虾外逃。养虾池塘要清淤、修整、曝晒,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100——150千克,化水后全池泼洒消毒。双季养殖,每季都要进行清淤、晒池、消毒,半个月后放苗。放苗前7天左右,进水50—80厘米,加盐500—600千克/667平方米,溶解后全池泼洒,把盐度调到3‰—5‰,然后施尿素2—3千克,过磷酸钙0.5千克。
坚持早、中、晚巡塘,观察水质变化,检查对虾摄食活动、生长情况,加强管理,同时做好记录。定期在池中泼洒生石灰10—20毫克/升和“三合一”水质净化剂1千克/667平方米。同时定期在饲料中添加一些维生素、大蒜素、氯霉素等,以增强虾的抗病能力,预防虾病的发生。
扩展资料:如何增强白对虾抗病能力:
1、早期壮苗:在华南沿海,养虾户习惯于虾苗长到3厘米以上才喂幼虾配合饲料,有的虾苗投入20天后才喂饲料,利用虾池肥水的基础饵料生物养虾。如果在虾苗入池后立即加喂少量的免疫球蛋白动物性饵料,可以提高虾苗对外界**的应激能力,显著提高虾苗成活率。
2、中期防病:由于南美白对虾食量大,投饵量可按其生活习性进行调整,每天可投喂5-6餐,白天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35%,晚间投65%。每星期加喂两餐免疫球蛋白,按3%-5%拌在饲料中以提高虾体的抗病力。
3、后期催肥:在中期的养殖基础上,加大投饵量,特别是在对虾摄食旺盛的傍晚和深夜,加强高效优质配合饲料的投喂,并增加投喂次数,适当提高虾塘的池水盐度,促进对虾蜕壳和硬壳,这样可以提高商品虾的质量,增加养虾的经济效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对虾
南美白对虾养殖塘内出现死虾怎么办
可能由温差引起,或由弧菌引起,可以拌喂一些治弧菌的药,3-5天即可。养殖南美白对虾如何防治浓绿水
老绿水在日常养殖中有哪些危害?应该如何处理老绿水?对虾怎么养殖?
养殖对虾的池塘,必须要达到一定的深度。通常来说,深度大概在1.5m-2m左右。还要装上能够良好运行的排水系统,这样是为了方便进行换水。还要保证附近有充足的水源,而且水质要比较干净,其中也要含有充足的营养,这样才能保证养殖过程中的需要。除此之外,其中还要装有用于增氧的设备,这样是为了提高其中的氧量。2、环境消毒。在进行放养的步骤之前,首先要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以及生长各阶段不同的特点,先对它们生活的环境进行消毒工作。在放养前30天左右,就要往池子里面加入足够的生石灰,除此之外,还要提前7天向其中加入适量的漂**。这样消毒的步骤就完成了,为了增加其中的养分,还可以向其中加入一定的肥料。
3、选择苗种。因为它们的原产地其实是在咸水中,只是到了中国才开始在淡水中饲养,所以在选择苗种的时候,要先保证,它们能够在淡水中生活。这样才不会出现,因为它们无法适应淡水环境,而出现大规模死亡的情况。同时,还要考虑到场地附近的环境,以及当时的气候特点,来进行选种。
4、水质调节。因为在养的时候,换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换水的频率相对于其他品种,会低一些。因此,就要加强对其中水质的了解,每次换水的时候都要了解其中水质的变化。通过减少饲料浪费的方法,来保证其中水质是干净的。因为每个季节的水温都是不同的,所以每次水温发生变化,都要及时采取一些措施,防止因为水温变化而对它们产生影响。如果能够把握好水质调节的方法,对于整个养殖过程,都会起到良好的作用。
南美白对虾与什么鱼混养比较好?
鱼虾混养注意事项本人的试验证明:南美白对虾与淡水白鲳混养,或南美白对虾与漠斑牙鲆混养是最好的模式,特别是山东以北地区。
近几年来,随着南美白对虾养殖业快速发展,病害也随之越来越多,危害越来越大。南美白对虾是海水、半咸水和纯淡水均能集约化养殖的优良对虾品种,特别是在内陆半咸水和纯淡水的池塘养殖中得到了快速发展。2005年,南美白对虾养殖喜获丰收,经济效益理想,进一步**了农户养殖南美白对虾的热情,不少养鱼户拟将渔塘、蟹塘、藕塘等调整到南美白对虾的养殖中来,还有不少新开挖的虾塘亦待养殖。
在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的淡水养殖中,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发展势头更猛,今年可能新增养殖面积8000亩,总养虾面积实现翻番。然而,南美白对虾养殖却存在不少潜在风险,该区在探索养虾新路子中,实行鱼虾混养,实现了鱼虾双丰收。现将他们的做法介绍如下:
一、混养方案
在单一南美白对虾的养殖中,虾苗退化日加严重,抗病能力降低,发病越来越多,虾一旦发病不可救治,给养殖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造成严重的经济效益亏损。为此,该区养殖者在刚发现虾病的池塘中,放养了淡水白鲳鱼种,进行鱼类养殖,经过一段时间后,虾病竟然奇迹般的好转了,并且获得了南美白对虾丰产,鱼的产量也不低。此后,又多次进行了鱼虾混养,都收到了理想的结果。鱼虾混养,体现了比单一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具有更强的优势,不仅虾产量没减少,而且增加了鱼产量,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益。
鱼虾混养减少了病害的发生,在对照养殖中,鱼虾混养池塘比单一养虾池塘的发病明显降低,原有连续发病史严重的池塘,实行鱼虾混养后根治了虾病的发生。如:小营养殖基地3号虾池,近几年连续发生虾病,造成亏损,年年没有收入,自实行南美白对虾与淡水白鲳混养后,没再发生严重虾病,虾产量也连年增长。
二、混养池塘虾病减少的分析
由于鱼的活动,增加了水质活力,改善了水环境条件,改变了浮游植物种群组成,创造了对虾生长的最适环境条件;鱼对病虾有攻击力,减少了病原体的快速繁殖和传播,控制了病原体数量的增加,使健康虾得到了后天免疫,增加了健康虾的抗病能力。
三、混养的主要品种模式
鱼虾混养,并不是任何种类的鱼都能与南美白对虾与混养,鱼的品种是有局限性的,养殖户一定要注意。为了提高养殖综合效益,减少病害的发生,在滨州地区已获得养殖成功的鱼虾混养主要模式有:(1)南美白对虾与淡水白鲳混养。一般每亩投放南美白对虾苗4万尾~6万尾,投放淡水白鲳鱼种150尾~200尾,投放白鲢鱼种100尾。(2)南美白对虾与漠斑牙鲆混养。一般每亩投放南美白对虾苗4万尾~6万尾,投放漠斑牙鲆鱼种100尾~150尾,投放白鲢鱼种100尾。
四、不能混养的鱼类品种
在南美白对虾的养殖中,虾的天敌种类很多,鱼类本身就是南美白对虾的主要敌害之一,在养殖鱼类中主要有:乌鳢、鲤鱼、鲫鱼、草鱼、鲶鱼等。凡是攻击性强的中下层鱼类,都会对南美白对虾造成大的伤害,在鱼虾混养中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避免出现不该发生的事情,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切实做好养虾池的日常管理应注意哪些问题?
对虾养殖的病害防治是一项综合措施,也是高健康对虾养殖的核心。具体表现在养殖池的日常管理工作中:(1)要选择高效优质的饲料
饲料是养虾的物质基础,所以选择饲料要优中选优。(2)投饵
要科学,做到勤投少投。(3)掌握好环境的变化
针对不同养殖环境变化的情况,具体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4)增氧
大范围降雨,会使池水盐度短时间骤变,池水分层,淡水浮在上层,易引起池底缺氧。此时,必须尽快放出表层水,并及时开动增氧机,搅匀池水或少量换水。(5)投饵量
投饵量的多少,要根据天气情况做适当调整,以不产生过多残饵为原则。雨后对虾基本不摄食,*天或多云天对虾摄食量要比晴天下降10%~30%。(6)了解天气情况
对虾养殖池塘是“野外工厂”,风、雨、云、雾、气温、气压和水温等都对养虾有较大影响,所以,必须每天了解天气情况,决定管理措施。(7)定期观察水色水色与对虾生长、成活率、病害防治和最后产量有密切关系。水无异味,水色呈淡绿色、黄绿色、浅褐色为好水。(8)注意巡池
每天巡池不少于4次,分别在黎明、中午、傍晚和午夜各1次。(9)定期测试水质,确保水质稳定
10.5亩以上的养殖单位,至少要配备pH计、盐度计、温度计等测试仪器,避免盲目养殖。(10)要定期投喂质量安全的免疫增强剂。
(11)投放活饵料
对虾生长速度较快,如果饲料蛋白不足或为了强化营养,也可考虑投喂少量经处理、消毒后的鲜活饵料(小贝类和新鲜杂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