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白羽鹌鹑育雏期怎么养殖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鹌鹑鸡崽的养殖方法?(鹌鹑鸡崽的养殖方法和技术)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鹌鹑鸡崽的养殖方法?
( 1 )温度:刚刚破壳而出的幼雏,由于体温调节机能还不健全,对于温度特别敏感,特别是出壳后最初换毛的5 天内,必须做好保温工作,如果忽视管理,在出壳后3 ~ 5 天,死亡率可高达50 %。 幼鹑出壳后不要急忙移人育雏器,最好过10 小时以后,孵化室移到预先调节好温度的育雏室。 育雏温度要根据情况灵活掌握,总的原则是:小雏宜高,大雏宜低;小群宜高,大群宜低;早春宜高,晚春宜低;*天宜高,晴天宜低;夜间宜高,白天宜低,刚出壳的幼鹑需置于37 ℃ 的环境中,随着日龄的增长和体温调节机能的增强,每2 天可逐渐下降约1 ℃ 。 ( 2 )饮水:幼鹑的饲喂原则是先饮水后开食。幼鹑出壳后,孵化器内待毛干燥后取出放入育雏器,待安静下来,在饮水器内人温水,幼鹑饮水后可以恢复精神,并补充孵化过程中体内所损的水分。如较长时间不给水,一旦幼鹑遇水时,容易发生抢水饮,导致拉稀。喂水时要防止幼鹑把羽毛弄湿。喂水的同时,也增加了育雏器内的湿度。 ( 3 )饲喂:雏鹑生长迅速,体内代谢旺盛,相应对饲料要求也1 ~ 21 日龄幼鹑的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应保持在26 %~ 27 %。随着日龄的增长,以后逐渐降低至21 %~22 %或19 %~ 20 %。1 ~7 日龄的幼鹑日喂6 ~ 8 次,也可以终日给料,以后逐步降低饲喂次数,并适当加以控制。每周要投喂1 次用开水烫后晾干的细沙。 幼鹑开食的时间,一般在出雏后的24 ~30 小时比较适宜。幼鹑在育雏器内适应了环境并得到饮水,恢复了元气以后,渐渐地活动起来了,就可以喂食了。 第一次喂料时,应将饲料均匀地撒在旧报纸或油布上,让所有的幼鹑都能吃上。开始喂食时多数幼鹑不会啄食,需耐心引导。开食时间要安排在白天。 育雏期间,可加喂熟鸡蛋黄,一般l ~ 3 日龄的幼鹑每20 只每天喂l 个蛋黄,4 ~ 7 日龄的每50 只每天喂1 个蛋黄。或采用多种维生素代替蛋黄,方法是l ~ 7 日龄的幼鹑,每100 千克饲料中添加功克多种维生素。 ( 4 )其他日常管理工作: ① 密度:育雏器内雏鹑的密度,要视具体情况合理安排。一般日龄小可密一些,日大宜稀一些;冬季可密一些,夏天宜稀一些。 ② 通风换气:育雏室内要保持通风良好,及时清除粪便,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育雏室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尤其是在大规模饲养情况下,通风换气尤为重要。 ③ 光照:幼鹑破壳后的1 ~ 5 天内可以连续光照24 小时,其亮度为每平方米4 瓦。以后每天可光照14 ~ 15 小时,采用1 ~0.5 瓦/米2 的亮度。 ④ 抓好日常检查工作:育雏工作需要细致、耐心,平时注意观察,发现异常现象及时采取措施。要按时投料、换水,要保证不断水,不缺料。要及时清除粪便,更换垫料,清扫地面,经常或定期地做好饲槽、饮水器的冲洗和消毒工作。清除粪便时要注意观察,如果发现粪便形态异常,如软痢便、混血便,要注意查明原因,如果属于病态,要根据症状及时诊断和治疗。发现弱雏要果断地剔出来单独饲养,喂食时,应注意观察,凡低头垂翅、呆立不动、卧地不起、精神不振者,多为病雏。发现后要立即剔出隔离饲养,对症治疗。并对全群采取相应措施。
养殖白羽鹌鹑,其各阶段的光照该如何控制?
一、温度 鹌鹑喜温暖,怕寒冷。舍内的适宜温度为24℃~26℃。冬季,笼架下层比上层温度低5℃左右,可通过增加下层的密度来调节。短时间高温(35℃~36℃)对鹌鹑产蛋影响不大,但如持续时间长,产蛋率也会明显下降。因而,夏季应注意降温,有条件的可在室内安装排气扇。二、湿度 室内的相对湿度以50%~55%为宜。如果湿度过大,可进行人工通风。如湿度过小,可在地上洒些水。三、通风 产蛋鹌鹑的新陈代谢旺盛,加之又是密集式多笼饲养,常产生大量的氨气、二**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因而在室内的上、下方都应设通风排气孔,夏天的通风量应为每小时3~4立方米,冬天为每小时1立方米,层叠式笼架比阶梯式笼架通风量还应多些。四、光照 合理的光照可使母鹌鹑早开产,并能提高其产蛋率。笼养鹌鹑一天需光照14小时,产蛋高峰时,每天光照应达到16小时。据测试,用红光和紫外线进行光照最好。在红光下饲养,不论光线强度高低,鹌鹑都能提早性成熟,比蓝光、绿光和日光灯下早10~14天开产,并能保持较高的产蛋率。如果用紫外线灯光照,每天光照10分钟左右,就可以提高产蛋率10%左右。五、密度 饲养产蛋鹌鹑的密度不能过大,在笼养条件下,每1平方米的面积可养产蛋鹌鹑80只。白羽鹌鹑各阶段的光照: 1.育雏期:60~100W为宜。 2.1~5天,全天24小时光照,不充许停电。1~35天晚上不熄灯。 3.25日龄后换为40W。 4.35日龄或上齐蛋后,采用蛋鹑光照制度,以25W为宜,自然光照+人工补光
新手养鹌鹑必看方法?
鹌鹑是公认的高产高效特禽,它体型小、成熟早、产蛋多、饲料报酬高,而且蛋、肉营养价值普遍高于鸡蛋、肉,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而新手在养殖时,育雏技术极为重要,下面一起来了解了解鹌鹑育雏技术吧。
1、温度湿度
刚出壳的鹌鹑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前三天要保持在37-36度,4-10天保持在35-32度,之后每周要降低温度2-3度,直至脱温后,保持温度在22-25度之间。在育雏前期,因为适温高,所以鹌鹑排泄小,室内也比较干燥,所以要在地面适当的洒水,控制相对湿度在60%-65%左右,随着鹌鹑排泄量增加,湿度也会变化,每天及时通风排湿,保持湿度在55%-60%左右。
2、饮水开食
在开食前2小时应该在鹌鹑苗饮用水里添加开口药,开口药连饮3-5天,育雏第一步的饮水、采食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家禽在前十天的生长发育、整齐度、成活率,也直接关系其一生的发育发展。给雏禽使用开口药的目的是减轻应激、提高雏禽体质、降低死亡率,预防细菌或支原体感染。
一般在鹌鹑出壳后24小时开食比较好,第一天喂开食料,将半熟小米混合蛋黄撒在食盘上或比较粗糙的纸上,绝不可以撒在塑料薄膜上;因为鹑苗腿细无力,很容易在塑料薄膜上面打滑,稍有不慎便会造成终身残废。之后开始投喂蛋白质含量28%的混合料,4日龄后逐渐换成雏鹑料,如果是家庭少量养殖可以喂小鸡饲料。
3、免疫注射(家庭少量养殖可不用注射**。)
雏鹌鹑体质虚弱,所以要及时接种各种**和预防用药,要根据当地疾病流行选择**接种,而且不宜同一天接种两种**。在喂食饮水饲料中加入适量的预防药剂,预防疾病发生,使其安全生长发育。
4、公母分群
鹌鹑性成熟早,有些母鹌鹑35日龄就开户,如果公、母同笼饲养,不仅会造成饲料浪费,还会影响母鹑产蛋,不利于饲养。所以在20日龄时,可根据叫声和颈下毛色是否发红来挑出公鹑单独育肥出售,而对准备留种的鹌鹑可按公、母1∶3的比例留种。
鹌鹑苗的饲养方法鹌鹑怎样养殖?
饲养方法:一、饲料要求鹌鹑食性杂,一般喂一些豆饼、鱼粉、玉米面、白菜、胡萝卜、苜蓿草、米糠,外附加一些复合维生素、抗菌素及微量元素就可健康生长。一般建议每天投喂四次即可,且要定时定量的喂食。二、饲养密度
一般1周龄幼鹑每平米养100只,2周龄幼鹑每平米养85只,3周龄幼鹑每平米养70只,4周龄幼鹑每平米养50只,不能密集饲养,以免引发病害。
三、分群管理尽量将雄鹑和雌鹑分栏饲养,以提高种蛋的受精率。如果选择混养,那么建议雄鹑和雌鹑比为1:3最好,且配种留下的鹌鹑做肉鹑处理。四、病虫害防治
鹌鹑生长期间,可能感染的病很多,如雏白痢、球虫病、溃疡性肠炎、白喉病、马立克氏病、大肠杆菌病、石灰脚病等病害,所以在饲养过程中,一定要做好防治措施,对于已经染病的鹌鹑,要及时治疗且隔离,以减少病害发生。
2天小鹌鹑怎么养活?
1、刚出壳的鹌鹑体温调节能力比较弱,前3天温度要保持在37-36°C,4-10天温度要保持在35-32°C,以后的每周降温2-3°C,直到脱温后温度保持在22-25°C左右。2、在育雏前期,由于适温高,所以鹌鹑的排泄会比较小,这时室内会比较干燥,所以要在地面适当的洒水,将湿度控制在60%-65%左右。随着鹌鹑排泄量增加,湿度也会发生变化,这时每天都要及时通风排湿,保持湿度在55%-60%左右。
开食(1)一般鹌鹑出壳后24小时开食会比较好,第1天喂开食料时,可以将半熟的小米混合蛋黄撒在食盘上或比较粗糙的纸上,一定不能撒在塑料薄膜上。因为鹌鹑苗腿细无力,容易在塑料薄膜上面打滑,不小心可能会造成残废。(2)以后可以对其开始投喂蛋白质含量28%的混合料,4日龄后将饲料换成雏鹑料,如果是家庭少量养殖可以直接喂小鸡饲料。
小鹌鹑前三天喂什么开口药?
一般用黄芪多糖,电解**,0.01%高锰酸钾溶液。在开食前的2小时可以在鹌鹑苗饮用水里添加开口药,开口药连饮3-5天即可,育雏第1步的饮水、采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鹌鹑苗前10天的生长发育、整齐度、成活率。给鹌鹑苗使用开口药的目的主要是减轻应激、提高雏禽体质、降低死亡率,预防细菌或支原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