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如何快速挖大量的蚯蚓养殖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人工大量培养蚯蚓方法?(人工大量培养蚯蚓方法是什么)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人工大量培养蚯蚓方法?

一、选种
  据了解适合大面积养殖的蚯蚓品种有大平二号。这个品种的特点是体长可达五十毫米至七十毫米,寿命长,肉多,繁殖率高,体表呈紫红色,但是体表颜色也会随着水分、饲料等因素而发生颜色深浅的改变。
  二、饲料准备
  1.饲料选择
  适合大面积养殖的饲料只有三种:牛粪、猪粪或牛粪、猪粪以任意比例相加。
  2.饲料发酵
  将牛粪或猪粪、混合粪放到平地上摊开10—25厘米厚,晒至5到6成干左右。接着将这些粪料架堆起来,可以采用长方形、半圆柱形堆法,每堆一层(厚15—20厘米)粪料就淋300到500倍的菌一次,如此重复铺4—7层,直至水渗出为好;若采用垃圾,一层垃圾一层粪地堆。长宽不限,并用薄膜盖严,在气温较高季节,一般第二天堆内温度即明显上升,3—4天可升至60—70℃,以后逐渐下降。当堆温降至40℃时(这个过程需要约15天),则要进行翻堆(把上面翻到下面两边翻到中间去重新堆制,并再加入EM如金菌)。饲料发酵好以后,测试PH值,蚯蚓饲料一般要求适宜PH值为6.5—7.5,但很多动植物废物的PH值往往高于或低于这个数值,例如:动物排泄物的PH值是7.5—9.5,因此对蚯蚓饲料的PH值要进行适当的调节,使它接近中性,以适合蚯蚓生长。
  三、调制和添加营养促食物质的方法
  以一立方米基料为例,取水100公斤,加入尿素2公斤、食醋4两、糖精5克、菠萝香精4盖,混合在水中溶解,先取50公斤水泼在基料上,翻堆后再把另50公斤水泼在基料上,过二天即可使用。在蚯蚓的饲料里添加了柠檬酸、香精、糖精,把蚯蚓的饲料调制成蚯蚓最爱吃的水果香甜味,蚯蚓从此不但不逃走、不挑食,而且食量增加,从而大大地加快了生长速度、提高了产量。
  四、放养
  蚓床做好后,把发酵好的饲料横放在蚓床上,成50厘米宽的条形,长度不限,间隔30厘米。放蚓种前先浇湿蚓床,然后把蚓种放入无饲料处,放养后补浇一些水,利于蚯蚓活动。忌在蚓床上堆满畜粪后放蚓种,以免造成蚓种死亡。
  五、日常管理
  1.温度
  一般来说,蚯蚓最适宜的温度为20—27℃左右,此时能较好地生长发育和繁殖。
  2.湿度
 蚯蚓是利用皮肤进行呼吸的,所以蚯蚓躯体必须保持湿润。因此对蚯蚓来说,保持一定的水份供应特别重要。蚯蚓抗急剧干燥的能力很差,其生育环境的最适湿度为70-75%。
  3.空气
  蚯蚓养殖的全过程均需充足的新鲜空气。为了保持饲养床始终处于疏松、透气状态,可采取以下措施:基料厚度不得超过规定高度,必须时予以削减;饲养一段时间后可适当翻动1次基料,将上、下层基料翻动,调换位置,既可使下层基料疏松、透气,又有助于上、下层基料湿度趋向一致。
  4.养殖密度
  蚯蚓的放养密度与蚯蚓的种类、生育期、养殖环境条件(例如食物、养殖方法和容器)、及管理的技术水平等有密切的关系,在一平方米面积,25厘米高的培养基中可放养密度为:种蚯1.5—2万条,孵出至半月龄,可放养8—10万条,半个月到成体可放养3—6.5万条。所以在养殖蚯蚓时适时扩大养殖床,调整养殖密度,取出成蚓,这是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
  以上就是今天有关大面积养殖蚯蚓的所有技术要点,想养殖蚯蚓的农户朋友一定要综合考虑,并不是每个人都养殖蚯蚓有销路的。

怎么挖蚯蚓最快最好方法?

什么样的地方可以挖到蚯蚓?1: 蚯蚓喜*凉,食草根和**类食物,故其大多积聚在树根、草坪、垃圾堆和潮湿但不存水的环境中。因此会有下雨后,蚯蚓爬出土层,爬到相对干燥的路面和石面上的现象。建议你应该到上述环境中的土层用小铲进行挖掘,或翻开石块进行挖掘,找到蚯蚓的几率较大。2: 窍门:在上述环境中,看地面是否有小洞和蚯蚓粪便(小螺旋条型),在这些地方周围挖,可提高几率。3: 建议:如果经常使用蚯蚓,就到渔具店购买一包质量好、个头大的蚯蚓,回家用大花盆、果皮和草根进行饲养,让其繁殖生产,你就可以有源源不断的鱼饵了。4: 注意:出远门前把蚯蚓放在冰箱中(是冷藏、不是冷冻)**,第二天出门,到钓场后蚯蚓仍是活蹦乱跳的。

批量青蚯蚓的养殖方法?

土沟养殖通常在近鸡舍,背*潮湿,土质肥沃的地方挖一养殖沟。沟宽1米,深60~80厘米,长度不定。在沟底先铺上5厘米厚的猪粪、鸡粪,粪上铺5厘米厚的切碎的青草和废弃菜叶,再铺约3厘米厚的肥土,然后每平方米放20~ 40条性成熟的大蚯蚓,按上述方法,放三层蚯蚓,最后上总覆盖土约3~5厘米厚,沟上用苇席遮盖好。时间在4月中旬至9月中旬均可繁殖,以5~8月繁殖最快。

如何100%挖到蚯蚓?

人工大量培养蚯蚓方法?

1、挖掘法。选择腐殖质丰富、土壤肥沃、湿润、疏松的地方,如菜园,用铁铲翻土采集。2、灌水法。蚯蚓有怕水的习性,向蚯蚓数量较多的田地灌水,蚯蚓很快从土内钻出来。3、拾取法。蚯蚓喜栖黑暗环境,在春末,每逢晚上下雨,可在凌晨3—4点钟时,到田边手持电筒拾取。4、诱捕法。蚯蚓喜食新鲜饲料,我们将发酵的饲料堆在蚯蚓较多的田边,3—5天后,即可用铁铲翻开采集。

蚯蚓大量养殖方法?

1、下种将腐熟好的饲料调节好湿度后,沿着桑园开挖好的沟槽平铺10 cm,然后均匀放入含卵块及幼叫的蚯蚓种,上而再放5 cm的饲料。养殖密度可控制在2-2. 5 kg/m2或1-1. 5万条/m2,原则上前期密度可稍大,后期密度可逐渐缩小。2、遮*与防护网蚓种放好后,沟上先覆盖一层塑料防蚊网,再放塑料薄膜,泡沫板等防雨材料覆盖。既可防鼠、青蛙等危害又可防雨保湿。3、温湿度的调节蚯蚓的最佳养殖温度在20-27℃,和蚕儿对温度的要求一样。冬季桑园采用加厚养殖床到40-50 cm,饵料上盖麦秸或稻草,也可把冬季桑树枯叶、剪下的桑枝条加厚平铺,再上盖塑料布保温保湿;冬季大棚、蚕室加温需注意火炉必须通烟管,以防蛆叫煤气中毒,另外,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70%80%,每天通风3一4次,每次30min。夏季结合通风每天浇1次水降温,一般情况一星期浇1次水即可。4、勤除薄喂除蚯蚓粪、取叫蚯蚓茧或倒翻饲育床,结合喂料每月2 -3次,每次厚度10 cm,力求粪料新鲜透气,降低因粪料堆积过厚除蚯蚓粪不及时对蚯蚓造成感病的几率,为蚯蚓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5、分期饲养蚯蚓饲养可分成种子群、繁殖群、生产群,薄饲勤翻,每月给料2次,每次给料厚度10 cm。分期饲养既有利于蛆叫的常规管理,又有利于蚯蚓的繁殖生长,防比病虫害的发生。6、蚓叫茧及种叫的处理蚯蚓经过20天的饲养后,经异体交配产下大量的蚓茧,此时可以把种蚓和蚓茧分离孵化,把分离出的蚓茧、粪料及蚓粪混合物堆成新的养殖堆,保持好温湿度。蚓茧孵化50%时可在堆上而再覆上10 cm粪料,约经20天即可完全孵化,此时孵化堆中的密度很大,每1 m2可孵叫茧5-6万,应及时分堆处理,可分成2-3份并覆上新粪料饲喂,经过常规管理约经过40天左右即可全部长大。把从种蚓中分离出的种叫重新搭配后放入新粪料饲喂,20天后即可再次繁殖处理。7、适时采收蚯蚓的采收时期:一般掌握在成叫环带明显,生长发育缓慢,饲料利用率降低时进行,夏季每月采收1次,春秋季节每1. 5月采收1次,采收后及时补料。

养的蚯蚓怎么挖?

1.光照下驱法。利用蚯蚓的避光特性,在阳光或灯光的照射下,用刮板逐层刮料,驱使蚯蚓钻到养殖床下部,最后蚯蚓采集成团,即可收取。3.甜食诱捕法。利用蚯蚓爱吃甜料的特性,在采收前,可在旧饲料表面放置一层蚯蚓喜爱的食物,如腐烂的水果等,经2~3天,蚯蚓大量**在烂水果里,这时即可将成群的蚯蚓取出,经筛网清理杂质即可。4.水驱法。适于田间养殖,在植物收获后,即可灌水驱出蚯蚓;或在雨天早晨,大量蚯蚓爬出地面时,组织力量,突击采收。5.红光夜捕法。此法适于田间养殖。利用蚯蚓在夜间爬到地表采食和活动的习性,在凌晨3~4点钟,携带红灯或弱光的电筒,在田间进行采收。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