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番鸭三周病怎么引起的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番鸭容易生什么病(番鸭常见病)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番鸭容易生什么病

1、禽流感 禽流感,是由流感**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番鸭发病率较高、危害性较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番鸭感染流感**后的主要症状和病变是:体温升高、精神沉郁;头肿、流眼水,羽毛松乱;呼吸困难;胸肌、腿肌、心外膜、腺胃与肌胃粘膜、十二指肠粘膜等处有出血;胰、肝、脾和肾有灰**坏死灶;泄殖腔充血、出血和坏死;典型的病变是淋巴滤泡的环状增生。 禽流感的防治方法: ①杜绝从禽流感疫区进鸭,避免鸭与其他畜禽接触,防止病原入侵。 ②怀疑有本病发生应尽快送检,以便确诊。 ③进行带鸭消毒,可使用菌毒灭,消毒威和禽感快克等消毒剂。 ④接种禽流感灭活油*剂**。 ⑤使用禽流感特效药"感毒清"预防或早期治疗。 ⑥肌注禽流感高免蛋黄518抗体或新瘟疫抗体。 ⑦适当使用抗感染、抗应激药物。有条件的也可肌注干扰素和白介质素,每只鸭肌注0.8-1毫升,隔2-3天注射一次,可连用2-3次。 2、雏鸭**性肝炎 鸭**性肝炎由滤过**毒引起,是一种传播迅速、死亡率高的烈性传染病。**主要侵害3周龄以内雏鸭,死亡率达100%。 主要症状和病变是,幼鸭多为突然发病,精神萎靡,缩颈拱背、脚软站立不稳、离群、眼睛半睁半闭、表现嗜眠状态,有些病鸭排菜绿色或白色液状稀粪,后期出现运动失调,死前呈角弓反张。肝脏肿大、容易撕裂,质脆,呈土**、褐**、黄白色、肝表面有大小不等的深紫色出血点、斑状条纹或坏死灶;胆囊肿大,胆汁稀薄;脾脏、肾脏也有不同程度肿大、充血、出血。 防治方法:免疫雏鸭 用鸭**性肝炎弱毒**免疫1日龄雏鸭,一般注射后5天可产生较强免疫力,且保护期较长。蛋黄或血清抗体防治法 雏鸭刚出壳3天,在腿皮下注射这种抗体液0.5-1毫升,可预防鸭**性肝炎的发生;初发病鸭立即注射1-2毫升,能起到治疗作用;重病鸭隔12-36小时重复注射1次,治愈率95%左右。辅助治疗 ①饲料中加入**灵1.5-2克/公斤; ②在饮水中加入氟哌酸粉0.1%-0.25%和敌克连喂3天。 3、番鸭细小**病由细小**引起的雏番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病理变化是纤维素性肠炎,胰脏呈点状坏死,本病易与小鹅瘟合并发生,不易进行区别。主要发生3周龄内的雏番鸭,最早在3日龄发病,病番鸭张口呼吸、喘气、消瘦、不食、蹲伏,十二指肠内容物呈松散栓子状,表层有脱落粘膜附着。 防治方法:1日龄用番鸭二联苗每只皮下注射1头份。发病鸭每只肌注番鸭二联高免血清1-2毫升,可适当地加入氨苄青霉素或庆大霉素,防继发感染。 4、小鹅瘟 基本与三周病相同,不易区别。防治方法相同。 5、鸭浆膜炎 鸭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5周龄内的雏鸭,病鸭是本病的传染源,健康鸭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感染,此外脚蹼创口也是重要的感染门户。低洼潮湿场地的鸭群更易发病。病鸭行走不稳,甚至瘫痪,绿色或白色下痢,剖检呈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 防治方法:肌注三包针、制菌璜。口服"鸭疫三日清"、土霉素、"鸭浆炎"。 6、番鸭花肝病 番鸭的肝脏出现花斑样病灶为特征的番鸭病,俗称为"花肝病"。具有发病快、病程短、传播迅速、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等特点,极大地威胁着番鸭养殖业的正常发展。 本病最早可见于7天龄的雏番鸭,通常最多见于10-25天龄的番鸭群。本病的发病率最高达100%,死亡率通常在30%以上,感染严重的番鸭群有的出现全群死亡。 急性死亡病例往往看不到明显症状,病程稍长的可见病番鸭精神倦怠,羽毛蓬松、直立、无光泽,全身乏力,脚软,呼吸急促。濒死番鸭全身震颤,卧地不起,最后衰竭死亡,病程一般在2天左右。 病变的肝脏出现灰白色斑样病灶,病灶大小不一致,由针尖大到米粒大小不等,边缘不整齐,无光泽,脾脏肿大,呈黑紫色斑驳样;胰腺苍白,表面有白色细小斑点,形状较规则呈圆形,有的斑点似呈空泡样。 防治措施主要采用**接种和加强饲养管理的综合性防制措施。在1-3日龄,每只肌注0.2-0.3毫升,或5天龄左右雏番鸭肌肉或颈部皮下注射鸭花肝灭活**0.5毫升/只。治疗采用番鸭"花肝病"高免蛋黄液,同时配合免疫增强剂、多种维生素和广谱抗生素。

番鸭细小**有特效药么

鸭毒抗可以用,就是治疗番鸭细小**病的。

怎样诊断和防治番鸭细小**病?

番鸭细小**病是由鸭细小**引起的侵害1~4周龄雏番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以出现腹泻和喘气为主要症状,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近年来在我国福建、广东等省饲养番鸭的地区普遍流行,危害极大。

番鸭容易生什么病

(1)临床症状 本病多呈急性经过,病初表现为精神不振,采食减少或不食,病鸭流鼻涕、甩头、呼吸困难、张口呼吸或气喘,后期,喙发绀、喘气更严重,最后衰弱死亡,病程2~5天。

(2)剖检病变 主要病变为胰脏充血或局灶性出血,并有针尖大灰白色坏死小点,肝略肿大,偶见脾肿大和灰白色坏死小点。大小肠充气、粘膜呈卡他性炎症,肠内容物为淡白色或灰黄带有粒状的液状物。

(3)诊断要点 本病主要发生于1~4周龄内雏番鸭,其他品种鸭不发病,以腹泻和喘气为主要症状,胰脏出现灰白色坏死小点,发病快,死亡率高。

(4)防治方法 该病目前尚无有药物防治,国内正在进行弱毒和灭活**的研究。福建省畜科所试制的番鸭细小**弱毒苗,接种1日龄番鸭,3天部分鸭产生免疫,7天全部产生免疫保护,免疫期半年以上。发病鸭可用抗小鹅瘟血清治疗有一定疗效。

鸭子的疫病防治

答:在鸭子入大田前1-2天进行鸭瘟、禽流感**接种。下田后要注意查找清除田中死禽(包括鸭子、鸡、鸟等),防止鸭子食用死禽腐肉及其蛆虫,引起死亡。
免疫接种的程序和种类在各地区是不同的,这取决于当地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状况。最好由禽病专家进行调查,制定好免疫接种计划并严格执行。

雏鸭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养鸭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抓好雏鸭的管理。
及时开食雏鸭出壳1天后即开食。开食前需先“开水”(饮温水),饮水中可加入适量的葡萄糖和维生素C。开食的饲料宜用五成熟的大米饭,将其撒在竹席上,让雏鸭自由啄食,每天喂6~8次。4天后改为煮烂的小麦或全价配合饲料,每天喂4-5次。15天后每天喂3次即可。雏鸭开食3天后,需增加动物性蛋白饲料,将小鱼虾、河蚌、螃蟹蚯蚓等剁碎与食料拌在一起喂给。此外,雏鸭还应补给适量的青绿饲料,可将青菜切碎拌入食料中或直接撒在竹席上,供其自由采食。
加强保温 雏鸭正常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3日龄30度,4-7日龄25度,2周龄以上的20度左右。一般的保温方式是,利用雏鸭的自发热量进行取暖。但是,当外界气温较低时,则应用火炉等热源加温,使育雏室的温度保持在20度左右。
锻炼下水鸭子属水禽。雏鸭下水能促其活动,增加采食量。因此,应在出壳5天后就锻炼其下水。方法是:先下“小水”(将水放**的水盆或水泥池中),且温度不能太低,深度以能打湿鸭脚为宜,每天2次,每次不超过10分钟;以后水深逐渐增加,时间逐渐延长。雏鸭何时下“大水”(河沟、池塘等大水面),需要根据天气和气温情况而定,晴暖时坚持每天下水,下雨天、气温低时可不下水。下水上岸后,要让雏鸭在无风、温暖的地方将羽毛梳理晾干再赶回鸭舍。
预防疾病 育雏室、运动场要勤换垫料,加强通风,坚持定期清扫和消毒,保持清洁、干爽。食槽、水槽需经常洗刷和消毒,以减少病原菌生存和繁殖的机会。此外,还要及时对雏鸭接种**,防治疾病。

小鸭子缺钙瘫痪了怎么办

造成鸭瘫痪的疾病很多,很复杂,现分述如下,供你参考。
  1、传染病引起:
  鸭流感:高致病力毒株引起小鸭除呼吸道症状和下痢或神经症状外,时有腿麻痹症状而卧地不起,高致死率。
  鸭瘟:鸭衰弱,腿麻痹,行动困难,尤其在病后期,常卧地不起,或两翅扑地而行。
  鸭**性肝炎:行动呆滞,常蹲下或侧卧,两脚痉挛性反复蹬踏或抽搐,角弓反张(俗称背脖)。
  番鸭细小**病:呼吸困难,腹泻,神经症状(角弓反张)、腿麻痹(三周病)。
  鸭新城疫:腿和翅麻痹以及共济失调。
  鸭里默氏菌病:腿软弱,喜卧,不愿走动或行动蹒跚与共济失调。
  鸭霍乱:急**例两脚发生瘫痪,不能行走。
  小鸭副伤寒:急**例腿软弱,翅下垂,颤抖,角弓反张而死。
  鸭大肠杆菌病:雏鸭因衰弱而喜卧,不愿行动,成年鸭常出现腹部膨大、腹水、腹膜炎或浆膜炎(心包、肝周、气囊)。
  鸭肉毒梭菌中毒:腿麻痹不能行走,强迫运动则用翅拍地向前移动,如果翅麻痹则见翅下垂,颈麻痹见鸭伸颈。
  鸭霍乱:一侧或两侧关节肿胀,局部发热、疼痛,行走困难,跛行或完全不能行走,卧地。
  鸭副伤寒:慢**例见关节肿胀、喜卧、跛行。
  鸭葡萄球菌病:关节炎型,常见种鸭一侧趾或跗关节肿胀,以及邻近腱鞘肿胀,初期局部发热,软,疼痛,跛行,蹲卧不愿行动。
  鸭链球菌病:趾或跗关节肿胀,多见成年鸭,跛行,蹲卧。
  鸭丹毒:慢**例,可发生关节炎和发育**。
  2、寄生虫病引起:
  鸭球虫病:雏鸭出现委顿、缩颈,不食,软弱喜卧,时排血便,剖检见肠道呈泛发性出血性肠炎。取少量肠黏膜制涂片,瑞氏染色高倍镜下检查,见大量裂殖体或裂殖子。
  鸭鹅的绦虫病:病后期,伏卧不动,拉稀,消瘦死亡,剖检可见肠道有白色带状的虫体或散在的节片。
  3、代谢病引起:
  维生素A缺乏:流泪,干眼,失明,伏卧。
  维生素B1缺乏:头缩向后方(因颈前部肌麻痹)呈“观星”姿势,常卧地。
  维生素B2缺乏:脚趾向内弯曲,中鸭见鸭腿呈现“O”型,行走时两**叉,蹒跚,左右摇摆,晚期伸腿伏卧。
  维生素D3缺乏:生长阻滞,严重的骨软,腿软,行走时明显吃力,常蹲卧在跗关节上。
  维生素E缺乏:肌肉萎缩症,腿无力站立,故多伏卧。
  泛酸缺乏:除引起皮炎,骨短粗症外,尚可导致不能站立,严重运动失调。
  烟酸缺乏:跗关节肿大,腿呈“弓”型,骨短粗。
  生物素缺乏:胫骨弯曲,跗跖骨变短或扭曲。
  胆碱缺乏:骨短粗症,胫跖关节扁平,跖骨扭曲,呈“弓”型。腿推动支撑体的能力,跟腱常从髁脱出,继而不能行走,伏卧不起。
  痛风:腿关节有尿酸盐沉着,引起关节疼痛,或肿胀,故而引起伏卧、跛行。
  钙磷缺乏或失调引起佝偻症,腿软弱,呈“八”字腿,不愿站立,常伏卧,此外,上喙软弱。
  锰缺乏:形成骨短粗症,跟腱常从髁滑出,伏卧不起。
  氟中毒:饲料中含氟量超标,造成骨质疏松,腿软弱,步行困难,卧地。上喙褪色软弱,似“橡皮”状。
  以上内容和建议,仅供参考。

日常生活中保健养生要注意什么

为了更好的保养输卵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

鸭子咳嗽怎么样治疗

鸭子感冒的前期症状:

1.**病引起的。

2.细菌病引起,

具体表现为:鸭打喷嚏,咳嗽。如果不及时用药治疗,中期会出现精神状态下降,采食量下降,拉绿色粪便。后期会出现发烧,伤亡的情况,且容易激发浆膜炎。

比如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副粘等,在发病初期也是会出现流泪、甩鼻、咳嗽、打呼噜等症状。如果是这方面的疾病引发的话,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它们的传播速度极快,会使得鸭群的免疫力快速下降,死亡率上升快。

比如鸭浆膜炎,鸭气囊炎,鼻窦炎等,此病发展很慢,单纯的细菌感染,需要半月左右才能全群蔓延,所以早发现早治疗,这样不仅成本低,而且效果也比较好。

解决方案:新牧咳立停:鸭鹅呼吸道,咳嗽疾病的终结者,对各种支原体引起的咳嗽,呼吸道症状,各种细菌**引起的咳嗽呼吸道症状及各种应激引起的咳嗽呼吸道症状均有效。

如何防治番鸭细小**病?

番鸭细小**病仅发生于2~4周龄雏番鸭,故有“三周病”之称,其他幼禽与成年禽未见发病,成年番鸭可感染但不发病,成为带毒者。当健康鸭群与病鸭混群放牧,或间接食入被**污染的饲料时,均可感染发病,从而造成该病的流行。经消化道感染是主要的传染方式。番鸭细小**病的发生与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病初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或废绝,渴欲增加,呆滞,腹泻,排黄白色或绿色稀粪,粪便中常带气泡,呼吸困难,气喘。濒死前有神经症状,表现为角弓反张,两腿麻痹,康复鸭呈现极度消瘦,营养**和**,这些症状颇似小鸭瘟,死亡率达80%以上。死番鸭表现为喙发绀,鼻、喉、气管有黏液,肝肿大,质变硬,少数病例有腹水。其特征性的病变主要在消化道,大小肠有卡他性炎症和出血点,一侧或两侧盲肠有香肠状栓塞物,呈灰白色或灰**,剖检可见中心为干燥的肠内容物,外面是坏死脱落的肠黏膜组织和纤维素性渗出物。有些病例可见胰脏坏死和出血。

根据番鸭细小**病仅发生于2~4周龄的雏番鸭,其他品种的雏鸭和鸡、鸭不感染发病,临床表现为腹泻、呼吸困难和软脚,再结合剖检变化即可作出初步诊断。为确诊,可取病死番鸭的肝脏、脾脏或胰腺,送兽医检验部门进行实验室诊断。

各种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对番鸭细小**病均无治疗及预防作用,治疗可用高免血清和高免卵黄抗体。高免血清或卵黄抗体的效价必须在1∶8以上。雏番鸭出炕后24小时内,每雏番鸭皮下注射0.5毫升,其保护率可达95%左右;对已感染发病的雏鸭群的同群番鸭,每雏皮下注射1.0毫升,保护率可达80%左右;感染发病早期的雏番鸭,每雏皮下注射1.5毫升抗雏番鸭细小**高免血清或高免蛋黄液,必要时可重复注射1次,治愈率可达50%左右。同源抗血清可作为预防和治疗作用,而异源抗血清不宜作预防作用,仅在发病雏番鸭中作紧急治疗使用。高免血清和卵黄抗体也可制成二联抗体(即番鸭细小**和鸭细小**二联抗体,或番鸭细小**和雏鸭肝炎**二联抗体)、三联抗体(即番鸭细小**、鸭细小**和雏鸭肝炎**三联抗体)。

**接种是预防本病的关键,**的免疫接种分为种番鸭主动免疫和雏番鸭主动免疫。种番鸭主动免疫,在有番鸭细小**病流行的地区,用**免疫种番鸭是预防本病有效而又经济的方法。种番鸭在产蛋前15天左右用1∶100稀释的鸭胚化或番鸭胚化种鸭弱毒苗1毫升进行皮下或肌内注射,在免疫12天后至4个月内,番鸭群所产种蛋孵化的雏番鸭能抵抗人工自然**的感染。种番鸭免疫4个月以后,雏番鸭的保护率下降,种番鸭必须再次进行免疫,或雏番鸭出炕后用雏番鸭弱毒苗进行免疫,以达到高度的保护率。雏番鸭主动免疫,未经免疫的种番鸭群,或种番鸭群免疫4个月以上的所产蛋孵化的雏番鸭群,雏鸭出壳后48小时内应用1∶50~1∶100稀释的鸭胚化或番鸭胚化弱毒**,皮下接种雏番鸭细小**弱毒**(稀释苗)0.2毫升,免疫后7天内严格隔离饲养,防止强毒感染,保护率达95%左右。

雏番鸭“花肝病”“白点病”怎样防治?

在番鸭饲养密集地区,时常会发生一种流行**病――肝白点病,这种病养殖户比较陌生,往往忽视对其防控,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现在简单介绍一下该病的防治知识。

番鸭肝白点病又称番鸭“花肝病”,其发病率高,传染速度快。其特征**变是肝脏和脾脏肿大、出血,并出现大量坏死点;肾脏肿大、出血,肾脏表面有**条纹。因其肝脏表面的灰白点较为典型,称为“花肝病”。该病只发生于番鸭,对麻鸭、樱桃谷鸭和鸡无明显致病性。发病日龄为7?45日龄,以10?20日龄的雏番鸭为最甚。临床上应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均无治疗作用。

发病番鸭表现为精神沉郁,拥挤成堆,嘶叫,少食或不食,少饮,拉白色、绿色稀便,部分病鸭趾关节或跗关节有不同程度的肿胀而蹲伏,跛行。

防治方法如下:

(1)对没有母源抗体的雏番鸭1日龄即注射番鸭肝白点病弱毒**1?2羽份/只,对有母源抗体的雏番鸭在5?7日龄进行预防。

(2)种番鸭在产蛋前15?30d注射油*剂灭活**1ml/只;

(3)在发病初期注射番鸭肝白点病高免血清1ml/只或高免卵黄液1ml/只进行治疗,配合敏感抗菌药和抗**药,同时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鸭群抵抗力。

专家推荐

本病发病急、致病力强,发病后使用高免蛋液往往效果不好,建议跟据本病的发病日龄,提前1~2天使用高免蛋液,并在7天内加强一次,同时配合以下治疗方案防止继发感染。

1、菌巴道+呼它饮水,一天一次集中使用,连用3~5天。

2、同灵拌料,可以集中或全天拌料,连用3~5天。

3、甚康灵饮水,建议晚上使用,饮水时间5~6小时,连用4天。

番鸭细小**症状

症状:病雏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减食或拒食,排出白色或黄绿色稀粪,怕冷,喜蹲伏,两脚乏力,喘气,张口呼吸。死前出现神经症状,多呈角弓反张及两脚麻痹。
建议用国浩的鸭毒抗试试。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