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猪为什么易感伪狂犬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病学(猪伪狂犬发病特点)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病学
伪狂犬**在全世界广泛分布。伪狂犬病自然发生于猪、牛、绵羊、犬和猫,另外,多种野生动物、肉食动物也易感。水貂、雪貂因饲喂含伪狂犬**的猪下脚料也可引起伪狂犬病的暴发。实验动物中家兔最为敏感,小鼠、大鼠、豚鼠等也能感染。关于人感染伪狂犬**的报道很少,并且都不是以**分离为报道依据。如土耳其及我国**曾报道有血清学反应阳性者。欧洲也曾报告数例因皮肤伤口接触病料组织而感染,主要表现为局部有发痒,未曾报告有死亡。最新的报道见于1992年,在波兰因直接接触伪狂犬**而感染的工人,首先是手部先出现短暂的瘙痒,后扩展至背部和肩部。猪是伪狂犬**的贮存宿主,病猪、带毒猪以及带毒鼠类为本病重要传染源。不少学者认为,其他动物感染本病与接触猪、鼠有关。在猪场,伪狂犬**主要通过已感染猪排毒而传给健康猪,另外,被伪狂犬**污染的工作人员和器具在传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空气传播则是伪狂犬**扩散的最主要途径,但到底能传播多远还不清楚。人们还发现在邻近有伪狂犬病发生的猪场周围放牧的牛群也能发病,在这种情况下,空气传播是惟一可能的途径。在猪群中,**主要通过鼻分泌物传播,另外,*汁和**也是可能的传播方式。除猪以外的其他动物感染伪狂犬**后,其结果都是死亡。猪发生伪狂犬病后,其临诊症状因日龄而异,成年猪一般呈隐**染,怀孕母猪可导致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和**不育等综合症候群。15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死亡率可达100%,断奶仔猪发病率可达40%,死亡率20%左右;对成年肥猪可引起生长停滞、增重缓慢等。伪狂犬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多发生在寒冷的季节,但其他季节也有发生。
猪伪狂犬病的症状以及治疗方法
猪伪狂犬的病原是由疱疹**科,水痘**属,猪疱疹**1型主要症状出现呕吐,腹泻,呆立、转圈、游泳状,无目的的前进后退等神经症状为主同时会伴发咳嗽等呼吸道问题,母猪出现死胎或者木乃伊胎
猪伪狂犬的防治
本病尚无特效治疗药物,紧急情况下,用高免血清治疗,可降低死亡率。**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伪狂犬病的根本措施,目前国内外已研制成功伪狂犬的常规弱毒**、灭活**以及基因缺失**(包括基因缺失弱毒苗和灭活苗),这些**都能有效地减轻或防止伪狂犬病的临诊症状,从而减少该病造成的经济损失。
消灭牧场中的鼠类,对预防本病有重要意义。同时,还要严格控制犬、猫、鸟类和其他禽类进入猪场,严格控制人员来往,并做好消毒工作及血清学监测等,这样对本病的防制也可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外,对猪群采血做血清中和试验,阳性者隔离,以后淘汰。以3~4周为间隔反复进行,一直到两次试验全部*性为止。另外一种方式是培育健康猪,母猪产仔断*后,尽快分开,隔离饲养,每窝小猪均须与其他窝小猪隔离饲养。到16周龄时,做血清学检查(此时母源抗体转为*性),所有阳性猪淘汰,30日后再做血清学检查,把*性猪合成较大群,最终建立新的无病猪群。
猪病伪狂犬的症状及治疗
如何防治猪伪狂犬病?
本病没有治疗价值。一经确定立即扑杀病猪,**疫区,并做好消毒灭源工作。猪场定期血清学检疫净化,发现阳性及时淘汰。定期灭鼠,严禁狗、猫及野生动物侵入传播本病。有发病史的区域,要对所有猪进行免疫接种。K61弱毒苗,*猪第一次注射0.5毫升,断奶后再注射1毫升,3月龄以上育肥猪注射1毫升,成年猪和产前35天母猪注射2毫升。目前,提倡用基因缺失**进行定期免疫,其程序是:**每5~6个月接种一次,每次2毫升,后备母猪配种前1个月接种一次,每次2毫升,成年母猪产前1个月接种一次,每次2毫升。
怎样防治猪伪狂犬病?
猪伪狂犬病是疱疹**科的伪狂犬病**引起家畜和野生动物的一种急性传染病。(1)流行特点 猪、牛、羊等多种动物都可自然感染;病猪、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通过消化道、呼吸道、伤口及配种等途径发生感染;母猪感染后,仔猪通过吸*而感染;妊娠母猪通过胎盘侵害胎儿。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哺*仔猪死亡率很高。
(2)临诊症状 随猪龄不同,症状有很大差异,但都无瘙痒症状。新生仔猪及4周龄以内仔猪常突然发病,体温升至41℃以上,病猪精神委顿,不食,呕吐或腹泻;随后可见兴奋不安,步态不稳,运动失调,全身肌肉痉挛,或倒地抽搐;有时呈不自主的前冲、后退或转圈运动;随后病程发展,出现四肢麻痹,倒地侧卧,头向后仰,四肢划动,最后死亡,病程1~2天,死亡率很高。妊娠母猪主要发生流产、产死胎或木乃伊胎。产出的弱胎,多在2~3天死亡。流产率可达50%。
(3)病理变化 鼻腔卡他性或化脓性炎症,咽喉部黏膜和扁桃体水肿,并有纤维素性、坏死性伪膜覆盖;肺水肿,淋巴结肿大,脑膜充血、水肿,脑脊髓液增多;胃肠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镜检脑有非化脓性脑炎变化;流产胎儿的肝、脾、淋巴结及胎盘绒毛膜有凝固性坏死。
(4)诊断 可进行动物接种试验确诊。取病料(脑、脾等)制成1∶10悬液,加抗生素处理、离心,取上清液2毫升皮下或肌肉注射于家兔,2~3天后,家兔注射部位奇痒,不断摩擦或啃咬局部,致使该部脱毛、皮肤出血,经约1~2天后麻痹死亡;如将上述病料喂猫,2~4天后猫头部奇痒,喉头麻痹,流涎,不吃,精神委顿,24~36小时死亡。
(5)防治方法 猪是重要的带毒者,防止购入**时带入病原,注意隔离观察,消灭饲养场的鼠类有重要意义。发生本病时,扑杀病猪,消毒猪舍及环境,粪便发酵处理,必要时给猪注射弱毒**。但弱毒苗有某些缺点,注苗与否要视疫情而定。
什么是猪伪狂犬病?
猪伪狂犬病是由疱疹**科,阿尔发疱疹**亚科,猪疱疹**Ι型引起的多种中枢神经系统障碍为主要特征,常于局部皮肤呈持续性的剧烈瘙痒。**主要存在于猪脑、脊髓等组织中。病猪发热期鼻液、唾液、奶以及其他**分泌物和实质**都含有**。猪伪狂犬病是什么症状
临床表现是潜伏期3~6天,个别达10天,新生仔猪及20日龄内的哺*仔猪,常突然发病,体温上升至41~42℃,喘气,精神沉郁,厌食,呼吸加快,有时呕吐和腹泻。个别猪有瘙痒感。靠在圈舍墙壁或饲槽擦痒,颈部、前肢、后肢、尾根及从骨结节等处被毛完全脱落,露出污秽的红色创面。后期完全拒食,不能饮水。有的病猪出现齿龈溃疡。患猪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症状,初期以神经紊乱为主,后期以麻痹为特征,最常见的是间歇性抽搐,一般持续几分钟。发作时病猪角弓反张,仰头,歪颈。有时病猪兴奋不安,出现间歇性转圈运动,数分钟后自行停止,以后又重复发作。也有的猪呆立不动,头触地或抵墙,几分钟或数分钟后缓解。站立不稳或步行蹒跚,继而四肢麻痹,完全不能站立,出现两肢交叉、任人摆布的姿势,极度衰弱。后期出现声带麻痹,叫不出声音,只能引起肌肉反射活动。部分猪从口角不断滴出或流出唾液,这与咽麻痹有关。有的猪只能向后移动,有的侧卧四肢划动,头向后仰,有的肌肉痉挛性收缩,癫痫发作,鼻镜歪向一侧,有的视力减弱,瞳孔散大。最后体温下降而死亡,死亡率85%,康复者极少。哺*仔猪以及3月龄以内的猪,常在20~60小时之内死亡,少数延至4~6天,个别13天左右。耐过仔猪一般发育**。4个月以上的猪,症状轻微,体温上升到41℃以上,几天后,出现呼吸困难、流鼻液、咳嗽等呼吸道及肺炎症状。有时出现腹泻和呕吐,个别出现神经症状而死亡。成年猪一般为隐**染,有的发热,精神沉郁,呕吐,咳嗽,一般4~8天康复。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公猪发生**炎。什么是猪伪狂犬病?
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特点是发热、脑脊髓炎及瘙痒等。伪狂犬病**属于疱疹**,呈球形,大小为100~150纳米,**对外界抵抗力很强,有蛋白质保护时抵抗力更强,8℃存活46天,24℃存活30天。**对热、甲醛、**、紫外线都很敏感。猪的伪狂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给畜牧业造成一定的损失。自然发病的猪很少康复,成年猪症状极轻微,很少死亡;病猪、带**的猪及带毒鼠是重要的传染源。
传染途径是经过消化道、呼吸道、黏膜、皮肤伤口等,通过交配感染本病。母猪感染后6~7日*猪吃母*而感染。妊娠母猪感染,常侵害子宫内的胎儿,发生流产。本病多发生于春秋两季,猪的易感性与年龄有明显关系,10~20日龄的仔猪死亡率可达95%以上。本病在猪群流行的时间很短,大猪群2~3周便可平息,小猪群则更短。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病虫害诊断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