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为什么鸡的技术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哪里可以学养鸡技术啊?(新手想学养鸡技术在哪里可以学)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哪里可以学养鸡技术啊?
可以去你们当地的农业院校或畜牧机构去学习,交点学费就行了,而且还不贵。
鸡鸭家禽养殖上市公司股票有哪些
养鸡需要什么技术…
养鸡要先准备好饲养场所,再选择要饲养的品种,根据鸡的生长情况进行合理的喂食,饲养过程当中要做好饮水与开食、环境温度与湿度、分群及巡查、驱虫、防疫等管理工作。
养鸡需要什么技术吗?
“1553”生态养鸡模式就是1个农户养几棚土鸡,每棚规模不大于500只,每亩地养鸡不多于50只,鸡群饲养日龄300天左右。这一模式有4个要点:一是开展生态养鸡的农户,选择适宜的放牧场地,建立相互间隔100米以上的鸡棚多个;每个鸡棚面积30平方米~40平方米,每棚可饲养土鸡400只~500只,这样便于做到小群分散、合理间隔、轮牧饲养。
二是一棚鸡群规模不多于500只。根据鸡的生物学特性,一般放牧情况下,鸡群的活动半径围绕鸡舍不大于200米,如果群体过大,则鸡舍周边寸草不生,造成水土流失、生态恶化,而离鸡舍远处有草有虫鸡不会去采食,造成资源浪费。生态养鸡根据牧场条件,规模以不大于500只为宜,这样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降低养鸡对环境的污染。
三是一亩地不多于50只。在非人工草地情况下,天然饲料资源是有限的,从维护生态环境出发,并保证鸡群能够吃到一定数量的牧草和昆虫,以达到节约饲料、改善肉蛋产品风味和品质的目的。一亩地不多于50只这一指标,是根据放牧养鸡的牧场承载能力设定的,也与欧盟生态养鸡要求的饲养密度一亩地60多只接近。四是鸡群饲养日龄300天左右。
生态养鸡的生产经营要点
三个为主生产单位以家庭为主:生态养鸡不宜实行大群体饲养,必须小群分散,而家庭作为基本的生产单位,是因为家庭**分散,生产经营灵活,可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便于组织生产和饲养管理。根据放牧场地条件,一户养几棚鸡群,饲养2000只~3000只鸡就可以实现致富。
饲养品种以土鸡为主:一是土鸡通常选育程度低,具有抗病力强、耐粗饲、觅食能力强等特点,土鸡与林地具有天然共生关系,土鸡比较适宜相对粗放的生产方式。二是生态养鸡的产品为国内外公认的高端禽产品,在国人看来,高端禽产品必须具备地方鸡特征,即鸡的体型外貌与地方土鸡相符,产的蛋具有蛋个小、蛋黄罗氏比色10级以上、蛋白浓稠、蛋黄韧性好、蛋壳致密、蛋壳浅褐色或绿色等。通常养鸡的生产方式方法决定产品品质,但在我国还必须加上特定品种,这是我国生态养鸡与国外生态养鸡的最大不同点。
饲养方式以放牧为主:其目的一是作为高端禽产品生产,必须让鸡群采食牧草、昆虫等天然饲料,这类似于有机生产,就是让鸡想吃什么吃什么,怎么生活得愉快就怎样生活。不对鸡群加以人为限制的饲养,鸡可以按照生理需求补充营养,改变了舍饲条件下鸡群按照人们的意愿**采食,从而使生态养鸡的产品品质优于舍饲。二是放牧饲养可以利用天然饲料资源,节约大量饲料,减少养鸡开支,增加养鸡效益。在有牧草、昆虫条件下,以江汉鸡为例,舍饲条件下每只日消耗饲料85克,而在放牧补料情况下,通常每只日补料70克左右,节约饲料20%左右。
三个结合养殖与种植相结合:就是生态养鸡与经济作物的果园、林地、茶园、农田等相结合,既解决种植需要的肥料,又防止养鸡污染环境,还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所以,实行种养互补,可减少投入,增加收益。
土鸡生产与土鸡蛋生产相结合:土鸡作为肉蛋兼用型品种,一是可饲养公母混合鸡群,公鸡110日龄上市,母鸡留下产蛋到300日龄左右上市;二是只饲养母鸡到300日龄左右上市。这两种方式兼顾了土鸡的蛋用性能和肉用性能,实现了肉蛋兼顾的最佳收益。
农户生产与合作社经营相结合:就是做到农户以养殖为主,合作社以集中育雏育成、饲料加工、打造品牌、产品营销为主。二者发挥各自优势,既发挥了合作社的组织带动作用,同时又可避免农户小而全式的生产经营,有利于品牌打造和把产业做大做强。
三个兼顾集中育雏与分散饲养兼顾:以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开展土鸡的集中育雏育成,将雏鸡饲养至60日龄后,待适应性、抗病力提高后再分散到各农户饲养,避免了家家户户育雏批量小、批次多、育雏设施简陋、设施利用率低、育雏技术跟不上造成育雏成活率低等问题产生。当统一集中育雏到60日龄后,鸡群分散到农户地面放牧饲养,主要免疫程序已执行大部分,鸡群成活率高。
种草与轮牧饲养兼顾:在果园、茶园及经济林地、荒山、草地等,由于天然牧草资源相对有限,难以满足鸡群采食需要,因此有必要进行人工种草。牧场有草,昆虫自然增多,可为鸡群提供大量的青饲料和蛋白质饲料。生态养鸡的鸡舍周围由于鸡群活动频繁,往往易形成不毛之地,在放牧场地充足的情况下,可多建鸡棚,实行批次轮流饲养,让牧场植被和昆虫有休养生息的机会,从而实现生态养鸡的可持续发展。
品牌打造与产品认证兼顾:品牌是维护产品质量信誉的载体。在目前国内对生态养鸡没有统一的认证标准情况下,加之目前国内土鸡蛋、土鸡生产有舍饲、笼养和生态养殖之分,品牌是生产方式、产品质量保障的重要形式。通常作为生态放牧养鸡,在投入品加以监控情况下,可向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方向努力。品牌创建应建立在统一品种、统一生产技术规程、统一供料、统一产品品质、统一产品营销的基础上,加大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
想要更多了解技术请查询:(中国农业技术网 中国最权威的专业农业技术信息平台)
养鸡技术怎么才养的好?
1、饲喂加料:在生产时间中通常采用少量多次的方法,**鸡的采食**,所以育雏期每天加料不少于5次,每次加料的数量不要太多。鸡吃完以后,料桶空置一段时间后再加下次料。2、换料加砂:换鸡料时要有一个过渡,一般需要三天的时间完成该过程。第1天喂70%原鸡料和30%新鸡料,第2天喂50%原鸡料和50%新鸡料,第三天喂30%原鸡料和70%的新鸡料,第4天全部喂新鸡料。20日龄后,每周每百只鸡供给500克的干净细沙,放养鸡可不用加砂。
3、分群饲养:要进行强弱分群和公母分群饲养。对公鸡要增加垫料的厚度,提高日粮蛋白质和赖氨酸的水平。公鸡的生长速度较快,对饲料营养要求较高,增加营养的目的就是满足其需要,以便提前上市。
4、鸡舍通风:鸡舍通风条件好,特别是夏天,一定要创造条件使鸡舍有对流风。即使在冬季也要适当进行换气,以保持舍内空气新鲜。通风换气好的鸡舍,人进入后感觉不闷气、不刺眼、不刺鼻。
5、密度适当:如果密度不合理,即使其它饲养管理工作都好,也难以培育出高产鸡群。育成期在平面饲养的情况下,每平方米的合适密度为7~12周龄8~10只、13~16周龄8~6只、17~20周龄6~4只。
6、减少应激:日常管理工作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尽量避免外界**因素的干扰。抓鸡时动作不可粗暴。接种**时要慎重。不要穿着特殊衣服突然出现在鸡群,以防炸群,影响鸡群正常生长发育。
为什么禽类在走路的时候头要一点一点的?
除了人之外,靠着两条腿走路的好像也就剩鸟类了,不过小鸡每次走路的时候头都一伸一缩的,呆萌属性一览无遗,为什么它们能走出这样妖娆的步伐呢?鸟类是除了人类之外少有的能够靠两条腿走的生物,虽然只有两条腿,但是大家都能走出各自的style,小巧玲珑的飞鸟们走路的时候格外轻巧,一跳一跳的。还有常见的鸡鸭都属于鸟类,鸭子走路的时候那小尾巴总是摇来晃去的;而小鸡走路,尾巴倒是安分了,但是头就闲不住了,总是一点一点的。其实之所以不同的动物能走出完全不同的步伐,跟身体的结构有着直接的联系。
人之所以能够潇洒自如地行走,是因为我们除了有两条大长腿之外,还有灵活的手臂,人走路的时候手总会不由自主地跟着摆动,其实这就是我们的身体在自主调节重心,保证我们能够平稳地行走。 但是小鸡没有手,虽然有一对毛茸茸的翅膀,但是这翅膀基本上就是装饰,偶尔扑棱两下还行,要是让它们像鸟儿一样飞行,那还真是难为小鸡了。
不过小鸡的前辈们经过摸索,发现只要两脚走直线,重心就会保持平衡,稳稳地落在中间。但是问题又来了,这些小小的鸡脚如何撑得起“庞大”的身子?重心虽然稳在了中间线上,但它还是要前后乱晃。 没办法,权当摆设的尾巴是指望不上了,小鸡只好把点子动到了头上。 重心往后跑了,小鸡就把头朝前伸伸,把重心往前拉拉。如果重心溜到前面去了,小鸡就缩缩脑袋,把重心往后压压,这不就控制住重心了吗?完美!正是因为有了不听话的重心,所以才创造出了小鸡这呆萌的步伐。一锤定音:小鸡之所以走路的时候头会一伸一缩的,都是因为它们在行走的时候需要靠脑袋的偏移来调节身体的重心,保证行走的平稳
养鸡技术知识
适合大量养鸡的方法主要有塑料大棚养鸡、笼养鸡和山地养鸡。塑料大棚养鸡:
这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的养鸡方法,值得在刚开始从事养鸡业、经济条件较差的养鸡户中推广应用。
塑料大棚养鸡的优点
取材方便:塑料大棚鸡舍的主要材料为普通农用薄膜,竹子和草帘,这些材料除薄膜外,其它均易获得。可随需随建,不与农争田,且能农牧结合,养鸡肥田,减少环境污染,同时也便于棚舍彻底消毒,根除病菌。
造价低廉:一般鸡舍建设按每只鸡算约需投资30元,用此法仅需4元,而且搭建简便,省时省工,还可以充分利用其他原有空闲大棚养鸡,且管理方便,可提高成活率,平均育雏率和育成率分别达98%和96%以上。1座大棚只需养3批鸡即可收回投资。
光照充足:由于塑料大棚具有半透明特点,受自然光照面积大、时间长,因而有利于提高成活率,加快生长速度,降低饲料消耗。
保温性好:这一优点在冬季尤为突出,可提高母鸡产蛋率和肉鸡的增重速度。
笼养鸡:
这种养鸡方法,饲养密度高,饲养条件便于人工控制,保证蛋鸡产蛋率稳定、高产和肉鸡增重快,耗料相对少,节省空间、垫料等,也深受生产者的欢迎。
山地养鸡:
就是利用草山草坡、果园林地、荒滩等地方的天然青饲料和昆虫等动物性饲料放养家鸡。它具有隔离条件好,疾病发生少,成活率高,投资少的特点。既降低了饲养成本,又增加了野味,养出的鸡风味独特、品质好、无腥味、味道鲜美,颇受消费者欢迎,所以价格好,效益高,是致富的好门路。
下面重点介绍这种养鸡的主要技术:
品种选择
山地养鸡的特点是放牧,在品种选择上应当选择适宜放牧、抗病力强的土鸡或土杂鸡为宜,如桃源鸡、仙居鸡、固始鸡、肖山鸡、庄河鸡、三黄鸡、杏花鸡、阳山鸡、清远麻鸡、三黄胡须鸡、中山沙栏鸡、信宜怀乡鸡、广西鸡等地方优良品种。它们耐粗饲,抗病力强,虽然生长速度较慢,饲料报酬低,但肉质鲜美,价格高,利润大,应作为山地饲养的首选品种。
棚舍搭建
场址选择。山地养鸡的场地选择是否得当,关系到卫生防疫、鸡只的生长以及饲养人员的工作效率,关系到养鸡的成败和效益。场地选择应遵循如下几项原则:(1)既有利于防疫,又要交通方便。(2)场地宜选在高朗、干爽、排水良好的地方。(3)场地内要有遮*设备,以防暴晒中暑或淋雨感冒。(4)场地要有水源和电源,并且圈得住,以防走失和带进病菌。避风向阳,地势较平坦、不积水的草坡。其中最好有树木,以便鸡到树荫下乘凉。
搭棚方法。鸡舍设计的要求是:通风、干爽、冬暖、夏凉,座向宜坐北向南。一般棚宽4-5米,长7-9米,中间高度1.7-1.8米,两侧高0.8-0.9米。通常用由内向外油毡、稻草、薄膜三层盖顶,以防水保温。在棚顶的两侧及一头用沙土砖石把薄膜油毡压住,另一头开一个出入口,以利饲养人员及鸡群出入。棚的主要支架用铁丝分四个方向拉牢,以防暴风雨把大棚掀翻。
清棚消毒。每一批鸡出栏以后,应对鸡棚进行彻底清扫,更换地面表层土,清洗工具。对棚内地面及用具先用3%-5%的来苏尔水溶液进行喷雾和浸泡消毒,然后再进行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25毫升福尔马林加12.5克高锰酸钾。原饲养过鸡的草山草坡,也应先在地面上撒1层熟石灰,然后进行喷洒消毒。最好是利用无污染的草山草坡建新棚。
铺设垫草。为了保暖需铺些垫料。垫料要求新鲜无污染,松软,干燥,吸水性强的锯屑、小刨花、稻草、谷壳等,可以混合使用。使用前应将垫料曝晒,挑出发霉垫草。厚度以3-5厘米为宜。
饲料选择
一般来说,优质土鸡的生长速度较慢,对饲料营养水平的要求比较低,但也不能只喂单一饲料,以免造成营养缺乏,影响生长发育,降低成活率。应当选择优质土鸡系列全价颗粒料或混合饲料。另外,可以用山地种植的南瓜、蕃薯、木薯等杂粮代替部分混合料。
雏鸡饲养管理
雏鸡的生长发育特点是体温调节能力差、生长速度快、消化机能不完善、抗病能力差、敏感性强、喜群居、胆小。因此,在饲养管理上要抓好如下几点:
饮水与开食。雏鸡进入育雏室后,休息半小时至1小时,便可喂水。一般喂水先于喂料。水温以32℃左右为宜,不可饮冷水。头2天可饮用稀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有利于消炎、杀菌,预防雏鸡白痢。雏鸡饮水后,能迅速排出胎粪**食欲。一般开饮后即可开食。把开食饲料撒于铺在垫料上的浅颜色的塑料布上,让雏鸡自由采食。雏鸡的消化力差,必须喂给容易消化、营养全面的饲料。雏鸡出壳2天后,食欲旺盛。喂料时要定时定量,一般以喂八成饱为宜。过饱会引起消化**;不足时会影响雏鸡生长发育,甚至会引起啄食恶癖。每次喂料量以15-20分钟吃完为宜。
环境温度与湿度。育雏的关键是给予雏鸡适宜的温度。以育雏器下的温度为例:1-2日龄时是34-35℃;3-7日龄是32-34℃;第2周为30-28℃;第3周为28-26℃。育雏期在冬春季每周下降 2℃,夏秋季每周下降3℃,降至21℃为止。雏鸡对湿度的要求,第1周相对湿度在70%-75%,第2周下降到60%,第3周以后尽量保持在55%- 60%的水平上。湿度过大,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容易诱发球虫病。湿度过小、干燥会使雏鸡呼吸加快,体内的水分随呼吸而大量散发,腹内剩余蛋黄吸收**,影响雏鸡的发育。
注意分群,加强巡查。强弱雏鸡和病雏要分群饲养,检查弱雏最好在早晨第1次喂食的时候,弱雏易被挤出来。对患病较重的雏鸡立即淘汰。经常巡查鸡群,其意义有三点:一是通过观察了解饲料的适口性和投喂量;二是能及时从雏鸡的饮食、活动、粪便状态中发现和诊治疾病;三是及时发现意外情况,及时处理,减少损失。
生长鸡饲养管理
生长期的鸡生长速度快,食欲旺盛,采食量不断增加。饲养目的是使鸡得到充分的发育,为后期的育肥打下基础。饲养方式是放牧结合补饲。一般应注意以下两点:
公母鸡分群饲养。一般公鸡羽毛长得较慢,争斗性强,对蛋白质及其中的赖氨酸等物质利用率较高,饲料效率高。母鸡由于内分泌激素方面的差异,增重慢,饲料效率差。公母分养有利于提高整齐度。生长期采用定时补饲,把饲料放在料槽内或直接撒在地上,早晚各1次,吃净吃饱为止。
驱虫。一般放牧20-30天后,就要进行第1次驱虫,相隔20-30天再进行第2次驱虫。主要是驱除体内寄生虫,如蛔虫、绦虫等。可使用驱蛔灵,左旋咪唑或丙硫苯咪唑。第1次驱虫,每只鸡用驱蛔灵半片。第2次驱虫,每只鸡用驱蛔灵1片。可在晚上直接口服或把药片研成粉,再与饲料拌匀进行喂饲。一定要仔细将药物与饲料拌得均匀,否则容易产生药物中毒。第2天早晨要检查鸡粪,看是否有虫体排出。并要把鸡粪清除干净,以防鸡只啄食虫体。如发现鸡粪里有成虫,次日晚上可以同等药量驱虫1次。
育肥鸡饲养管理
即10周龄至上市的时期。此期的饲养要点是促进鸡体内脂肪的沉积,增加肉鸡的肥度,改善肉质和羽毛的光泽度,做到适时上市。在饲养管理上应注意以下三点:一是随着肉鸡的日龄增长,体内增长的主要组织与中鸡阶段有很大差别。肉鸡沉积适度的脂肪可改善鸡的肉质,提高胴体外观的美感。此期一般应提高日粮的代谢能,相对降低蛋白质含量,肉鸡育肥期的能量一般要求达到12.54 兆焦/千克,粗蛋白在15%左右即可。为了达到这个水平,往往需增加动物性脂肪。二是育肥期采用放牧育肥的,一方面可以让鸡采食大自然的昆虫及树叶、杂草等节约饲料;另一方面,提高鸡的肉质风味,使上市鸡的外观和肉质更好。在进入育肥期,应减少鸡的活动范围和运动,以利于育肥。三是搞好防疫,重视杀虫、灭鼠和清洁消毒工作。以预防疾病发生。
疾病控制
导致鸡病发生的原因很多,物理因素,如饲料配合不当、温度过高过低、应激与外伤等;化学因素,如药物过量、误吃农药吸入有害气体等;生物因素,主要是病原微生物入侵。所以,在疾病防治上应抓好如下几点:
牢固树立防重于治的观点。这是疾病防治的基本方针,但在养殖户当中,很多人都是重治轻防,导致鸡只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成本高、效益低。
树立用疫(菌)苗防治疾病的观点。这是防治疾病最重要、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多数重大传染病都可通过接种**进行预防,**接种成功与否,与鸡只的母源抗体、接种方式和接种时间有直接的关系,因此,不同的鸡场各有不同的免疫程序。
树立综合防治的观点。即从建场、进苗到饲养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要从有利于防疫的角度去考虑,这是防疫规则的总要求,是养鸡业走向产业化、集约化的基本要求。
不知道我这样介绍是否满意,养鸡技术的书很多,你真的想养鸡致富的话,不仅要看有关的书籍,更要通过实践。
养鸡需要的具备条件是 什么?
首先,要选好鸡场的建厂场地,鸡场的选择要远离市区或村庄,距离主干线1000米以上,距离支干线200米以上。畜舍的布局根据方向和场地的地势来进行布局,鸡场要三通(通电、通水、通路),远离工厂或矿场。其次,根据你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能适合你当地的气候条件的鸡品种来饲养,品种选择的好坏决定着你鸡场的发展前途,所以一定要选择好的品种来饲养。最好到比较好的种畜场进行够种,好的种畜场有种畜生产许可证。
有了好的品种,还要有好的饲料才行。饲料的来源必须是品牌比较好、比较正规、势力比较强的公司的饲料。根据部同日龄的鸡选择不同的营养的饲料。
还有,制定出很好的管理制度,怎样人员的劳动力定额,怎样进行奖惩等。
最后,注意疾病的防控,根据自己鸡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免疫程序,而不是照本宣科。出现疾病及死亡必须找出原因,有必要的必须到相关部门进行检测,以找出病死原因,从而进行防治或治疗,总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