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雏鸭怎么养殖最好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雏鸭1至7天的养殖技术?(雏鸭1至7天的养殖技术是什么)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雏鸭1至7天的养殖技术

1.做好育雏前的准备工作。首先要备足新鲜优质的全价饲料。其次,育雏室、饲养用具和必要设施要配备齐全,保证每羽雏鸭都能吃到饲料和饮水。再次,育雏室、饲养用具等要用2%烧碱水进行消毒,干燥后用清洁水冲洗干净。最后,育雏室熏蒸消毒。2.先饮水后开食。雏鸭出壳后没有饥饿感,在出壳后24小时后雏鸭绒毛已干,活泼好动,常发出“嘎嘎”的叫声,并开始活动互啄,这时就要先喂水后开食。若雏鸭精神倦怠,眼睛半开半闭,不愿活动,此时已超过开食时间。雏鸭开食过早,容易损伤消化**,影响雏鸭健康;开食过迟,营养供应不上,不利于生长发育。因此,雏鸭开食的最好时间是在出壳后14—24小时之间。

刚孵化出科的小鸳鸯怎么养殖?

雏鸭出壳后1-3日内对温度敏感,喜温好睡,应保持温度不低于30℃,3天后逐渐降温。随着雏鸭长大,中鸭需要分群饲养,每群为100-300只,密度为每平方米5-8只。在养殖技术上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场址选择:平原地区选择地势高,座北向南的地方,山区、丘陵地带应选择山坡的南面或东南倾斜的地方建场,土质以沙壤土为好,以利雨后排水。鸳鸯鸭舍应通风、光照和排水好,能避西北风,冬暖夏凉。2、饲养方式:鸳鸯鸭雄雌比例为1:3-5,混养、圈养、放养均可,可因陋就简,圈内设有水池和有适当的运动场,舍内设有产蛋窝。3、防疫灭病:鸳鸯鸭入舍前要用生石灰配成15%-18%的石灰水对鸳鸯鸭舍的墙壁、地面、用具等进行1次彻底消毒,切断病菌。日粮中不定期加喂抗菌药防疫灭病。

刚出生十五天的鸭子该怎么养?

雏鸭喂养要掌握“早饮水、早开食,先饮水、后开食”的原则,重点内容如下:
1、开水时间与方法
一般雏鸭出壳后24-26小时,在开食前先开水,开水后必须及时补充水分,促进新陈代谢和卵黄吸收,促使胎粪排泄和生长发育。
2、开食时间与方法
在开水1-2小时后,雏鸭开始觅食,此时可以用开食盘喂给全价颗粒破碎料。采用长宽40厘米×40厘米、缘高2~2.5厘米的开食盘,每个开食盘可饲养50只雏鸭。
3、喂养次数
饲喂次数一周龄6-8次/天,第二周龄4-6次/天,3周龄后3-4次/天。每次喂料之间要有一定的间隔时间,这样可以让饲料得以消化。注意雏鸭的消化机能不健全,故而饲喂雏鸭时,每次不宜过多,只喂六七成饱即可。
雏鸭养殖注意事项
1、温度
温度是育雏鸭的主要技术措施,只有温度适宜,雏鸭的体热消耗少,生长发育快,成活率才高。一般要求:1-3日龄34℃-32℃,4-6日龄30℃-28℃,7-10日龄26℃-24℃,11-13日龄22℃-20℃。
2、密度
雏鸭的饲养密度要适宜,饲养密度过大,会造成鸭舍潮湿、空气污浊,引起雏鸭生长**等后果;密度过小,则浪费场地、人力等资源,使效益降低。建议应根据雏鸭的生长年龄和天气变化等情况适当的调整养殖密度。
3、光照
雏鸭对于光照的需求是比较大的,所以我们在管理雏鸭的过程中要保持足够的光照。根据雏鸭的年龄而控制光照时间,0.5-1.5月内的雏鸭每天光照时间不得低于10个小时。
4、卫生
做好通风干燥,垫料清洁,鸭粪与污秽垫草要及时清除,饲槽、饮水器要每天清洗,用具及舍内地面每10天左右用20%的石灰水或2%的烧碱水消毒一次,以防雏鸭患病。
总的来说,雏鸭抵抗能力较弱,消化能力也较差,一定要掌握好正确的养殖技巧,不同的阶段提供适宜的饲料,以提高雏鸭的生存能力,避免造成养殖效益的损失。

童子鸭养殖技术?

雏鸭1至7天的养殖技术?

1.养殖场所。鸭子农场一定要水源充足,鸭子农场周围需要遮光的树木。鸭舍建设保暖性强,通风条件好,鸭舍内有良好的空气。鸭子农场的地面可以用石灰消毒,鸭舍内用药物熏蒸的方法消毒,消毒时保证鸭舍关闭,消毒效果不佳,准备工作完成后,等待放养鸭子。2,可以在大型养殖基地、也可以购买个体养殖业者的繁殖销售、全部雏鸭,但要选择雏鸡就得看凤鸭身体结实,跑得能力高,毛重艳丽,脐带完全恢复,寻找食物的能力较高。这种雏鸡是最适合购买的,一旦购买完成,就必须运输到养殖场。3,雏鸭饲养。鸭舍的温度从28度控制到30度,饲料方用青草与软玉米的面混合饲养,购买的鸭子经过2周的养殖,可以放牧。购买的第1周每天4次,白天3次,晚上1次,第2周1天4次食物,温度根据鸭子的身体症状,1周从24度到26度下降。第二周温度可以从20度降低到23度,饲养2周后的鸭子白天放牧时间为3小时到4小时,下午3个小时左右。4,驯养。在购鸭的第三周,应开始简单的驯养和放牧,这一阶段应增加鸭的驯化过程,主要是在喂食前每天吹口哨或大喊大叫,使鸭子每次听到哨声或喊叫时都能回来独自进食。驯化过程可能会持续更长的时间,但坚持每天的喂养应该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当鸭生长到3周时,必须进行下水,以使鸭能尽快适应农场周围的环境。5,鸭子成长过程有许多天敌:老鼠、野猫、**狼、蛇、狗等许多动物都可以威胁鸭子,所以在养殖场周围保护着。、商用鸭育肥时间不是很长,20天到25天就够了。6,当鸭成长到某一阶段时,应分组饲养,即将鸭鸭和商用鸭分开饲养,将商业鸭关在笼内,减少鸭的活动空间,加强饲料的使用,使商用鸭能迅速增肥,加快出栏时间。鸭产蛋时可增加一些饲料,提高产蛋率。

肉鸭养殖秘诀?

1、棚舍建造一般来说,肉鸭对棚舍要求是不高的,只要通风、有水源即可,而且育雏的设备和养殖管理一定要做好,尤其是通风和温度的控制,而且还要提高饲料中维生素的含量,然后养殖到一定的时候,进行分群饲养,通过精心养猪,适当的减少残次鸭数量。2、通风调温一般来说,适当的控制舍内温度再通风,可以让肉鸭更好管理,如果肉鸭的新陈代谢缓慢,可以不进行通风,因为潮湿的环境会给肉鸭增加患病的风险,尤其是霉菌病和球虫病,不过通风要讲究控制质量,如果雏鸭行动迟缓、食欲不振,发育**,说明鸭舍内的空气是有问题的。养殖肉鸭的温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可以保证空气的质量,而且温度和调控和天气有很大关系。3、空气湿度调控雏鸭呼吸了潮湿的空气,容易影响正常生理情况,一般来说,温度越高,空气的湿度会越低,养殖肉鸭的时候,保持舍内干燥,及时清除粪便,勤换勤添垫料,保持良好的通风。而且要选择排水性良好的浅水沟排除污水。4、疾病防控肉鸭是很容易发病的,常见的疾病有鸭传染性肝炎、鸭疫里默氏菌病、感冒等,平时要加强管理外,还要给肉鸭注射毒性肝炎精制抗体、鸭传染性浆膜炎灭活**,避免鸭病快速发生,做到尽早治,才能避免损失。至此,关于肉鸭养殖技术的介绍就到这里了,肉鸭是一个比较容易养殖的项目,不过在养殖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做好养殖管理工作,提高肉鸭的养殖效益。

蛋鸭养殖技术?

蛋鸭饲养管理规程  一.鸭场与设施要求  (一)场址要求  1.鸭场周围500m内无其它禽类养殖场、屠宰加工场;应远离交通主干道,距离居民**区500m以上;有利于动物卫生防疫和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  2. 鸭舍附近有一定的水面,水深1m以上,水体清洁、无污染。  3 .鸭舍应有运动场,一端连接舍门,一端连接鸭滩(鸭上下水的地方)。鸭滩面积与运动场相似,宽约2m~3m,其坡度呈20度~30度。  (二)场内布局与设施要求  1. 生产区、生活区严格划分,生活区处于上风向。  2. 与外界接触应有专门道路相通。场区内设净道和污道,二者严格分开。  2. 生活管理区设有主大门及消毒池。区内建有生活、办公设施和兽医室、饲料仓库、车库等与外界接触密切的生产辅助设施。  4.生产区门口设有消毒池。区内建有消毒**室或淋浴室,各区域间、禽舍入口处设置消毒池。  5. 禽舍的门、窗等通风口或开口处及运动场、水池的四周应设防鸟、防虫和防鼠设施。  二.卫生防疫要求  (一)卫生要求  1.进鸭前必须对鸭舍及周围环境进行严格的彻底消毒,并选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规定的消毒剂对料槽、水槽消毒后用清水清洗,在日光下晒干备用。每周至少对鸭舍消毒2次,鸭舍周围每2~3周消毒1次。勤换垫料,保持舍内通风良好。  2.鸭场门口设消毒池和消毒间,进厂人员及车辆应严格按照GB/T 16569-1996的要求进行消毒,消毒液定期更换。外来人员不应随意进入生产区。特定情况下,严格消毒穿戴保护服后方可进入。  3. 工作人员应身体健康,进入鸭舍前应更换干净的工作服和工作鞋。鸭舍入口设供工作人员鞋消毒用的消毒池或消毒盆。舍内和水陆运动场至少每周消毒1次。  (二) 蛋鸭免疫  1. 按当地动物防疫监督部门制定的免疫程序搞好免疫工作。  2. 推荐免疫程序:1日龄注射雏鸭**性肝炎**;8~14日龄注射禽流感**;20日龄注射鸭瘟**;60~90日龄注射鸭瘟**和禽霍乱**。  三 饲养方式  采用地面平养或网上平养。地面平养宜选择刨花、木屑、稻壳或秸秆作垫料。  四. 饲养管理  (一)育雏期(0~6周)饲养管理  1. 进雏: 雏鸭应来自检疫合格的种鸭场的健康雏鸭。  2. 雏鸭选择:应选按时出壳,眼突有神,喙爪光泽,绒毛蓬松,卵黄吸收良好,活泼喜动的雏鸭。  3. 雏鸭饲养  ① 开水:“开水”,雏鸭第一次饮水称为“开水”。雏鸭干毛,打转,有三分之一小鸭伸长头颈,形似觅食状,即可“开水”。  ②开食:开食应在开水后半小时内进行。开食应选用蛋雏鸭专用开食料,撒在塑料布或草席、竹席上,应一边轻撒料,一边温和**让鸭啄食。  ③饲喂次数:(1~7)日龄,每天喂6次,其中白天4次,晚上2次;(7~21)日龄,每天5次,以后可逐渐减少次数。饲喂时应分批分群,每群250只为宜。饲喂原则为“由精到粗,由熟到生,由软到硬,由少到多”。  4. 雏鸭管理  ① 温度:在鸭子休息时及夜间,鸭舍内离鸭背20cm处的温度应达到:第1日龄32℃,(2~7)日龄31℃~28℃,(8~14)日龄28℃~25℃,15日龄以后保持在25℃~20℃。白天及鸭子活动时舍内温度可低2℃~3℃。应特别注意*雨天及夜间的保温工作,注意空气流畅,干燥无贼风。  ② 密度:(1~7)日龄25~30只/ m2,(7~14)日龄20~25只/ m2,(15~28)日龄15~20只/ m2。 夏季适当降低,冬季适当增加。  ③ 湿度:(1~14)日龄相对湿度宜为60%~65%,14日龄后相对湿度65%~75%。  ④ 光照:(1~3)日龄24小时,4日龄以后每天减少0.5小时,直至自然光照。  ⑤运动与戏水:5日龄后雏鸭可以**下水,分批分时将雏鸭慢慢赶入浅水中活动3~5分,然后在无风的太阳下运动。每天1次~2次,一周后增加到3次~4次,每次5~10分,以后逐渐延长时间。水温以不低于15℃为宜。下水时如果发现雏鸭发抖,应立即停止,并烘干羽毛。7日龄后在鸭舍内外温差低于5℃时,需运动20分左右。  (二) 育成期(7~16周)饲养管理  1. 育雏料过渡到育成料宜5天,替换比例一般每天为20%左右。  2. 喂料应遵循少喂勤添、定时定量、控制总量的原则。  3..蛋鸭进入育成期后应及时淘汰病弱伤残鸭。  4. 育成期间的鸭每周末应称重一次,称重鸭只的比例是该批蛋鸭的5%,一般不少于60只。  5. 蛋鸭育成期只利用自然光照,通宵以弱光照明。光照强度在3Lux~5Lux之间。(Lux:勒克斯)  6. 每天观察项目:鸭群活动、呼吸及粪便形态、分布情况,了解饮水、采食是否正常。发现病鸭后送检,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三)产蛋期(17~72周)饲养管理  1.在蛋鸭开产前二周放入少量公鸭,放入比例为2%~3%。  2. 根据蛋鸭品种的不同,适时掌握开产期。开产期体重要求在1400g~1500g。  3.从产蛋初期(100~120日龄)开始,根据产蛋率上升的趋势,不断增加饲料营养,提高粗蛋白水平,并适当增加饲喂餐数。白天喂3次,夜间9~10点增喂1次。  4.从产蛋率达到60%起应供给蛋鸭高峰期配合饲料。应掌握饲料过度时间,一般以5天为宜,每天替换比例为20%。每只鸭日采食量控制在150g左右。  5. 采用自由饮水,并保证饮水清洁卫生。  6. 做好夏季防暑降温,冬季防寒保暖。  7. 室内相对湿度宜为60%~75%。  8. 根据蛋鸭品种和鸭舍面积合理确定饲养密度。一般情况下8~9只/ m2。  9.改自然光照为人工补充光照。日平均光照时间应逐渐增加,不少于14小时,增加人工光照时每次增加1小时,每隔7天增加1次,直到每天光照时间达到16~17小时。光照时间稳定后,不得增减。通宵以弱光照明,弱光强度为3Lux~5Lux。  10. 产蛋中期不断挑选出停产鸭、低产鸭、残次鸭。  11. 春秋季节各驱虫1次,包括蛔虫、鸭虱等。  12. 鸭蛋收集:  ① 盛放鸭蛋的蛋箱或蛋托应经过消毒。  ② 定时集蛋,集蛋时将破蛋、砂皮蛋、软蛋、特大蛋、特小蛋单独存放。  ③鸭蛋收集后立即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消毒后送蛋库保存。  五.废弃物处理:鸭舍清理出的垫料和粪便应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病死肉尸处理应符合GB16548(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的规定。  六 记录:建立生产记录档案,包括进雏日期、雏鸭数量及鸭舍编号、饲养员;每日的生产记录包括日期、日龄、存栏数、产蛋数、温度、湿度、免疫记录、消毒记录、喂料量、鸭群健康状况、死亡数、死亡原因。记录保存两年以上

早产的鸭子怎样喂养?

 1、准备准备好育雏室和饲养工具,雏鸭进入育雏室的前两天,要用10%-20%的石灰水消毒,饲养用具要冲洗干净后放在阳光下暴晒3-5天,地面垫草要备足、晒干,以期达到利用阳光消毒的目的。 2、保温育雏室的温度要保持在20℃以上,当育雏室温度达不到20℃的温度底限时,要利用煤炉等加温。温室育鸭雏,最好是小群培育。每群一般以40只雏鸭为宜。小群培育1周左右,开始转为大群饲养。有条件的最好使用养殖设备中的控温设备,效果最理想。 3、开食开食时间一般在雏鸭出壳后24-36小时。开食前应先饮水,最好饮温水。开食料用大米饭即可,也可用小鸭全价颗粒饲料。饭粒应先用清水洗去黏性再饲喂。15天后只需白天饲喂,每天饲喂3次。 4、下水雏鸭出壳后第三天即可让其下水,把鸭笼端入水中,打湿鸭掌即可,每天2次;从第五天开始下大水,每天3-4次。 5、防病保持鸭舍、运动场排水良好,地面干爽,并经常更换垫料;食槽、水槽要经常洗刷、消毒;保持鸭舍通风良好,温度适宜;按时打扫鸭舍,及时清除粪便。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