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鸡异刺线虫怎么杀死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如何认识鸡组织滴虫病?(鸡组织滴虫怎么治疗)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如何认识鸡组织滴虫病?
组织滴虫病又称黑头病、传染性盲肠肝炎、单胞虫病等,是由火鸡组织滴虫寄生于鸡的盲肠和肝脏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原虫病。病原体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不能长期存活,但当其钻入异刺线虫的卵随之排出体外后,则可在外界长期存活。
(1)病原体与生活史
病原是火鸡组织滴虫,是一种单细胞原虫。组织滴虫有强毒株、弱毒株和无毒株之分。强毒株感染时在盲肠和肝脏引起病变,其造成的危害相当严重;弱毒株时只在盲肠引起病变;无毒株感染不形成病灶。
组织滴虫在体内以二**方式增殖,一部分虫体随排出体外迅速死亡,另一部分当被寄生有异刺线虫的鸡摄食后,组织滴虫就侵入并转入虫卵内,随粪便排出体外,在其中长期生存,一般能生存10个月左右,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2)流行特点
主要感染中雏和青年鸡,3~12周龄的雏鸡和雏火鸡最易感,可形成区域性暴发流行,在新发病地区,死亡率很高;成年鸡感染后呈隐性经过成为带虫者。本病通过消化道感染,病鸡为主要传染源,粪便以及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和土壤均可构成传播媒介;此外,蚯蚓、蚱蜢、蝇类、蟋蟀等由于吞食了土壤中的异刺线虫的幼虫和虫卵,而成为机械性的带虫子者。发病多在春末和秋初的温暖季节,饲养管理**、鸡舍潮湿、堆放杂物、隐藏蚯蚓小虫、饲料质量差、维生素缺乏等,都可以成为发病诱因。单胞虫与柔嫩艾美耳球虫能同时寄生于盲肠,但先寄生的能充分繁殖,后寄生的受到抑制,故两种病同时发生的较少见。
(3)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潜伏期一般为15~21天,最短的仅为3天。病鸡精神委顿、假睡,食欲减少至废绝,羽毛粗乱,下痢排淡绿色至灰绿色稀粪,有时带有血液。出现血粪时多为急**例,病鸡全身症状加重,贫血、消瘦、面部皮肤呈紫黑色,故有“黑头病”之称。病程1~3周,病死率50%左右。病愈鸡仍可带虫至数月。
(4)病理变化
主要在肝脏,具有特征性。盲肠外观粗大,坚硬呈香肠状,但粗细不均匀。肠内容物坚硬干燥,横切面呈同心圆层状,中心为黑红色凝血块,外裹灰白色或浅**的渗出物和坏死物。有时盲肠穿孔,引起腹膜炎。肝脏病变是体积增大,表面形成一种圆形成不规则的、稍稍凹陷的溃疡灶。溃疡灶呈浅**或黄绿色,边缘稍稍突起,形状十分特殊,有时溃疡灶呈成片融合而显得轮廓不清。
(5)实验室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特征**理变化大多可确诊本病。确诊检查病原的方法是采取刚扑杀的病鸡的新鲜盲肠内容物,用温生理盐水制成悬液或压滴标本,在保温(40℃)条件下检查虫体。如果见到钟摆状运动的活虫8~12微米即可确诊。
怎样防治鸡白血病?
本病是由鸡白血病**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肿瘤病。其特征是在全身很多**上产生肿瘤**灶。在自然条件下,本病仅发生于鸡,不同品种、品系鸡的易感性有一定差异。一般母鸡比公鸡易感,鸡的发病年龄多集中在6~18月龄。6月龄以下,特别是4月龄以下很少发生,1岁半以上也很少发生。发病季节多为秋、冬、春季,这可能与鸡日龄有关。鸡白血病有多种临床类型,最常见的有淋巴性白血病,成红细胞白血病、成髓细胞性白血病和骨髓细胞瘤病。共同症状是进行性消瘦。这里主要介绍淋巴性白血病。自然发病的鸡多发于14周龄以上,到性成熟期发病率最高。病鸡的病情达到一定程度时,食欲不振,全身衰竭,鸡冠及肉髯苍白、皱缩,偶有青紫色,进行性消瘦,以至不能站立,产蛋停止,有时下痢。有的病鸡腹部肿大,可摸到肿大的肝,病鸡终因衰竭死亡。肿瘤主要见于肝、脾、法氏囊等处,外观柔软、平滑、有光泽,呈灰白色或淡灰**,从针头大到鸡蛋大,按其形态可分为结节型、粟粒型、弥漫型。弥漫型肝脏比正常肝脏大好几倍,灰白色,呈大理石样外观特征,俗称“大肝病”。脾脏的变化与肝相同,法氏囊的肿瘤呈很小的结节状,剖检严重病鸡时,打开腹腔,可见各个内脏**广泛发生病变,甚至相互粘连,无法分开。
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的**和治疗药物,只有加强预防措施,以杜绝本病的发生。首先是定期进行种鸡检疫,淘汰阳性鸡,培育无白血病种鸡群。加强孵化室和鸡场的消毒工作,从而切断包括经种蛋垂直传递等传播途径。
养蚯蚓来喂鸡鸭,究竟好不好?
好。利用蚯蚓喂鸡的方法将收集到的鲜活蚯蚓,用清水漂洗干净以后,加热煮沸5~7分钟或者用春新菌液发酵15小时左右后饲喂,即可有效**蚯蚓体内、体外的寄生虫。将煮后的蚯蚓切成小段,添加到饲料中喂鸡。试验结果表明:产蛋鸡每天每只喂15~20克蚯蚓或按饲料量的12%~15%添加蚯蚓,同时减去10~15克日粮,可使鸡产蛋量提高7.8%,经济效益增加9.6%。对其他鸡可依其体重增减饲喂量,对其生长和增重有良效。一次用不完的蚯蚓,宜干制贮存,配料时合理搭配喂给。
注意事项:鸡群应定期驱除寄生虫
无论是饲喂过蚯蚓的鸡还是从来没有喂过蚯蚓的鸡,均应定期驱虫。正常情况下,每年可驱虫3~4次。
采用发酵床养鸡或者定期消毒,粪便发酵为防止寄生虫病到处传播,应用鸡儿乐消毒剂或1%~2%的烧碱水溶液或者百部、大蒜等中草药稀释液做消毒液,对鸡舍、活动场地等进行全面消毒灭菌;同时,也可将鸡粪和打扫的污物堆积起来发酵,以杀灭寄生虫的幼虫及虫卵,再做果肥或者农肥等肥料。有条件的,可采用锯木、稻壳、刨花等制作发酵床,给鸡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减少应激,另外给鸡喂服0.01%维生素C、鸡儿益生素,饮用葡萄糖水或者红糖水等提升免疫力,以增强鸡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鸡冠发黑,羽毛蓬松,精神不振请问是鸡什么病怎么治疗?
黑头病(盲肠组织滴虫病)组织滴虫病是鸡和火鸡的一种原虫病,也发生于野雉、孔雀和鹌鹑等鸟类。本病以肝的坏死和盲肠溃疡为特征,也称传染性肝炎或黑头病。
(一)病原
组织滴虫病的病原是组织滴虫,它是一种很小的原虫。该原虫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组织型原虫,寄生在细胞里,虫体呈圆形或卵圆形,没有鞭毛,大小约为6~20微米;另一种是肠腔型原虫,寄生在盲肠腔的内容物中,虫体呈阿米巴状,直径为5~30微米,具有一根鞭毛,在显微镜下可以见到鞭毛的运动。
随病鸡粪排出的虫体,在外界环境中能生存很久,鸡食入这些虫体便可感染。但主要的传染方式,是通过寄生在盲肠内的异刺线虫的卵而传播的。当异刺线虫在病鸡体内寄生时,其虫卵内可带上组织滴虫。异刺线虫卵中约有0.5%带有这种组织滴虫。这些虫在线虫卵壳的保护下,随粪便排出体外,在外界环境中能生存2~3年。当外界环境条件适宜时,则发育为感染性虫卵。鸡吞食了这样的虫卵后,卵壳被消化,线虫的幼虫和组织滴虫一起被施放出来,共同移行至盲肠部位繁殖,进入血液。线虫幼虫对盲肠粘膜的机械性**,促进盲肠肝炎的发生。组织滴虫钻入肠壁繁殖进入血液,寄生于肝脏。
(二)流行特点
组织滴虫病最易发生于两周至三、四个月龄以内的雏鸡和育成鸡,特别是雏火鸡易感性最强,病情严重,死亡率最高。本病也见于肉用仔鸡和许多被捕获的野鸟。成年火鸡也可感染,但呈隐**染,成为带虫者,有的慢性散发,对同场饲养的火鸡危害很大。
(三)临床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5~20天。病火鸡精神萎顿,食欲不振,缩头,羽毛松乱。头皮常呈紫兰色或黑色,所以叫黑头病。病情发展下去,患病火鸡精神沉郁,单个呆立在角落处,站立时双翼下垂,眼闭,头缩进躯体卷入翅膀下,行走如踩高跷步态。病程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最急**例,常见粪便带血或完全血便。另一种是慢**例,患病火鸡排硫磺色粪便,这种情况鸡很少见,但曾见到带血的盲肠排泄物。较大的火鸡慢**例一般表现消瘦,大约感染后第十二天,火鸡体重开始减轻,鸡很少呈现临床症状。
感染组织滴虫后,第一天引起白细胞总数增加,第十天达高峰,每立方毫米7万个。主要是异嗜细胞增多,但在恢复期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白细胞显著增加。淋巴细胞、嗜碱性白细胞和红细胞总数不变,感染后21天血细胞计数恢复到正常值。
(四)病理变化
组织滴虫病的损害常限于盲肠和肝脏。盲肠的一侧或两侧发炎、坏死,肠壁增厚或形成溃疡,有时盲肠穿孔引起全身性腹膜炎。盲肠表面覆盖有**或黄灰绿色渗出物,并有特殊恶臭。有时这种黄灰绿色干硬的干酪样物充塞盲肠腔,呈多层的拴子样。外观呈明显的肿胀和混杂有红灰黄等颜色。有的慢**例,这些盲肠拴子可能已被排出体外。肝出现颜色各异,不整圆形稍有凹陷的溃疡病灶。通常呈黄灰色,或是淡绿色。溃疡灶的大小不等,但一般为1~2厘米的环形病灶,也可能相互融合成大片的溃疡区。
经过治疗或发病早期的雏火鸡,可能不表现典型病理变化。大多数感染群通常只有剖检足够数量的病死禽只,才能发现典型病理变化。
(五)诊断
本病根据以下特征诊断:一是病鸡常排硫磺色的粪便。取病鸡粪便作显微镜检查,在粪便中发现虫体。二是通过几只重病鸡的剖检,发现有典型病理变化。为了更准确一些,可剖检部分死鸡,发现典型病理变化,则可确诊。三是从剖检的禽只取病理变化边缘刮落物作涂片,往往能够检出其中的病原体。在染色处理较好的肝病理变化组织切片中,通常可以发现组织滴虫。 (六)防制 (1)预防 由于组织滴虫的主要传播方式是通过盲肠体内的异刺线虫虫卵为媒介,所以有效的预防措施是排除蠕虫卵或减少虫卵的数量,以降低这种疾病的传播感染。因此在进鸡前,必须清除禽舍杂物并用水冲洗干净,严格消毒。严格做好禽群的卫生管理,饲养用具不得乱用,饲养人员不能串舍,免得互相传播疾病。及时检修供水器,定期移动饲料槽和饮水器的位置,以减少这些地区湿度过高和粪便堆积。用驱虫净定期驱除异刺线虫,每千克体重用药40~50毫克。 (2)治疗∶常用以下几种药物进行治疗: ①卡巴砷卡巴砷的预防剂量是150~200毫克/千克饲料;治疗浓 度为400~800毫克/千克饲料。7天一个疗程。 ②4-硝基苯砷酸预防浓度含量为187.5毫克/千克饲料。治疗浓度为400~800毫克/千克。 ③1,2-二甲基5-硝基咪唑预防时饲料中含量150~200毫克/千克饲料;治疗浓度为400~800毫克/千克饲料。5~7天为一个疗程。 ④氯苯砷氯苯砷剂量为每千克体重1~15毫克,用灭菌蒸溜水配成1%的溶液静脉注射。必要时3日重复注射一次。 ⑤呋喃唑酮饲料中含量为400毫克/千克饲料,连喂7天为一疗程。
散养鸡多长时间驱虫一次
1、定期驱虫:60日龄青年鸡,120日龄初产蛋鸡,各驱虫一次。成年产蛋鸡,5月、8月各预防驱虫一次。由于夏秋季节是中间宿主苍蝇和甲虫大量繁殖季节,是蛋鸡感染绦虫的阶段,所以8月份驱虫尤为重要。 2、如果发生绦虫病,根据绦虫的生长周期建议用药2个疗程,2个疗程中间间隔10--15天左右。? 养鸡不驱虫等于白养鸡,驱虫的最佳时机你知道吗? 养鸡不驱虫等于白养鸡,驱虫的最佳时机你知道吗? 3、生物安全:经常清除鸡粪,进行发酵(生物加热)处理,以**孕卵节片中的虫卵。抑制蝇蛆繁殖,鸡舍外定期杀灭蚁、灭虫减少中间宿主。 4、散养土鸡,首次打虫一般40-50日龄,以后每隔一个月打虫一次。 驱虫时间到了:线虫、绦虫、虱子、疥螨全部清除干净猪大肠里长有像豆芽的白色虫子,请问是什么虫,猪肉能吃吗?
绦虫,绝大多数寄生在脊椎动物的消化道中。尽量不要食用。如果要食用,建议高压煮,半个小时以上,**虫卵后可食用。蚯蚓养鸡好吗,蚯蚓养鸡的坏处及好处
蚯蚓可以喂鸡,但是有讲究。鲜活蚯蚓一般不能直接喂鸡。有些养鸡户,一到夏秋季节,常在雨后拾活蚯蚓喂鸡。他们认为活蚯蚓营养全面,能提高鸡的生产效益。殊不知,蚯蚓是多种寄生虫的中间宿主和传播者,能把楔形**绦虫、足管交合线虫、环毛细线虫、异刺线虫等传播给鸡,使鸡体质衰退,生产力下降,故一般不能用鲜活的蚯蚓直接喂鸡。利用蚯蚓喂鸡的方法将收集到的鲜活蚯蚓,用清水漂洗干净以后,加热煮沸5~7分钟或者用春新菌液发酵15小时左右后饲喂,即可有效**蚯蚓体内、体外的寄生虫。将煮后的蚯蚓切成小段,添加到饲料中喂鸡。试验结果表明:产蛋鸡每天每只喂15~20克蚯蚓或按饲料量的12%~15%添加蚯蚓,同时减去10~15克日粮,可使鸡产蛋量提高7.8%,经济效益增加9.6%。对其他鸡可依其体重增减饲喂量,对其生长和增重有良效。一次用不完的蚯蚓,宜干制贮存,配料时合理搭配喂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