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顺德甲鱼 病害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甲鱼身上有几只类似于蚂蝗的寄生虫怎么办?如果撒盐(撒在甲鱼壳上)甲鱼会不会因此受到影响?求大神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甲鱼身上有几只类似于蚂蝗的寄生虫怎么办?

如果撒盐(撒在甲鱼壳上)甲鱼会不会因此受到影响?

求大神

建议不要用“撒”的,而是用“抹”的,这样精准度会高一些。

甲鱼身上有几只类似于蚂蝗的寄生虫怎么办?如果撒盐(撒在甲鱼壳上)甲鱼会不会因此受到影响?求大神

一般来说影响不大。处理完之后要给甲鱼洗个淋浴,在水龙头下冲洗干净,并用海棉擦拭干净即可。泡澡最好不要,盐会溶解到水里的,淡水龟类最好不要吃盐。

当然,偶尔吃一点点盐影响不大,但是长期高钠摄入量容易得高血压。

为了答这题,刚在小乌龟身上试了下,它用它的小眼瞪我,表示没feeling。

甲鱼壳应该没你想像中的那么脆弱。

甲鱼身上有什么寄生虫?人体可能染上的寄生虫,速求。

高温后就不会有寄生虫了。一般来说影响不大。处理完之后要给甲鱼洗个淋浴,在水龙头下冲洗干净,并用海棉擦拭干净即可。泡澡最好不要,盐会溶解到水里的,淡水龟类最好不要吃盐。

当然,偶尔吃一点点盐影响不大,但是长期高钠摄入量容易得高血压。

目前已查出鳖体上的寄生虫有蛭类、螨类、原生动物和吸虫及棘头虫共15属15种,可在鳖的皮肤及血液、内脏中寄生,是养鳖生产中危害性严重的病害之一。有的寄生虫如寄生在输卵管中的螨类,可导致输卵管炎,肩腹吸虫可导致鳖肠穿孔,后睾吸虫和端吸虫可造成胆囊炎。症状:病鳖的背、颈、四肢附有白色纤毛状物,寄生部红肿发炎逐渐溃烂,食欲不佳,游动缓慢,重者可死亡。防治方法:目前对鳖寄生虫病的防治方法研究不多,一般常用以下方法防治。①将病鳖放入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或8毫克/升的硫酸铜溶液中浸洗,每天1次,每次30分钟,一般1周后可痊愈。②每立方米水体用90%的晶体敌百虫0.5克,溶于水后全池泼洒,每隔半月泼洒1次,连续2或3次,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甲鱼养殖要注意哪些问题?

甲鱼的养殖技术

一、水温控制

水温20℃~30℃是甲鱼生长的最佳温度范围,水温高于20℃时甲鱼就开始摄食,摄食量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加。水温低于最佳温度时饲料转化率会降低;水温高于最佳温度时由于活动量增加,饲料转化率也会降低,所以应使水温保持在最佳的温度范围内,过高、过低都会造成饲料浪费。

二、饲料投喂

1.投喂方式。水下投喂适合甲鱼的摄食习性,能使甲鱼摄食速度加快,采用软颗粒饲料投喂比采取块状饲料投喂节省饲料。

2.投喂量控制。甲鱼摄食受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很大,当气温、水温发生变化及用药时,应考虑到对甲鱼的影响调整投喂量,一般水下投喂应控制在30分钟内吃完。

甲鱼过量摄食时生长过快,容易导致甲鱼生理负载增加或超负载,引起甲鱼内脏受损而诱发内脏疾病。

3.饲料选择。饲料成本在养殖成本中占40%左右,饲料的投喂方法与所选饲料品质的好坏,决定养殖成本控制的成败。通过最终的效益分析,比较优质饲料与劣质饲料的价格与综合养殖成本,我们就可以走出选择饲料光看价格的误区。

三、水质调控

甲鱼生性喜净怕脏,良好的水体环境是甲鱼稳定生长的重要条件,水质调控工作做得好坏,决定着养殖的成败。

1.充氧。水体充氧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水体中有害气体与有害有机质的含量,要保证充氧设施的畅通。但要选择在固定的时间段内充氧,使甲鱼形成习惯,减少充氧对甲鱼的惊扰。

2.合理使用微生物制剂。微生物制剂的合理使用可以大大节约水质调控及其他方面的投入。

3.排污与换水。定期排污是控制水质的有效手段,换水是调节水质最直接的方式,换水时应根据水质情况决定换水量。

四、病害控制

稚甲入池前要做好消毒工作,入池前用2‰的食盐水溶液浸泡稚甲30分钟。在甲鱼体重50克以前谨防霉菌病的发生,在这个阶段应增强稚甲体质,避免机械性损伤是预防工作的重点;甲鱼体重50~150克时谨防白点病的发生,日常消毒以溴氯制剂为主;体重50克至成甲,谨防疖疮病的发生。

五、添加高效甲鱼饲料配方海肽宝,加入海肽宝后,可以达到如下效果。第一、诱食性极佳。第二、促进消化提高饲料的利用率。第三、提高抗病能力。第四、改善水质。第五、促进生长,养殖的甲鱼肉肥味道鲜美,非常有卖相,降低养殖成本,促进养殖户的增收。

甲鱼养殖要注意哪些问题?

甲鱼的养殖技术 一、水温控制 水温20℃~30℃是甲鱼生长的最佳温度范围,水温高于20℃时甲鱼就开始摄食,摄食量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加。水温低于最佳温度时饲料转化率会降低;水温高于最佳温度时由于活动量增加,饲料转化率也会降低,所以应使水温保持在最佳的温度范围内,过高、过低都会造成饲料浪费。 二、饲料投喂 1.投喂方式。水下投喂适合甲鱼的摄食习性,能使甲鱼摄食速度加快,采用软颗粒饲料投喂比采取块状饲料投喂节省饲料。 2.投喂量控制。甲鱼摄食受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很大,当气温、水温发生变化及用药时,应考虑到对甲鱼的影响调整投喂量,一般水下投喂应控制在30分钟内吃完。 甲鱼过量摄食时生长过快,容易导致甲鱼生理负载增加或超负载,引起甲鱼内脏受损而诱发内脏疾病。 3.饲料选择。饲料成本在养殖成本中占40%左右,饲料的投喂方法与所选饲料品质的好坏,决定养殖成本控制的成败。通过最终的效益分析,比较优质饲料与劣质饲料的价格与综合养殖成本,我们就可以走出选择饲料光看价格的误区。 三、水质调控 甲鱼生性喜净怕脏,良好的水体环境是甲鱼稳定生长的重要条件,水质调控工作做得好坏,决定着养殖的成败。 1.充氧。水体充氧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水体中有害气体与有害有机质的含量,要保证充氧设施的畅通。但要选择在固定的时间段内充氧,使甲鱼形成习惯,减少充氧对甲鱼的惊扰。 2.合理使用微生物制剂。微生物制剂的合理使用可以大大节约水质调控及其他方面的投入。 3.排污与换水。定期排污是控制水质的有效手段,换水是调节水质最直接的方式,换水时应根据水质情况决定换水量。 四、病害控制 稚甲入池前要做好消毒工作,入池前用2‰的食盐水溶液浸泡稚甲30分钟。在甲鱼体重50克以前谨防霉菌病的发生,在这个阶段应增强稚甲体质,避免机械性损伤是预防工作的重点;甲鱼体重50~150克时谨防白点病的发生,日常消毒以溴氯制剂为主;体重50克至成甲,谨防疖疮病的发生。 五、添加高效甲鱼饲料配方海肽宝,加入海肽宝后,可以达到如下效果。第一、诱食性极佳。第二、促进消化提高饲料的利用率。第三、提高抗病能力。第四、改善水质。第五、促进生长,养殖的甲鱼肉肥味道鲜美,非常有卖相,降低养殖成本,促进养殖户的增收。

甲鱼养殖一般容易出现什么病?如何处理?

  疾病防治 由于池塘环境、水质、饲料及放养鳖种本身的状况,在养殖鳖的各个阶段均会产生鳖病。随着中国“养鳖热”的兴起,鳖的病害有增加及蔓延的趋势。当前发现的鳖病主要有下列几种。

  1、出血病 由气单胞杆菌引起。症状为全身炎症显著,腹部充血发红,口、鼻、肠管出血。病鳖呆滞,摄食减少。 防治方法:使用抗菌类药物,磺胺0.2克/公斤体重,混入饲料中喂,饲料要少喂些,使病鳖吃光,以达到治疗效果。或用土霉素7.5克/100公斤体重混入饲料中投喂。也可使用其他抗菌类药物。

  2、毛霉病(白斑病) 由霉菌寄生全身引起。症状为鳖甲、四肢、 裙边、颈部均寄生霉菌,出现白斑,使表皮坏死,产生溃烂。该病主要危害3月龄以内的稚鳖,死亡率很高。成鳖患此病后死亡较少,但影响正常生长。进行病鳖检查时,把整个鳖浸入清水中,鳖甲上如有白斑,即为此病。

  防治方法:主要从预防做起,池塘中要施肥,保持一定肥度,抑制霉菌发生,在各项操作时要细心,避免鳖体受伤。池中要建造 晒台,使鳖经常晒背,可有效地防止霉菌的寄生。发现病鳖后,用磺胺软膏涂 擦患处,或用10毫克/升漂**溶液浸洗3~5小时。同时,全池泼洒1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2次(每天或隔天一次)。

  3、水霉病 鳖由真菌引起,一年四季皆可发生。

  防治方法:

  (1)病鳖池用100毫克/升福尔马林或2毫克/升的孔雀石绿溶液消毒。

  (2)病鳖用100毫克/升孔雀石绿溶液浸洗15分钟。 (3)在饲料中拌喂抗菌素及磺胺类药物。

  4、红脖子病 由**引起。颈部发红、充血、肿大,死亡率很高。

  治疗方法:

  (1)肌肉注射 金霉素、氯霉素等药物,用量为15万单位/公斤体重,注射部位在鳖的后腿基部与腹板之间,约1.5厘米深。

  (2)土法免疫**(同 草鱼),用病鳖的肝、脾制成**,注射剂量为100毫升/公斤体重。

  5、腹甲红肿病(红底板病) 由鳖与池底或鳖之间摩擦及水质恶化引起。

  防治方法:

  (1)防止高密度的暂养和堆压装运。

  (2)用1毫克/升孔雀石绿溶液浸洗或搽涂。 (3)注射15万单位/公斤体重的抗生素。

  6、穿孔病 裙边和腹甲处出现疮疤,充血、穿孔。

  防治方法:

  (1)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片。

  (2)用漂**药浴。

  7、鳃腺炎病 鳖

  全身浮肿,口鼻出血,肠内充满凝固血块。

  防治方法: (1)发现病鳖后将其捞出隔离饲养,以防蔓延。

  (2)池水用200mg/L漂**溶液彻底消毒。

  8、鳖寄生虫病 鳖体上可寄生蛭、螨、原生动物、 吸虫、 棘头虫等多种虫害,引起皮肤、内脏出血及 肠穿孔等。

  防治方法:体表寄生虫可用8毫克/升硫酸铜溶液,或2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洗30分钟即可。

  9、 饲料性疾病 由于鳖食用不洁饲料引起。鳖全身浮肿或极度消瘦,裙边发硬、无光泽。

  防治方法:不用变质饲料,添加维生素E。最好是使用鳗鱼饲料。

  10、水质恶化引起的病 由于水质恶化,引起鳖四肢、腹部明显出血、溃疡、红肿、 裙边消失。

  防治方法:将池水全部更换,10天左右会变好。 冬眠期的死亡 与细菌性疾病相同。 防治方法:冬季放鳖时对池子用100mg/L漂**溶液消毒,放干水,日晒,改良池底泥沙。

  11、腐皮病 症状与病原 腐皮病的发生是由于鳖的相互搏斗撕咬受伤后细 菌感染所致。外部症状主要表现为鳖的四肢、颈部、尾部 及甲壳边缘部的皮肤糜烂, 皮肤组织变白或变黄, 不久 坏死, 产生溃疡甚至骨骼外露, 爪脱落。此病常年发生, 于春季流行, 有时与疖疮病并发, 危害严重。在高密度囤 养池, 并发症死亡率可高达20%。腐皮病的病原菌以产 气单胞菌为主。

  防治方法 预防

  ①经常保持池水清洁, 合理安排放养密度, 按规格大小分级饲养, 以防鳖相互撕咬, 这是防止该病发生的主要措施之一。

  ②每周用含氯消毒剂全池泼洒, 保持水中有效氯浓度为017mg/kg。

  ③对于已出现 症状的鳖, 应按其大小分别暂养于隔离池中进行治疗;先用含氯消毒剂或高锰酸钾全池泼洒, 第2 d 用土霉素20~40 mg/L 浸浴48 h。

  ④放养前用3%食盐加100mg/L 呋喃唑酮浸浴3~5 min, 既起到预防作用, 又可进行早期治疗。 治疗 在饲料中按011%~013%的比例添加磺胺类或喹诺酮类药物, 口服5 d, 对于并发疥疮病的用土霉素或四环素40mg/L 药浴48h有显著疗效。

小甲鱼身上长白斑怎么办啊?

  小甲鱼防治白斑病可采用以下方法:

  ⑴涂抹法。用克霉唑涂抹病灶,每天1次,连用3-5天。涂抹后待风吹干或阳光下晒干后下水。

  ⑵浸洗法。用4%食盐溶液浸洗甲鱼5分钟或用4毫克/升亚甲基蓝溶液长时间浸洗甲鱼。

  ⑶泼洒法。用0.05%的食盐溶液和0.05%的小苏打溶液混合全池泼洒;或每立方米水体用二**氯2.5克加水全池泼洒;也可每立方米水体用中药“白斑净”10克煎汁全池泼洒。

  ⑷日晒疗法。将甲鱼放在阳光下晒30-60分钟,每天1次,反复数次,对发病初期的幼甲鱼效果较好。

   ⑸每100公斤甲鱼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 5克投喂,连用15天。

  甲鱼白斑病。甲鱼白斑病病原为毛霉菌。将发病甲鱼置入水盆中,使水淹没甲鱼身体,可见甲鱼背部有一块块白斑。发病初期,白斑仅发生在裙边,后逐渐发展至背部、四肢、颈部、腹部等部位,白斑处表皮逐渐坏死,甚至出血,继发细菌感染,并发腐皮病。当霉菌寄生到甲鱼的咽喉部时,甲鱼会因呼吸困难而死亡。

防治甲鱼疾病的常用中草药有哪些?

中草药是鳖病防治中的主要药物之一,中草药不但有相当的药理作用,其还有许多其他药物无法替代的营养物质,如多种维生素等。通过多年的实践,在鳖病防治中有很好的作用,特别是中草药在从事养鳖的农村资源丰富,便捷易得,可大大降低用药成本。

(1)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的根和根茎。大黄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藏、甘肃和四川等地。大黄主含蒽醌类化合物,如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酸等,此外,还有大黄单宁、蕃泻甙、鞣质、树脂及糖类等化学成分。大黄中蕃泻甙等结合性大黄酸,能增加动物体肠道的张力和蠕动,可促进消化吸收和增进食欲。大黄中的鞣质有收敛和修复创面作用。大黄中的一些活性成分,还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改善其脆性,还能增加血小板促进血液凝固,故有明显的止血作用。大黄煎剂有较好的抗菌和抑菌作用,如金黄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还对一些致病性真菌也有杀灭作用。最近的研究报道还表明,大黄还有较好的抗**和抗肿瘤的作用。在鳖病防治中,内服可防治鳖的赤白板病和肠道出血病;外泼可防治鳖的白点病、白斑病和腐皮病。

(2)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的根茎。主要分布于我国的西北、西南、华东、华中和华南诸省。黄连根茎含多种异喹啉类生物碱,其中,小檗碱占5%~8%,其他还有黄连碱、甲基黄连碱、巴马汀、药根碱和木兰碱等。酚性成分有阿魏酸、氯原酸等。黄连煎剂中的活性成分如小檗碱和黄连碱,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性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一些真菌和原虫也有较好的杀灭作用。其中,黄连碱的作用最强,其作用机理在于能有效抑制微生物RNA蛋白质的合成。黄连中的小檗碱型季铵碱,均有显著的抗炎作用。黄连煎剂中的小檗碱,还有明显的抗溃疡作用。黄连中的有效成分还有较好的抗**作用。在鳖病防治中,可用于消化道疾病和腐皮等外症。但在采用内服时因黄连较苦,如比例过高会影响鳖的吃食,故以不超过当日干饲料量的0.5%为好。值得注意的是,黄连中的有效成分小檗碱能与甘草中的甘草甙、黄芩中的黄芩甙、大黄中的鞣质类成分反应后生成难溶性沉淀物,故在应用时应避免与甘草、大黄、黄芩等含甙类和鞣质类含量较高的中药配伍。

(3)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主产于我国的浙江(杭白芍)、安徽(毫白芍)、四川(川白芍),其他河南、贵州等地也有栽培。白芍根含芍药甙、鞣质、苯甲酸、草酸钙、挥发油等成分。白芍煎剂对革兰氏阳菌和革兰氏*性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和致病真菌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芍药甙对消化道溃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此外,芍药还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在鳖病防治中,可用于鳖的肠和肝病。而对亲鳖产后的应用,具有理肝调血的作用。

(4)牡丹皮为毛茛科植物牡丹的根皮。我国黄河中下游诸省均有栽培。牡丹皮根皮主含芍药甙、丹皮酚、葡萄糖、苯甲酸、挥发油等有效成分。丹皮酚有抗惊镇静抗应激作用。牡丹皮煎剂还有较好的抗菌作用,特别是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霍乱弧菌、边形杆菌、绿脓杆菌、肺炎球菌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此外,对常见的皮肤性真菌也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在鳖病防治中,外泼可防治鳖苗阶段的白斑、白点病;内服可防治肝病和白底板病。此外,在进行分养、运输和放养前投喂5天,可起到抗应激、防损伤的作用。

(5)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柏的树皮。主要分布于我国的西北、西南、华北、华中、东北等地区。黄柏主含小檗碱等生物碱,还含有黄柏内脂、黄柏酮、脂肪油和黏液质等成分。黄柏水煎剂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其中,对霍乱弧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有杀灭作用,对一些真菌也有抑制作用。黄柏所含的小檗碱,还有增强血液中白细胞吞噬能力,起到提高动物体抗病能力的作用。小檗碱对血液中的血小板有保护作用,使其不易破碎。此外,小檗碱还有减轻创面充血的作用。在鳖病防治中,外用可防治鳖的疖疮病、腐皮病;内服可防治肠炎病。

(6)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根。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华北、东北、西北和西南等地。黄芩主含黄芩甙、汉黄芩素等5种黄酮成分,还含有苯甲酸、黄芩酶及淀粉等化学成分。黄芩煎剂对甲型链球菌、肺炎球菌、霍乱弧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等病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此外,对一些**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黄芩有加强皮层抑制过程,从而起到镇静作用。研究表明,黄芩还有保肝利胆的作用,在鳖病防治中,外用可防治体表感染的各种皮肤病;内服可防治肝胆病、**病和各种细菌感染的疾病。由于黄芩味极苦,且木质素和粗纤维较高,故不宜应用于50克体重内的鳖苗内服。

(7)黄芪为豆科植物膜荚黄芪的根。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东北、西北和华北等地。黄芪主含黄酮类化合物,还有葡萄糖醛酸、黄芪皂甙、大豆皂甙、亚油酸、胆碱和氨基酸等成分。黄芪能加强正常心脏收缩,对衰竭的心脏有强心作用。黄芪煎剂对多种病原体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如贺氏痢疾杆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和枯草杆菌等。黄芪中的多糖,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和增强体质的作用。在鳖病防治中,可用于亲鳖产后的补养和成鳖阶段的防细菌感染。

(8)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茎。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西北、华北等地。甘草富含甘草甜素、葡萄糖酸醛和葡萄糖,还含有甘草次酸、甘草黄甙、甘草醇、苹果酸、生活素和氨基酸等有效成分。甘草甜素中的葡萄糖醛酸通过物理、化学方式的沉淀、吸附与结合,能加强肝脏的解毒机能。甘草煎剂能使肝损伤和肝变性坏死明显减轻,并能使肝细胞内蓄积的肝糖原及核糖核酸含量大部恢复或接近正常,血清丙谷转氨酶活力显著下降。甘草中的甘草次酸对癌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此外,甘草还有较好的抗菌和保护消化道黏膜的作用。在鳖病防治中,可用来预防肝病。

(9)五倍子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青麸杨、红麸杨的囊状虫_。主要分布于我国的西北、西南、华东、华南的诸省,其中,贵州产量最大。五倍子主含鞣质,约占70%左右,且大多为水解性鞣质,其他还有没食子酸、鞣酸、脂肪、蜡质和淀粉等。五倍子鞣酸能使皮肤、黏膜、溃疡等局部组织的蛋白质凝固,呈收敛作用。能加速血液凝固而起止血作用。五倍子中的鞣酸能沉淀生物碱,故有解生物碱中毒作用。五倍子煎剂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如金**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和绿脓杆菌等。在鳖病防治中,可用来防治鳖苗阶段的白点、白斑病。值得注意的是,五倍子尽量不用于内服,因五倍子中的水解性鞣质对肝脏有很强的损害作用。

(10)七叶一枝花为百合科植物七叶一枝花的根茎。主要分别于我国的西南、华南等地,目前我国多有人工栽培。七叶一枝花主含甾体皂甙、生物碱和氨基酸等有效成分。七叶一枝花煎剂对痢疾杆菌、金**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沙门氏菌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七叶一枝花所含甾体皂甙,可使动物的自由活动减少。在鳖病防治中,主要用来防治鳖的疖疮和白点病。

(11)板蓝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根。我国的河北安国、江苏南通较多。野生的也分布于东北、西北和华北诸省。板蓝根富含靛甙、靛红、芥子甙、水苏糖、板蓝根乙素等有效成分。板蓝根煎剂有较好的抗**和抗菌作用,对枯草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等病原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在鳖病防治中,主要用来防治鳖的红底板病、白底板病。

(12)乌梅(酸梅)为蔷薇科樱桃属乌梅的果实。乌梅含苯果酸、枸橼酸、酒石酸、琥珀酸、蜡醇和三萜等成分,乌梅所合成分有抗过敏作用,乌梅还有抗体内的大肠杆菌霍乱弧菌、伤寒杆菌等*性菌,在体外还有抑制真菌的作用。中医理论乌梅有生津止渴、驱虫止痢的作用,在应用实践中,可防治鳖的白点病、白斑病和腐皮病;内服和其他药结合,可治疗红底板病的初起。防治鳖体表疾病时,可用每立方米水体10克的中药煎汁全池泼洒。如与七叶一枝花同量合用,以每立方米水体12克的量煎汁连泼3天,治疗鳖的白点病效果不错。如与仙鹤草、铁苋草、地锦草等量合用打成细粉,以干饲料量1.5%的比例配入连喂5天,治疗鳖的肠道出血病效果也不错。

(13)连翘为目犀科植物连翘的果实。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华北、华中及华东地区。连翘果壳含连翘酚、齐墩果酸、甾醇;种子含三萜皂甙;枝叶含连翘甙、乌索酸;花含芦丁;植物全株还含维生素P等。连翘煎剂对金黄葡萄球菌、志贺氏痢疾杆菌、伤细菌寒杆菌、肺炎双球菌等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连翘对四氯化碳致成动物的肝损伤明显减轻,并使肝细胞内蓄积的肝糖原与核糖核酸含量恢复正常,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明显下降,表明连翘中的有效化学成分具有抗肝损伤作用。在鳖病防治中,可用来防治鳖的脂肪肝和肝炎病。此外也可和其他中药配合外用防治鳖的白点病。

(14)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的根状茎。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长江流域。但全国各地均有栽培。白术富含苍术醇、苍术酮、维生素A、甘露聚糖等有效成分。白术煎剂能促进抗病力和增强活动能力。能活化网状内皮系统,增强其吞噬功能。对四氯化碳所至的肝损害,白术中的苍术酮对肝脏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此外,白术的醋酸乙酯提取物有较好的利胆作用。白术中的有效成分有降低脂质过**作用,降低LPO含量,提高SOD活性,增加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在鳖病防治中,可起到促进生长、提高抗病能力及养殖快长期的保肝利胆的作用。

(15)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花蕾。金银花我国各地均有分布,现多为人工栽培,并以河南、山东产量最多。金银花主含多种绿原酸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肌醇和挥发油等有效成分。金银花水浸剂对金黄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和溶血性链球菌等病原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金银花中的有效成分,对感冒**、单纯疱疹**等**有抑制作用;金银花中所含的绿原酸,可增进胆汁分泌和肝细胞再生,故呈现保肝利胆的作用。此外,金银花煎剂有降低血中胆固醇水平和阻止胆固醇的肠道吸收作用。金银花中的绿原酸和咖啡酸有显著的止血作用,其能使凝血及出血时间缩短。在鳖病防治中,既有保健作用又有防治疾病作用,如内服可防治鳖的红底板病、白底板病。需要提出的是,金银花有抗生育作用,故在应用于亲鳖时应慎重。

(16)刺五加为五加科植物五加的皮。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华东、华中、西南诸省。刺五加主要含4-甲氧基水杨醛、鞣质、花生酸、亚油酸、维生素A、强心甙、生物碱、挥发油及皂甙等有效成分。刺五加煎剂对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病原菌有较好的抑制与抗菌作用。刺五加中的某些有效成分,能改变对应激反应的病理过程,使在此过程中肾上腺肥大、肾上腺中胆固醇与维生素C含量降低、胸腺萎缩及肾出血等情况减少。刺五加有促进雄性动物性兴奋和性早熟的作用。在鳖病防治中,可应用于鳖在放养、分养及运输等操作环节中作抗应激、抗疲劳作用。此药平时不能长用和多用,否则会诱导雄性鳖早熟。

(17)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块根。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广西、云南,现江西、湖北、湖南等省有人工栽培。三七富含皂甙类、黄酮类、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煎剂主要表现在止血作用上,其作用在于它能增加血液中的凝血酶,并使局部血管收缩。三七还能明显增加血小板数和缩短凝血时间。在鳖病防治中,主要用来防治鳖的红底板病、白底板病和各种出血症。

(18)柴胡为伞形科柴胡属植物柴胡。柴胡含柴胡皂苷、柴胡醇、**酸等物质。柴胡中的化学成分,对一些致病细菌和**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所以,柴胡是预防暴发性鳖病的良药,一般与大青叶、板蓝根合用。柴胡还有抗肝损伤作用,故是一种保肝的良药。另外,柴胡提取液还有镇静作用,这对鳖病防治中的意义很大,在高密度工厂养殖过程中减少鳖无谓活动和相互撕咬。在防治鳖由**引发的疾病中,可与板蓝根,连翘、黄芪等中草药合用,有更好的控制效果。在苗种阶段,可以干饲料量1%比例把药煎汁后拌入饲料中投喂。如在200克以上的养成阶段,则可把药物打成100目过筛的细粉,以干饲料量1.5%的比例直接把药粉拌入饲料中即可。通常用药为每月10天为好。

(19)马齿苋别名马蛇菜、长寿菜和酱瓣苋等,为马齿苋科草本植物。我国各地均有分布。马齿苋全草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还含有钙、磷、铁、胡萝卜素、硫氨素、核黄素和尼克酸等营养成分。除营养成分外,马齿苋还含有左旋去甲肾上腺素、儿茶酚、皂甙、鞣质、黄酮类和蒽醌类等化学有效成分。研究表明,马齿苋中丰富的维生素A样物质,能促进有损的上皮细胞生理功能趋于正常,并能促进溃疡的愈合。马齿苋中的有效化学成分,有很强的抗细菌和抗皮肤真菌作用。此外,马齿苋还有较好的止血和促进肠道蠕动作用。在鳖的养殖生产中,马齿苋不但是鳖的好饲料,也是预防鳖疾病的好中药,如鳖的腐皮病、肠炎病等。

(20)败酱草别名黄花败酱、龙芽败酱、黄花龙芽等,为败酱科植物黄花龙芽和龙芽败酱。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的一些省份。败酱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无氮浸出物和多种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此外,败酱草还含挥发油、多种皂甙,败酱皂甙由齐墩果酸和鼠李糖、葡萄糖、阿拉伯糖、半*糖和木糖等组成。败酱草还含鞣质和生物碱等化学成分。药理研究证明,败酱草有促进动物肝细胞再生、改善肝功能的作用。败酱草浸出液还有较强的抗菌作用,特别对金黄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在鳖病防治中,外用可防治龟鳖鱼的白点病、腐皮病、疖疮病;内服可防治龟鳖鱼的肝病和出血病。

(21)鱼腥草别名侧耳草、猪鼻孔和鱼鳞草,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全草。分布于我国江南及西藏等地。据测定,1000克鱼腥草干粉中,含粗蛋白98克,粗脂肪20克,无氮浸出物390克,钙52克,磷31克,并含多种维生素。鱼腥草还富含挥发油、蕺菜碱、钾盐、鱼腥草素、异槲皮甙等有效化学成分。鱼腥草干品煎剂和鲜草,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等病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鱼腥草挥发油对霉菌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此外,鱼腥草有效成分还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止血作用。但因鱼腥草含有小毒,故在应用内服时应控制用量,否则会引发肠道不适反应而影响吃食,故对鳖的稚、苗阶段尽量不用来内服。在鳖病防治中,外用可防治甲鱼的白点病、白斑病、腐皮病;内服可防治龟鳖鱼的肠炎病和出血病。

(22)穿心莲别名一见喜、苦草和四方草等,为爵床科植物穿心莲的全草。全国各地均有分布。穿心莲除含有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外,还富含穿心莲内酯、穿心莲烷、穿心莲蜡、穿心莲酮、穿心莲甾醇、氯化钾、氯化钠和生物碱等有效化学成分。穿心莲煎剂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性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如金黄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和痢疾杆菌等。穿心莲还有促进白血球吞食细菌的作用。在鳖病防治中,可用于龟鳖苗种培育阶段常发的白斑、白点病、白眼病的防治,也可用于防治鳖的红底板、白底板病和鱼的肠炎病。值得提出的是,穿心莲味道特苦,在30克以内的甲鱼苗尽量不单用该草内服,以免影响食欲。

(23)蒲公英别名婆婆丁、黄花地丁和奶浆草等,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的全草。蒲公英我国各地均用分布。蒲公英每100克鲜草中,含粗蛋白3.3克,粗脂肪1.0克,无氮浸出物5.2克,还含多种维生素。蒲公英干粉含粗蛋白20.4%,粗脂肪5.0%,无氮浸出物24.4%。此外,蒲公英根含多种三萜醇,为蒲公英甾醇、蒲公英苦素及咖啡酸等。全草含肌醇、天冬酰胺、苦味素、皂甙、树脂、菊糖、果胶、胆碱、黄呋喃素和维生素B等有效化学成分。蒲公英水煎剂,对多种病原菌有较强的抑杀作用。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蒲公英水浸剂有很好的利胆作用。最近研究报道,蒲公英有较好的抗癌作用。在甲鱼病防治中,主要用来防治甲鱼的腐皮病、水霉病、疖疮病及肝炎病。

(24)地锦草别名奶浆草、血见愁和铺地红等,为大戟科植物地锦草的全草。我国各地均有分布。地锦草除含有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外,还主含黄酮类化学成分和没食子酸等有效成分。地锦草煎剂有较好的抗菌作用。研究表明,地锦草有较好的止血作用故又叫血见愁。此外,地锦草有效成分还有中和毒物的作用。在鳖病防治中,内服可防治各种出血症和肠炎;外用可防治龟鳖的腐皮病、白点病和疖疮病。

(25)铁苋菜别名野麻草和叶里含珠等,为大戟科植物铁苋菜的全草。我国各地均有分布。铁苋菜鲜草中,含粗蛋白1.9%,粗脂肪1.3%,无氮浸出物44.8%及多种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全草还富含铁苋采碱、水解鞣质、黄酮类和酚类等有效成分。铁苋菜煎剂有较强的抗菌作用,特别是对金黄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此外,铁苋菜还有较好的止血作用,故名也叫“血见愁”。在鳖病防治中,外用可防治龟鳖、鱼的疖疮病、白点病;内服可预防红底板和白底板病。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动植物百科》

甲鱼在家怎么养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