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原
匹里虫,属微孢子虫目,因此本病[古医书名,提出:“大经空虚,发为肌痹,传为脉痿。]又称微孢虫病。
二、症状
虫体通过消化道[消化道是一条起自口腔延续为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终于*门的很长的肌性管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等部。]上皮,经血管在肌肉内定居。营养体[绝大多数真菌的营养体都是可分枝的丝状体,单根丝状体称为菌丝(hypha)。]呈球形或卵形,外围被宿主结缔组织[结缔组织由细胞和大量细胞间质构成,结缔组织的细胞间质包括液态、胶体状或固态的基质、细丝状的纤维和不断循环更新的组织液,具有重要功能意义。]性薄膜所包围,形成孢囊。孢子散布于肌肉组织[肌肉组织由特殊分化的肌细胞构成,许多肌细胞**在一起,被结缔组织包围而成肌束,其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纤维分布。]内外,同时使周围组织溶解,体表内陷,使两侧肌肉变性,呈现凹凸不平[凹凸不平是汉语词语,是形容平面上有凸出和凹进的地方。]。
三、流行与危害
各种养殖品种均可发生,但日本鳗鲡最敏感,一般不规模流行,病鳗由于长期不摄食,终成僵鳗,因缺乏营养而死亡。
四、预防与治疗[通过主观看法,对客观现象的认识,并作出明确判断。]
1.预防:主要用生石灰[生石灰,主要成分为**钙,通常制法为将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天然**,在高温下煅烧,即可分解生成二**碳以及**钙(化学式:CaO,即生石灰,又称云石)。]将池塘彻底消毒。
2.治疗:本病一般不作治疗,病鳗禁止运输,应就地销毁,杜绝传播。为控制蔓延,可升温至30℃保持1周,用生石灰15~20毫克/升全池泼洒,隔天1次,连续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