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鲟鱼养殖过程中溶氧与投喂管理技术



这次参加宁波天邦商学院水产特训班第一期的培训学习,听了各位培训老师的授课受益匪浅,尤其是听了林文辉教授的《池塘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水质》和《池塘养殖底质》对实际的工作帮助很大。现结合授课内容和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一下,以便在实际工作中应用。

一、鲟鱼[大家通常所说的鲟鱼(Sturgeon)就是指鲟形目的鱼类,鲟鱼隶属于硬骨鱼纲、辐鳍亚纲、硬鳞总目、鲟形目。]的基本概况

鲟鱼是一类大中型经济鱼类,广泛分布在北回归线以北的水域,世界上尚存的约有近30种。鲟鱼属于硬骨鱼纲、辐鳍亚纲、软骨硬鳞总目、鲟形目。目前我国养殖品种有:施氏鲟[施氏鲟是鲟形目,鲟科,鲟属动物。](AcipenserschrenckiBrand),西伯利亚鲟(AcipenserbaeriBrand),匙吻鲟(polyodonspathulaWalbaum),俄罗斯鲟(AcipenserguldenstadtiBrand),小体鲟[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 (Linnaeus, 1758),为鲟科鲟属的鱼类,主要分布于欧洲的淡水。](AcipenserruthenusLinnaeus),达氏鳇(HusodauricusGeorgi)(杂交亲本),杂交鲟(欧鳇×小体鲟),黑龙江杂交鲟(施氏鲟×达氏鳇)。

鲟鱼属底层冷水鱼类,栖息于砂砾底质的水域,行动迟缓,喜清澈水质,适温范围广,生存水温1~33℃,生长最佳水温22~26℃。水温达到4℃时即开始摄食,水温16℃时,摄食旺盛,当水温超过30℃时,食欲减退。冬季在大江深潭处越冬,解冻后游往产卵场所。要求溶解氧[溶解在水中的空气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与空气中氧的分压、水的温度都有密切关系。]6mg/L以上,水体[水体 ,水的集合体。]透明度30cm以上,pH值7~8。

鲟鱼的生殖周期为2~4年。产卵期为5~6月份,性成熟[性成熟(sexual mation) 是个体发育的一个方面。]的亲鱼游往水流平稳、水深2~3m且有砂砾底质的河流产沉黏性卵,卵黏在砂砾上。繁殖水温18~26℃。成熟卵径2.5~3.5mm,1g重的卵平均为44粒。人工养殖条件下,由于饵料充足、营养丰富、年积温高,性成熟年龄会大大降低。

鲟鱼的苗种生产主要以工厂化生产为主,成鱼养殖主要有网箱[网箱,具有存放物品容量固定、堆放整洁、存放一目了然、便于库存清点等优点,同时也提高了仓储空间的有效利用率。]养殖、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等模式。网箱养殖能利用网箱外大水体优质生态环境[生态环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就是“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的简称,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包括人工干预下形成的第二自然) 力量(物质和能量) -shengtaihuanjing]来保持网箱内良好的水质,结合一定的密养管理措施可获得较高产出,是一种较好的养殖方式,可在水库、湖泊等水域使用各种规格的网箱进行养殖;池塘养殖的水体较小,环境稳定性较差,水质管理难度较大,但只要在养殖中措施得当,管理到位,该养殖方式亦可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工厂化养殖的特点是占地少、产量高、节约水资源[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INTERNATIONAL GLOSSARY OF HYDROLOGY》(国际水文学名词术语,第三版,2012年)中有关水资源的定义,水资源是指可资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这个水源应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合适的质量,并满足某一地方在一段时间内具体利用的需求。]、养殖周期短、自动化程度和可控程度高,是一种先进的鲟鱼养殖方式。

鲟鱼属肉食性鱼类,对饲料蛋白质的需求较高,要求在40%或更高,脂肪含量8~15%,矿物质和维生素也有特殊要求。在实际生产中,对刚开口摄食的鲟鱼苗多用活饵(浮游动物或切碎的水蚯蚓)投喂。经过30天左右的喂养,鲟鱼苗体长达3.8~9.4cm.体重0.5~3.9g,成活率可达60%以上;用活饵培育大约30天后,即可驯食人工配合饵料。

二、水中溶解氧

溶解氧(DO),指在一定条件下溶解于水中分子状态的含量,它是衡量水体自净能力的重要指标。水产养殖动物的呼吸需要消耗大量的溶解氧,水体中的残饵和养殖动物的排泄物等分解也需要消耗溶解氧,一般水中浮游生物、微生物呼吸及有机物[有机物即为有机化合物。]分解占70%;鱼类呼吸占16%;向空气中扩散占10%;底泥消耗占4%,因此养殖水体中的溶解氧通常低于非养殖区。养殖水体的溶解氧应该维持在5~10毫克/升,如果溶解氧含量降至4毫克/升时,鱼类的生长将会受到抑制,甚至死亡。水体中的有机物分解需要消耗大量的溶解氧,若溶解氧耗尽,有机物就会进行厌氧分解,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严重破坏水环境。有研究表明,大量有机物的**分解,使得4米以下水深的溶解氧被消耗殆尽,在无氧情况下,厌氧细菌会对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并发生脱氧过程,硝酸盐、**酸盐、铵盐几乎还原为分析零值,同时产生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恶化水生生态环境。

三、鲟鱼养殖过程中投喂的思考

1、鲟鱼养殖水体溶解氧要保证在6毫克/升以上

2、根据天气、温度、溶解氧等的变化调节投喂量,务必确保不剩料

3、投喂20分钟左右后开增氧机[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这个时候正是鲟鱼消化的时候,也正是大量消耗溶解氧的时候,要保证水体中溶解氧的充足。

4、投喂方式应尽量全池塘均匀投料,因为鲟鱼吃料的过程中会消耗大量溶解氧,如果集中投喂会造成投喂区缺氧而影响饲料的转化率,同时饲料本身也消耗溶解氧。

5、晴天温度高的时候增氧机开机时间应延长,避免水体溶解氧过饱和[一定温度、压力下,当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已超过该温度、压力下溶质的溶解度,而溶质仍不析出的现象叫做过饱和现象。]和养殖水体分层。

6、目前随着水资源的匮乏,很多地区都开始抽**水养殖鲟鱼,即抽水微流水模式,要不段的加入井水,加井水的时间应该在中午前后,同时开动增氧机,充分利用水中过饱和溶解氧。

7、增氧机应根据水流和风向设置


作者:宁波分公司郭亲才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