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河蟹养殖效益,提升河蟹品质,灯光诱虫是成本最低、用工最少、效果最好、副作用最小的物理防治方法。
近来,很多蟹池开始出现水浑,呈*白色或米汤色浑浊,原因是气温、水温大幅度升高,蟹池内浮游动物[浮游动物是一类经常在水中浮游,本身不能制造有机物的异养型无脊椎动物和脊索动物幼体的总称,在水中营浮游***的动物类群。]暴发性繁殖,产生大量轮虫[英文名rotifer,亦作wheel animalcule。],轮虫过多会大量摄食水中藻类,使藻相失衡,同时轮虫在生长过程中产生大量代谢废物,加重了水质浑浊不清,影响了河蟹的生长。
一般的处理措施是用药物杀灭轮虫,但一定需要注意溶氧,避开蜕壳期,易导致河蟹长期应激,产生药物残留。为此,溱潼镇科技入户领导小组人员多方探究,寻找到最佳防治方案——灯光诱虫法。
灯光诱虫就是利用浮游动物(如轮虫)具有趋光性,夏、秋季节夜间在蟹池诱捕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在蟹池的下风口处(无水草的地方)安装一台3寸的潜水泵[潜水泵是深井提水的重要设备。],每30亩左右安装一台,潜水泵吸水口离水面3-5厘米,在泵口上方距离水面1米的上方吊一盏30~60W的灯泡。潜水泵出水口套上100目的网袋[wǎng dài ㄨㄤˇ ㄉㄞˋ 网袋(网袋)网袋在狭义上指的是蔬菜网袋,扁丝网袋,只要是有网孔的口袋都属于网袋。]。
2、晚上8~12点钟,把电灯拉开,灯光照着水面,浮游动物便**到灯光下的水面处,开动潜水泵抽水,轮虫随水流吸进潜水泵,流入到网袋内。
3、第二天早晨,把网袋捞上来,虫子倒入盆内加少量食盐搅拌均匀后,或放入锅内烧熟后,投放到蟹池内喂蟹。
灯光诱虫应用于河蟹养殖的益处:
1、减少对水环境的破坏,保持水体藻相和菌相平衡;
2、降低养殖成本。利用灯光诱集轮虫不但可以降低用药成本,而且这些轮虫含有较高的蛋白质,是养蟹的好饲料,大大提高经济效益;
3、促进蟹的快速生长。实践证明,利用灯光诱虫法潜水泵产生的微水流可促进池水自身微循环流动,人为地增强了河蟹摄食活动和新陈代谢强度,促进河蟹脱壳生长;
4、提高河蟹的品质。利用灯光诱虫,捕虫效率高,没有污染,可节约大量农药,实现河蟹的无公害乃至有机养殖。
江苏泰州市[泰州,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沿岸,为长三角经济区16座中心城市之一。]姜堰区溱潼镇科技入户指导员深入塘口指导使用灯光诱虫,效果很好,希望能推广运用。
作者:泰州市姜堰区溱潼镇农技服务中心 李红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