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秋季管理:秋季北方冷气团[气团形成之后,因大气环流条件改变,离开源地而到达新地域时,如本身的温度比到达区域的地面温度低,即称“冷气团”气团。]逐渐南下,气候开始变得凉爽,气温回落。初秋时节风暴较多,雨量较集中。
⑴充分注意排灌系统的检修[检修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对机器或其他物品进行检验与维修。]和塑料棚的加固,以防风暴的破坏。
⑵抓紧时间育肥,在营养储备上为鳖冬眠[冬眠也叫“冬蛰”。]作准备,并使成鳖达到较高的上市标准。应选营养较好的饵料[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并添加维生素和矿质元素等。因亲鳖还要恢复产后疲劳,其饵料还需掺入鲜鱼肉、螺蚌肉等。
⑶盛秋稚鳖出生较多,需进行常规苗种培育。注意在投放前,加温[加温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jiā wēn,基本意思是增加温度。]池要清理消毒。水温[“**水的温度”的一种简称。]升到30℃即可放入稚鳖。此后需经常检测水质,以防水质恶化。
⑷秋末,着手越冬[词目:越冬 拼音:yuèdōng 英文: 释义:犹过冬。]准备,并做好下一年的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计划。选择风和日丽的日子把池中鳖全部清理出来,称重测量,按计划分池分级饲养。经消毒和改良鳖池后,计划上市的成鳖高密度集中蓄养,水位保持在35~40厘米,准备随时销售。亲鳖及需继续养殖的成鳖放入越冬池,让其自然冬眠。稚鳖也需再次分级分池,以减小养殖密度和避免因个体差异而出现相互撕咬受伤。此时的稚鳖饵料可改用喂鳗鱼的高蛋白饵料。
2.冬季管理:冬季气候受西伯利亚冷气团控制,天气寒冷、干燥,平均水温在20℃以下,是鳖的冬眠期。
⑴常温饲养的亲鳖和成鳖,管理上主要是及时补充因蒸发而减少的水分,以保持池内水位的稳定,并经常检修池堤,以防漏水。
⑵有条件时,可对稚鳖池加温,使水温恒定在26~30℃。并每隔一定时间测量1次稚鳖的体重,以便及时修正投饵量和调整放养密度[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饵料中可渐渐补充一些鲜活饵料,以均衡营养,促鳖快速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