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症状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初期鱼苗[也叫“鱼花”。]无明显症状,仅少数个体浮于水面,摄食能力减弱,后逐渐出现浮头、反应迟钝等现象。之后池塘即出现死鱼,死亡苗种体色稍深,口张开,不能闭合,体表完整且无充血,鳃丝颜色较淡,皮肤、鳃部黏液增多。
实验室检查剪取病鱼尾鳍和鳃丝进行镜检[镜检是显微镜检查的简称。],发现有大量活动的椭圆形虫体[《虫体》是连载于起点中文网的一本异术异能类小说,作者是妖楠。],在显微镜下观察,一个视野内达100个虫体以上。由于虫体强烈的机械运动,引起病变部位黏液分泌增加和鳃丝肿大,导致鱼苗呼吸困难而大量死亡。基本可判断是斜管虫寄生引起的。
预防措施(1)鳜鱼苗种投放入池前提前用生石灰对蓄水池和养殖池进行彻底清塘消毒[消毒 是指**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细菌芽孢的方法。];(2)注意苗种孵化过程及暂养用水的消毒处理,苗种上箱或放养时,适时用7克/立方米[立方米,读作lì fāng mǐ,它是体积单位,符号m³((这个字符的Unicode编码是33A5)),等于每边长为一米的一个立方体的容积,等于一立方米。]的硫酸铜[硫酸铜(化学式:CuSO4),为白色或灰白色粉末。]和硫酸亚铁合剂(5︰2)浸泡消毒10~20分钟[分钟表示时间长度的词语,一分钟等于60秒。];(3)饲料鱼投放前,每次均需用8克/立方米的硫酸铜溶液[溶液是由至少两种物质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被分散的物质(溶质)以分子或更小的质点分散于另一物质(溶剂)中。]消毒10~20分钟,避免饲料鱼带病原入池;(4)在鱼苗鱼种培育阶段,定期进行抽样镜检。
治疗方法(1)全池用18~22克/立方米的福尔马林溶液泼洒杀虫,使用之后注意水体增氧或增大池塘水体的换水量;(2)发病鱼用2%~3%食盐溶液浸洗[浸洗是词语,拼音是jìn xǐ,指平声的字,指浸入清洗液清除金属表面污垢。]5~15分钟,间隔24小时再浸泡消毒1次进行治疗;(3)发病鱼用20克/立方米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15~25分钟,第二天再浸洗消毒1次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