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鳢俗称**鲨、蒲鱼,其肉质细腻、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的青睐。随着市场对塘鳢的需求量增加,苗种供应将成为制约规模养殖的主要因素。为了解决塘鳢的苗种来源,我们在2003~2004年进行了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塘鳢苗种拟自然繁殖及培育[培育,指培养幼小生物,使其发育成长。]生产性试验,现将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1鱼苗[也叫“鱼花”。]拟自然繁殖
1.1亲鱼[亲鱼,指发育到性成熟阶段,有繁殖能力的雄鱼或雌鱼,也叫种鱼。]来源
一是从市场上购买或从天然水域捕捞[捕捞是汉语词汇,拼音bǔ lāo,意思是捕捉捞取鱼类和其他水产经济动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2~3冬龄个体,运回后暂养;二是池塘培育亲鱼,收购天然鱼种[鱼苗经过短时间的培养,体长达到3到13厘米之间的幼鱼称为鱼种,又分为小规格鱼种,中规格鱼种,大规格鱼种。]强化培育。作为亲本的个体要求2~3冬龄以上,雌性70g、雄性80g以上。
1.2雌雄鉴别
塘鳢雌雄形体相似,从外形很难鉴别,但生殖季节较易分辨,雄鱼[此条目暂无内容,欢迎您参与编辑,享受分享知识的乐趣。]个体比雌鱼稍大,腹部狭小,而雌鱼腹部膨大、柔软;雌鱼臀鳍上没有或很少有银灰色的斑点,雄鱼臀鳍上及泄殖孔周围分布着密集的小斑点。
1.3繁殖池
繁殖池面积1000~1500m2、水深0.8~1.5m,池底最好为沙质壤土,淤泥较少,注、排水设施齐全。放入亲鱼前用生石灰[生石灰,主要成分为**钙,通常制法为将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天然**,在高温下煅烧,即可分解生成二**碳以及**钙(化学式:CaO,即生石灰,又称云石)。]消毒,注水50~60cm。
1.4亲鱼培育
收集的亲鱼用3%的食盐水浸浴10~15分钟,放入繁殖池培育,放养量3~4尾/m2,雌雄比例为1:1.2。水温达14℃以上时,开始投饵,主要投喂小鱼、小虾、绞碎的河蚌肉等。从4月份开始每隔2~3天冲水1次,以促进性腺发育。
1.5诱导产卵
当水温稳定在18~25℃时(春天油菜抽蕾盛开之际,便是塘鳢鱼产卵季节),布置“三合瓦片”、大口径竹筒、蚌壳、灰色塑料管等作为产卵巢,定期冲水**,让其自然产卵,一般12小时后雌、雄鱼开始配对、产卵、受精。
1.6自然孵化
雄鱼具有护卵习性,检查产卵巢即可看到雄鱼利用胸鳍不停地扇动,带动水流。这有利于胚胎发育。受精卵开始孵化至出膜前,每三天用防水霉病药物溶液浸泡卵巢2~3分钟。水温18~25℃时,经过20小时左右孵化受精卵开始脱膜。鱼苗孵出后即可清除鱼巢,通过拉网、抄捕和地笼张捕等方法将亲鱼移去。
1.7鱼苗培育
鱼苗孵出后继续在池塘中培育,塘内放水草束,以增加仔鱼的栖息场所。用鸡粪等堆肥培养小型浮游动物供仔鱼摄食,并补充投喂蛋黄;随着仔鱼的生长,投喂次数及数量逐步增加,增投豆浆、鱼糜等。在培育过程中,要保持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清新、溶氧充足,定期泼洒[【词目】泼洒 【读音】pō sǎ 【释义】将水或其他细小东西向外倒洒,使散开。]生石灰和漂**[漂**是氢**钙、氯化钙,次氯酸钙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₂ ],有效氯含量为30%-38%。],并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等药物,以提高鱼苗成活率。
2鱼种池塘培育
2.1池塘准备
鱼种池要求面积1500~3000m2,水深1~1.5m,淤泥较少,注、排水设施齐全。放苗前用生石灰或茶籽饼按常规方法消毒,注水50~60cm,视池塘肥瘦情况,施入腐熟发酵后的人畜粪,培养天然生物饵料。
2.2夏花放养
池塘每平方米放养2cm左右的塘鳢夏花30~50尾。经20~25天的培育,塘鳢鱼苗至3cm以上时,每平方米放养团头鲂或鲫鱼鱼苗50~100尾及少量抱卵青虾,作为塘鳢的活饵和套养常规鱼种。
2.3饲料投喂
前期投喂鸡蛋黄、豆浆、鱼肉浆,每天投喂3~4次,中后期改喂小杂鱼糜、轧碎的螺蛳、蚌肉和豆饼糊,日投喂量占在池鱼体重的3%~5%。放养的青虾和鱼苗,可起到连续供饵的作用。
2.4水质调节
在池中移植一些水花生[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又称空心莲子草、喜旱莲子草、**草。]、水葫芦、芦苇、蒿草等水生植物,以供其栖息隐蔽,还可改善水质。养殖期间经常测定水质指标,通过加水、换水、使用活菌剂、泼洒生石灰等措施改善水质,确保溶氧在5mg/L以上,pH值在7.3~8.5范围内,氨氮在0.2mg/L以下。
2.5鱼病防治
坚持以防为主的方针,采取外用与内服药物相结合等方法预防病害。常见鱼病和防治方法:水霉病,每立方米水体用食盐与小苏打各400g制成合剂全池泼洒,隔2天再泼洒1次;寄生虫病,用0.5g/m3的晶体敌百虫或硫酸铜全池泼洒;肠炎病,用1g/m3漂**全池泼洒,同时每千克饲料添加0.3~0.4g痢特灵制成药饵投喂,连喂2~3天。
2.6日常管理
在鱼种培育过程中,要勤巡塘,坚持“四定”投饵,通过加水、换水、施肥和开启增氧机等措施,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饵料生物丰富。定期泼洒生石灰和漂**,每半个月左右用0.3~0.5kg漂**对食台消毒1次,并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药物,以提高鱼种成活率。
3鱼种捕捞与运输
3.1苗种捕捞
塘鳢有伏泥和附草习性,捕捞较为困难,可采取以下方法捕捞:①用抄网在水花生群落底下抄捕;②降低水位,用地笼张捕;③用鱼种网拉捕;④干塘捕捉。
3.2夏花运输
用规格30cm×30cm×40cm尼龙袋[特性尼龙的韧性好,耐磨,容易洗,尼龙布袋分有涂层和无涂层,有涂层的是弹性尼龙布,无涂层的是无弹性尼龙布。],每袋盛水3~4L,放夏花1500~3000尾,可以运输12~18小时。夏花捕捞及打包要带水操作,为了防止尼龙袋在运输途中损坏,可把它装进特制的硬纸箱中,再用绳子把纸箱捆好。若运输时间较长,有条件时可在中途换水或重新充氧。
3.3鱼种运输
鱼种宜在11月至翌年4月的晴天捕捞。用尼龙袋充氧装运,每袋装鱼种一般不要超过1kg。如用鱼篓装运鱼种,鱼篓内壁要光滑,可用蜜网或塑料薄膜作内衬,装运密度每立方米30kg左右,鱼篓内用纯氧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