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甲鱼[甲鱼(AmydaSincnsis),是鳖的俗称,也叫团鱼、水鱼、是卵生两栖爬行动物,是龟鳖目鳖科软壳水生龟的统称。]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户首要工作是如何安全养殖与过冬,为开春分塘养殖打下基础。为此,笔者将温棚甲鱼养殖的宝贵经验介绍如下,供养殖户朋友参考:
首要一点,温度要保持稳定,变化不能大。甲鱼(鳖)作为一种半水生变温动物,对环境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过高、过低的温度或温度的急剧烈变化都不利于甲鱼生存、生长[生长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和繁殖,特别是作为当前养殖主体的稚鳖和幼鳖。
甲鱼最适的生长水温在28-32℃,超出这一范围则会影响甲鱼的摄食与生长。水温的日变化最好控制在1-2℃内,最好不要超过3℃,剧烈的水温变化会使稚鳖难以进行适应性生理调节,身体代谢过程易发生紊乱,更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如感冒等。
越冬养殖中,光照容易被忽略。入冬后,日照时间相对较短,冬棚内可以适当补充光照。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补充光照对甲鱼的生长速度有显著提高作用,还可以提高成活率[成活率在医学上指病人医治成活的概率,故称“成活率”。]。当前很多养殖户对这点有所忽略,建议不妨试试。
冬季还要适当控制温度和湿度[湿度,表示大气干燥程度的物理量。]。如果养殖户的温棚严密性较好,则可适当加大通风[通风就是采用自然或机械方法使风没有阻碍,可以穿过,到达房间或密封的环境内,以造成卫生、安全等适宜空气环境的技术。]。南北走向的温棚,建议南边可加大通**量,北面稍小;而东西走向的温棚,东西面均可加大通风量,较强光线的中午可适当开1-2小时增氧,促使低层水体的二**碳排出,有利于[有利于是指对某人或某一事物有利处,能起到帮助与促进的作用。]稚鳖、幼鳖的生长。湿度在40%以下较为理想,在立春前较为易控,立春后湿度会上升,注意通风与湿度的合理控制。
在冬天,水质的管理要比其他季节严格。冬棚水质指标最易恶化的是氨氮含量,一般控制在0.3ppm以下较为理想,氨氮过高甲鱼易产生肠胃不适,并导致腐皮、烂腿、烂嘴等疾病的发生。
在水色[水色是由水中溶解物质、悬浮颗粒及浮游生物的存在形成。]与透明度、酸碱度的控制方面,水色保持黄绿色为最好,如水色过浓,则用适量生石灰微调后,适量投放光合菌和芽孢杆菌,并在中午适当开增氧机[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来培养水色。这样水体溶解氧会比较理想,更有利于稚鳖、幼鳖的生长。
越冬稚鳖和幼鳖个体小,抵抗力差,除保证良好投喂外,温棚养殖还应适当添加复合**、微生物制剂、保肝利胆的中草药,保护肠胃肝胆功能,使其成为提高成活率与生长速度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