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鳖穿孔病诊断与防治方法


又称“洞*病”,是严重危害鳖的一种传染性[传染性是指病原体从宿主排出体外,通过一定的方式到达新的易感染者体内...]疾病;穿孔病传染性强,流行面广,流行时间长,常与腐皮、疖疮病[疖疮病就是鱼体背部皮肤及肌肉组织发炎,出现脓疮,有浮肿感。]并发,发病率高,并能引起大量死亡,是目前养鳖者遇到的难题之一。

穿孔病的病原已分离到产气单胞菌和产碱菌(1995)两种。导致穿孔病暴发流行的原因可能是:①饲养环境恶化,如水质恶化得不到及时改善,病原菌[一种引起疾病的微生物,比如**或细菌、病原微生物又可称为病原菌,是指能入侵宿主引起感染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等。]大量孳生、致病力增强时,鳖体受伤易感染此病;②也有认为是由于维生素[维生素是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缺乏和饲料**引起的饲料性疾病,再由病原菌感染所致;③或许由白点病、腐皮病[腐皮病是由单泡杆菌感染引起的。]、疖疮病等疾病的恶化逐渐形成的。

1.诊断

外观检查,病鳖的背甲、腹甲、裙边可见有大小不等的洞*,有的洞*塞满了**的分泌物;裙边烂缺,有的洞*甚至烂穿甲板和,内部骨骼;快死亡的穿孔病患鳖,腹部出现严重血斑;解剖观察,病鳖肝、胰、脾肿大,呈化脓性淤血,颜色趋紫黑色[紫黑色是颜色中的一种。],口腔、咽部淤血发黑,肺呈紫黑色。

2.防治

①保证饲料质量,不喂**变质饲料,并在饲料中添加复合维生素,定时改善水质,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②用高敏药物对患病鳖,按内服和外消毒相结合的办法进行

治疗,如用庆大霉素[庆大霉素是为数不多的热稳定性的抗生素,因而广泛应用于培养基配置。]或卡那霉素[卡那霉素是一种蛋白质生物合成***,通过与30S核糖体结合从而致使mRNA密码误读。]治疗时,每天每千克鳖重用10~20万单位拌饲料投喂,连喂5~7天,同时每立方米配合用50~60克生石灰或25~40毫升福尔马林[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是蛋白质凝固剂。]全池泼洒杀菌,有明显疗效;③对有疖疮的病灶,必须清除病灶中的脓状物质后,再进行治疗,病重的必须采取隔离治疗,以免重复感染;④每千克鳖,一次性腹腔注射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10~20万单位,有明显疗效。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