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清淡鲜美,具有滋补药用的功效。泥鳅是目前发展特种水产养殖的一条好途径。但是由于泥鳅身体圆滑,有喜欢钻入泥土中的习性,给捕捞[捕捞是汉语词汇,拼音bǔ lāo,意思是捕捉捞取鱼类和其他水产经济动物。]带来较大的困难,造成养殖泥鳅的回捕率不高,直接影响养殖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本人根据多年的经验,介绍几种捕捞方法供养殖户参考。
1.笼捕法
鳅笼用竹篾编成,笼长30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直径9厘米左右,笼口装有能进不易出的倒须,另一端出鱼口直径约2厘米。捕鱼时,把泥鳅喜食的饵料团块装入鳅笼中,并堵住进鱼口,将笼沉入集鱼坑中,每隔1小时左右起笼一次。不要间隔时间太长,以防止笼内泥鳅过多窒息而死。野生泥鳅多采用此法捕捞。在泥鳅入冬休眠以外的季节均可作业,但以水温在18-30度时捕捞效果较好。
2.网捕法
把网片铺设在注水口附近的鱼溜底部,然后注入新水,流水会诱集鱼群,可定时起捕获[捕获,作为IT用语,是指将信息传输到剪贴板以便编辑、保存或共享。]鱼。或把网沉入底部,再将泥鳅喜食的沉性鱼饵投在网中,把网拉起既可捕获。也可在排水口设置三角网排放细水,泥鳅随水而下时被捕获。此法一次难以捕尽,可重新灌水反复捕捉[捉住某人或动物使其落入自己手中.比如捕捉蝴蝶、捕捉昆虫等。]。
3.排干池水[《池水》是青言之写的网络小说连载于连城读书。]捕捉法
将池水排干,使泥鳅随水流入水沟中,用抄网抄捕,最后用铁丝制成的网具[ ...]连淤泥一并捞起,除掉淤泥,留下泥鳅。为了不使鳅体受伤,应尽量徒手捕捉。
4.香饵诱捕法
晴天傍晚时,将池水慢慢放干,待第二天[第一次出品单曲,第一次出品专辑,曹伟今年也忙的不亦乐乎,总算在2011年完成了一个新的开始。]傍晚再将水缓缓注入沟凼中,使泥鳅集中到鱼坑中,把炒香的米糠及其他泥鳅喜食的饵料放在网具内,泥鳅味觉敏锐,闻香后钻入网具内而被捕获,此法多适于在稻田等水体捕获。在5-7月期间以白天下袋较好,8月份以后晚上下袋较好。
5.药物驱捕法
稻田养殖的泥鳅可用药物驱捕。药物一般使用茶枯(即茶叶榨取茶油后的残存物),用量是每亩稻田5~6kg。先将茶枯置柴火中烘烤3~5分钟后取出,趁热碾成粉末,再用水浸泡,浸泡3~5小时后(手抓成团,松开散开为宜)即可使用。将池水放至3厘米左右,在池的四角设置鱼巢[鱼巢,也叫鱼窝。](用淤泥堆集而成,巢面堆成斜坡型,由低到高逐渐高出水面3-10厘米)鱼巢多少根据泥鳅多少而定。巢面积0.5-1平方米。池塘面积大的应在**设置鱼巢。施药[施药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shī yào,指施舍药物。]宜在傍晚进行,除鱼巢巢面不施药外,池塘各处需均匀泼洒药液。施药后到捕捞前不能注水、排水,也不宜在池中走动。泥鳅一般会在茶粕的作用下纷纷钻进泥堆鱼巢。第二天清晨,用池泥围一圈拦鱼巢,将鱼巢围圈中的水排干,即可挖巢捕捉泥鳅。
此法简便宜行,捕捞速度快,成本低,效率高,且无污染。在水温10-25度时,起捕率可达90%以上,并且可捕大留小,均衡上市。(作者:董恒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