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网[围网作业是根据捕捞对象集群的特性,利用长带形或一囊两翼的网具包围鱼群,采用围捕或结合围张、围拖等方式,迫使鱼群集中于取鱼部或网囊,从而达到捕捞目的。]养鳝是在稻田或地势较平坦的浅水中,用网片[网片是用于煤矿护顶、隧道、桥梁建设、路基网筋、建筑工地的建筑材料。]围成一定的范围[范围,中国长用词语。]养鳝。它适宜于大范围、大规模的黄鳝[黄鳝,学名:Monopterus albus (Zuiew, 1793),又名鳝鱼,合鳃鱼科黄鳝属的一种鱼类。]养殖生产,是一种仿野生环境的养殖模式。该模式省工、省钱,每1000平方米[平方米(㎡,英文:square meter),是面积的公制单位。]两年即可获纯利3.5万元以上。现将此技术介绍如下:
一、围网方法
选择密织、抗钻强度好的聚乙烯材料制成网片,网片高1.5米。套置围网一般在冬季进行,先排干选定范围内的塘水或稻田水,再挖一圈深60厘米~70厘米的小沟,将网片底脚埋入泥中。然后用若干细竹竿垂直撑起网片,使其形成防逃的网片围墙。围网的范围可呈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或三角形。在围网的接口处,要紧密缝好。围网设置好后,在围网外1米处,设置宽1米、高0.6米的土埂,以方便操作。
二、土层改造
围网范围较小,可在冬季翻挖一遍土层,早春注水浸泡10天~15天后移植[指将植物移动到其他地点种植,后引申为将生命体或生命体的部分转移,将身体的某一部分,通过手术或其他途径迁移到同一个体或另一个体的特定部位,并使其继续存活的方法。]水草[一般是指可以生长在水中的草本植物,是许多水生动物的栖身地和庇护所,可以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以便水生动物呼吸。];围网范围较大,可带水翻耕一遍土层,翻耕后不要耙耘,只需灌水浸泡数天后,便可移植水草。
三、水草移植
围网范围较小,可将水花生、水葫芦等水草移植在围网**,面积占围网范围的2/3;围网范围较大,可一块一块地移植水草,块与块间隔1米~2米。每块水草移植面积的大小,应根据养殖范围而定,如1000平方米可移植4块水草,以此类推。
四、鳝种投放
鳝种投放密度宜小,若是当年投种、当年收获,每平方米可投放50克以下的鳝种0.5公斤,50克以上的鳝种0.7公斤~1公斤;若是当年投种、翌年收获,每平方米可投放30克左右的鳝种0.3公斤,40克左右的鳝种0.4公斤,50克左右的鳝种0.5公斤,注意55克以上的鳝种不宜投放。此外,在同一围网范围内投放的鳝种大小规格要基本一致。
五、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投喂
鳝种放养行动正常后,在晚上开始驯食。驯食饲料应选择鳝最爱吃的蚯蚓、小杂鱼、蚌肉等动物性饲料,采取少量多投的方法,以后每天逐渐提前投饲时间,直到正常摄食。在黄鳝形成良好的摄食习性后,开始慢慢在动物性饲料中加入人工颗粒饲料共同投喂,先少后多,逐渐增加,比例最终控制在1公斤动物饲料配1.5公斤~2公斤人工饲料,每天投喂2次,以6时~7时和17时~18时为宜。每天投喂总量,按鳝种体重的2%~3%计算,以后逐渐增加至6%。大规模的围网养鳝,一般都存在饲料短缺的问题。对此,可通过利用死鱼、猪肺等废物繁衍蝇蛆来补充饲料。
六、日常管理
1.管水
围网养鳝水深一般保持在20厘米~40厘米之间,夏季宜深,春、秋季宜浅。一般不需换水。在盛夏高温期,如果水质较差,可每隔20天左右酌情换水1次。
2.施粪
在围网内每1000平方米面积施用牛粪2500公斤~4000公斤,既不污染水质,又能改善土层硬度,增加肥力,促进水草生长,提高黄鳝抗病能力,促其快长。
3.防逃
对于围网要经常检查,发现破损需及时缝补。在暴风骤雨之夜,要做好巡查工作,严防黄鳝堆积,合作外逃。
4.消毒与灭虫
消毒每隔20天1次,可用25毫克/升的生石灰水或1毫克/升的漂**全池泼洒。灭虫每隔45天1次,可用90%晶体“敌百虫”为每立方米0.5克~0.7克化水全范围泼洒。
七、干池越冬
从11月上旬开始,将围网内水层缓缓下降,待黄鳝慢慢打洞潜入泥土中,黄鳝洞*在水底十分明显时,彻底将水排干。晒3天~5天来灭萍和除淤泥异味。然后在泥层表面覆盖一层稻草、茅草等防寒物,确保黄鳝安全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