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台山市海晏奥村徐老板一5亩塘,水深1.3m,配2台1.5kw叶轮增氧机[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见图1)。2016年3月中旬标苗800万尾泥鳅苗,平均规格3cm/尾左右,正常吃料,一天3餐。海晏地区4月以来多以*雨天气为主。
4月6日之前,吃料25斤/餐,一天3餐,吃料稳定。
4月7日,有阳光。客户反映上午7点以后泥鳅开始上浮,池边游塘逐渐数量增加,死亡几十尾,水色浓绿,下风口有大量藻类水华(见图2)。客户使用“Em6”+“碧水安”,半小时以后游塘数量减少,逐渐下沉。
4月8日,多云转晴。早上7点半又开始上浮,简易测试盒测得水质指标:pH值7.6,氨氮0.6mg/L、**酸盐0.1mg/L(见图3);9点12分用溶氧仪测得池塘中间底部溶解氧[溶解在水中的空气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与空气中氧的分压、水的温度都有密切关系。]4.71mg/L,水温26.9℃,溶解氧饱和度[饱和度可定义为彩度除以明度,与彩度同样表征彩色偏离同亮度灰色的程度。]59.7%(见图4)。捞苗观察见体内有明显气泡(见图5、图6),死亡量开始增加到几百尾(见图7),判断是气泡病[气泡病就是养殖池水中含氮量或溶氧量过饱和而进入鱼体栓塞在组织内的疾病。]导致的泥鳅死亡。建议上午“Em6”+“碧水安”继续使用,塘里开始进水,下午“速解安”一包3亩,增氧机全开。
4月11日,客户反映部分苗有出血症状,但死亡量开始减少,正常吃料。
分析
1、本病例测得水体[水体 ,水的集合体。]中溶解氧饱和度只有59.7%,但泥鳅鱼苗仍然发生了气泡病。主要原因是氮气[氮气,化学式为N2,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而且一般氮气比空气密度小。]过饱和[一定温度、压力下,当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已超过该温度、压力下溶质的溶解度,而溶质仍不析出的现象叫做过饱和现象。]引起的气泡病。在昼夜温差大,晚上水温低,气体溶解度增大的情况下,白天忽然升温或者水体氮循环产生过多的氮气情况下都可能发生。进入鱼体中的氮气,鱼体不能吸收,比氧气过饱和对鱼体的危害更大。
2、本病例发病期间,天气不稳定,晚上*雨,白天有时阳光强烈,水体藻类丰富,为发生气泡病创造了条件。发病后打开增氧机曝气、大量注水、泼洒表面活性剂“速解安”有一定的缓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