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好苗种质量关:坚持自繁自育,杜绝疫病传染源。选购鳖苗时,应选择种质纯正、体质健壮、个体活跃、体型较大和无伤无病的第一、第二类鳖苗,尽量不进未经海关动检部门的境外鳖苗。
2、合理放养[把某些已经圈养的野生动物重新放到野外环境中去,使它们在一定范围之内以原有的生存方式生活。]:根据养殖经验,一般稚鳖的放养密度[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控制在20-40只/平方米[平方米(㎡,英文:square meter),是面积的公制单位。],幼鳖的放养密度不要超过15只/平方米,成鳖的养殖密度以2-3只/平方米,鱼鳖或虾鳖混养[混养(polyculture)是指同一水体中同时放养两种以上水生动物的养殖方式。]时,鳖种的放养数量掌握在300-500只/亩。
3、把好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质量关:饲料应选择信誉和质量过硬厂家生产的全价配合饲料。首先保证饲料新鲜不变质,颗粒大小适宜。其次是控制调整好投饲量。每天的投饲量主要根据鳖的摄食情况和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温度而定。
4、水质调控:(1)甲鱼[甲鱼(AmydaSincnsis),是鳖的俗称,也叫团鱼、水鱼、是卵生两栖爬行动物,是龟鳖目鳖科软壳水生龟的统称。]池水体要求微碱性,pH值要求在7.5-8.0,盐度要求在1.5‰以下,温度要保持相对稳定。(2)透明度以30-35厘米为宜,水色为黄绿色或黄褐色。(3)溶氧甲鱼虽然要求不高,但尽量能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4)水质调节和底质改良:应用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制剂培养水质能提高水体的稳定性和自净能力。一般可用EM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硝化细菌 ( Nitrifying bacteria ) 是一类好氧性细菌,包括**酸菌和硝酸菌。]、产酶益生素等有益微生物制剂来降低水中的氨氮、**酸盐的含量,有效分解底层有机质和其它有害物质。(5)排污与换水[《换水》是广西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进祥。]:定期排污是控制水质的有效手段。换水是调节水质最直接的方法,但频繁换水一方面费用太高,另一方面换水容易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因此,换水应根据水体情况决定换水量的多少。
5、实行鱼、虾、鳖、贝、藻、萍等混养,保持水体生物多样性。多品种混养是生物防病的有效手段,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预防方法。它可以克服化学药物或抗生素长期和大量使用而产生的耐药性,又可避免因其造成的副作用和环境污染,促进各种生物共生共长。现介绍几种较好的混养模式供参考:
(1)鳖虾混养:冬季在鳖池内套养6-8公斤/亩虾种或抱卵虾;(2)鱼鳖混养:在常规鱼养殖池中,于6月上旬将温室培育的幼鳖每亩放50-100只;(3)鳖鱼混养:在养鳖池中放养一部分当年育成的5厘米以上的鳜鱼种10-20尾,或其它鱼种如黄颡鱼、花(鱼骨)、湘云鲫等,每亩投放100-150尾。同时在春季也可在鳖池内放养150-200公斤/亩的螺蛳。
6、注重甲鱼疾病的预防。根据甲鱼生长阶段发病特点与日常观察是做好预防工作的关键。平时每隔20—25天要消毒一次,消毒药物有生石灰、溴氯制剂、二氯异氰尿酸钠、EM菌等安全环保药物,交替消毒。同时定期在饲料中交替添加1‰-2‰的维生素C、适可耐、氟苯尼考、**净、EM原露或产酶益生素等,以增强甲鱼自身的免疫力。尤其是在气候、水温等环境因子变化明显或突变时,如温室甲鱼转入外塘养殖时、梅雨和台风暴雨季节及高温天气等,应及时做好疾病的预防和水质的调控,防止甲鱼应激反应[各种紧张性**物(应激源)引起的个体非特异性反应。]增强,以致内分泌失调而导致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