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海洋与渔业》杂志十月刊
作者:重庆三峡职业学院 周亚 程文超
四川农业大学[农业大学担负着培养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包括植物生产、草业科学、森林资源、环境生态、动物生产、动植物医学、水产等学科类 。]动物医学院 王二龙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杨淞
重庆开县一生态农庄饲养**泥鳅,总计20口地膜池,池面6㎡,水深约1m,水温11℃,池面投放小白菜以供泥鳅避光,饲养泥鳅规格50g/尾左右,2015年1月4日饲养员发现一部分泥鳅浮在水面(如图1),反应迟钝[反应迟钝就是无法如正常人一样对**做出恰当的反应,或者反应得较慢。],食欲不振,零星可见几尾死鳅,体表[(1).仪表。]出现白点[钢材中的白点拽在钢的纵断面上呈光滑的银白色斑点,在酸洗后的横断面上则呈较多的发丝状裂纹。](如图2),刮取黏液压片镜检发现有小瓜虫[小瓜虫属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凹口科、小瓜虫属,主要寄生在鱼类的皮肤、鳍、鳃、头、口腔及眼等部位,形成胞囊呈白色小点状,肉眼可见。](如图3)。
图1、泥鳅浮在水面
图2、泥鳅体表出现白点
图3、黏液压片镜检有小瓜虫
1流行状况:
泥鳅在水温10~26℃时易感染小瓜虫,从鳅苗到成鳅均易被寄生,患病泥鳅反应迟钝,体表及鳃均可出现白点,易继发水霉或出血现象,其具有治疗困难、死亡率高等特点,是危害泥鳅的主要病原之一。
2治疗措施:
每池用:50g生姜+30g辣椒+30g胡椒+50g苦楝皮[苦楝皮,中药名。]+50g厚朴+30g五倍子[五倍子是倍蚜虫寄生在寄主漆树科植物叶组织内形成的虫瘿长大而成的,盐肤木(五倍子树)是否结倍或产倍多少,关键就在于有无倍蚜虫的产生。],粉碎后再加50g食盐熬制药水进行药浴[药浴对人体具有独到功效,自古以来一直受医学界重视。],连续药浴7天;
使用7天后,泥鳅体表白点明显减少,开始抢食,连续观察5天无死亡现象,病情得到控制,7天后再用1疗程防止复发。
3小结:
小瓜虫是危害水生动物[水生动物(aquatic animal)是指主要在水中生活的动物。]最严重的寄生虫之一,因其寄生在水生动物体表,外观呈白色小点,故又称白点病。小瓜虫可寄生在鱼类鳃及体表,可引起鳃上皮细胞增生、肿胀、坏死,从而影响鱼类的呼吸,同时寄生后可导致鱼类代谢紊乱及伤口产生继发感染。
放鱼前未进行鱼体消毒以及未定期对水体进行消毒驱虫是导致泥鳅发病的主要原因,考虑到生态农庄即时销售食用泥鳅的特点,治疗时以中草药为主,生姜、辣椒和胡椒搭配可有效杀灭小瓜虫,苦楝皮具有躯除体内原虫的功效,同时考虑到水温低,伤口极易继发感染水霉病,因此通过厚朴和五倍子搭配预防水霉病。定期进行消毒、驱虫是预防泥鳅小瓜虫病的关键,建议清明节后每隔20~25天使用生姜、辣椒和胡椒驱虫1次。
使用本配方时,由于泥鳅属细鳞鱼,其对生姜、辣椒、胡椒敏感,用药时如掌握不好浓度易造成泥鳅死亡,建议使用时将泥鳅拉网到一边集中药浴,如有反应及时松开拉网,注入新水,缓解应激。
近年来随着休闲渔业的发展,通过垂钓池和生态农庄等销售水产品的实体数量迅速增加,考虑到食品安全,中草药防治鱼病的地位日趋增高,中草药具有副作用小、无药残等特点,但由于其用药剂量大,促使用药成本高,以本案例为例,使用中草药的成本为11.5元/池远远大于使用化学合成药物6元/池,因此探索低成本、高效的中草药防治鱼病配方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由《海洋与渔业》杂志社授权中国水产养殖网转载。任何单位或个人如果转载必须注明原出处,否则引起的法律纠纷,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