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姜堰区渔业科技入户钱华
立秋后天气逐渐凉爽,气温水温适宜,是河蟹生长最后冲刺阶段,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年底的产量。此阶段同时也是河蟹发病高峰时段,切不可掉以轻心。具体应做好以下四点:
一是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调控。池塘中的残剩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等废物会败坏水质。为保证水质清新要勤换水,蟹池水的透明度[ 透明度是结晶矿物在磨制成标准厚度(0.03mm) 时允许光线透过的程度。]保持在35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左右。池水透明度小于20厘米的,每亩可用生石灰[生石灰,主要成分为**钙,通常制法为将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天然**,在高温下煅烧,即可分解生成二**碳以及**钙(化学式:CaO,即生石灰,又称云石)。]15公斤全池泼洒[【词目】泼洒 【读音】pō sǎ 【释义】将水或其他细小东西向外倒洒,使散开。];大于40厘米的,酌情施用有机肥,培肥水质。由于河蟹经历了春、夏季养殖,生态条件受到一定的破坏,特别是残饵、排泄物的沉积,底层水体和整体水质需要加强管理,注排水应比夏季增强,一般3~5天注排水一次(20厘米)。换水后每亩水面用生石灰20公斤全池泼洒,以15天泼洒1次为宜。
二是饵料投喂。8月下旬至9月初,应根据气温变化和河蟹长势及时应对第二生长旺季的到来,适时投喂动物性饵料如小鱼、全价颗粒饲料[颗粒饲料是具有营养全面,稳定性强的饲料,在水中不易溃散,不易污染水体,易消化吸收,农户省工又省力等优点,深受广大水产养殖户的青睐。],既不能过早开荤,又不能延误时机。过早则易性早熟[性早熟是一种以性成熟提前出现为特征的性发育异常。],部分蟹最后一次蜕壳结束后规格小,甚至少部分在10月发生死亡。同时温度过高,易腐坏水质,而影响正常生长和诱发疾病。过晚则可能仅蜕壳一次,造成上市规格受限,而且增重量有所下降。9月份河蟹投喂主要以精饲料为主,动物性饲料占60%,植物性饲料占40%,每天投喂量是蟹体重的8-10%饲料中仍需添加0.5-l%生物制剂[以各类具有医研价值的碳基生物为原料,利用传统技术或现代生物技术制造,作用于人体各类生理症状的预防(保健)、治疗和诊断的各种形态制剂,统称生物制剂。],改善河蟹体内环境,提高消化率和自身的抗病力。
三是病害防治。秋季是蟹病的高发季节,要以防为主。定期采用内服药和外用药相结合的预防办法。每半个月泼洒1次生石灰,不定期地用漂**、蟹宁、光合细菌等泼洒全池。同时每月在饲料中添加大蒜素[大蒜素(大蒜新素、garlicin)为三硫代烯丙醚类化合物,天然存在于百合科植物大蒜的鳞茎中。]等拌饲投喂,连喂3—5天,使河蟹健康生长。
四是科学管理。俗话说“秋风响,蟹脚痒”,入秋以后,昼夜温差大,河蟹已接近性成熟时期,河蟹活动力增强,容易上岸,此时要坚持每天早晚巡塘,注意河蟹有无外逃现象,防逃设施是否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