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淳县团结圩一25亩河蟹塘,沟槽6亩水深1.8米,坂田19亩水深0.8米,放养蟹苗650只/亩(80只/500g)。自第四次蜕壳(7月中、下旬)以来开始出现河蟹伤亡的现象,最高每天死亡[死亡是相对于生命体存在(存活)的生命现象,意指维持一个生物存活的所有生物学功能的永久终止。]1~1.5只/亩,现每天死亡数量约15只。捞起[捞起、捞鱼生或捞生(“捞”是粤语“拌”的意思),是马来西亚及新加坡过农历新年时的特色贺年食品,多于人日食用,代替七菜羹或七菜粥。]死亡后上浮的河蟹观察,壳不软,烂肢(见图1),多数死亡河蟹步足[步足一般将节肢动物,甲壳类如虾、蟹等**的后5对附肢,称为步足。]局部发黄[发黄指由各种不同原因引起遍身皮肤或眼巩膜黄染的症状。](见图2),指尖发黑[发黑是钢铁表面处理的一种方法。]。将发黄的步足折断以后观察,步足内肌肉[肌肉(muscle),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干枯,甲壳[甲壳(qiào),虾、蟹等动物的外壳,由石灰质及色素等构成,质地坚硬。]干裂(见图3)。发黑的指节部分内空(见图4),腹节上的绒毛发黑,肠内无食。捞起坂田上淤泥观察,颜色变黑,有轻微腥臭气味。(利洋水产药店高淳店禹东方提供2010.09.07)
分析:甲壳变黄或变黑,甚至溃烂,生产中极为普遍,但变黄的原因[多义词。]是什么,还是不太清楚。我们知道,蜕下的壳都是黄的,这种壳黄的原因是壳中的部分营养被重新吸收的结果,也就是黄壳已营养**,这种发病蟹的黄壳也许也是营养失调所致。从发黄的节内肌肉干枯也能进一步证实这点。但为什么肌肉坏死,营养失衡,可能原因较多,从以往的资料中看到,**、细菌或是水质底质恶化都会引起肌肉坏死,因而本例具体是什么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