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池养殖鳗鱼的高产技术介绍

土池养鳗高产技术


日期:2010-11-11字体大小[大中小]


  近年来,土池养鳗已成为一种深受养殖户欢迎的养殖模式,它具有造价低、水深水质较稳定、管理简单、养殖技术容易推广普及等优点。笔者根据本地近几年土池养殖的经验对土池养鳗有关技术进行小结,供有关人员参考。

  一、放养[把某些已经圈养的野生动物重新放到野外环境中去,使它们在一定范围之内以原有的生存方式生活。]前准备

  1、清池 

  放养前20天排干池水[《池水》是青言之写的网络小说连载于连城读书。],深挖淤泥,排除污物。加高、加固塘埂,使之不渗水漏水,常年水深能保持2m,为促进鳗鱼[鳗鱼,别名:白鳝、白鳗、河鳗、鳗鲡、青鳝、风馒、日本鳗。]生长和提高成活率打下基础。

  2、消毒[消毒 是指**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细菌芽孢的方法。] 

  消毒时水深平均保持15cm左右,每亩用生石灰[生石灰,主要成分为**钙,通常制法为将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天然**,在高温下煅烧,即可分解生成二**碳以及**钙(化学式:CaO,即生石灰,又称云石)。]100kg溶化后均匀全池泼洒[【词目】泼洒 【读音】pō sǎ 【释义】将水或其他细小东西向外倒洒,使散开。],或用20ppm漂**[漂**是氢**钙、氯化钙,次氯酸钙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₂ ],有效氯含量为30%-38%。]溶液全池泼洒消毒,一般消毒7天—10天后便可进水投放鳗种。

  3、水质培养 

  放养鳗种前对池水进行培育、检测,使池水中各种理化因子均适宜鳗鱼生长要求,水深保持1.5-1.8m,pH值为7.2左右,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0cm左右,溶解氧保持在4-6mg/L。

  二、鳗种放养

  1、鳗种选择 选择规格一致、体格健壮、无病无伤、游动活泼、抢食能力强、肌肤丰润的鳗种。

  2、放养密度 每亩放养规格为20-80尾/kg的鳗种4000-5000尾。

  3、鳗种消毒 放养前用食盐水[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NaCl),所以食盐水主要是由氯化钠溶液组成的。]、晶体敌百虫[敌百虫学名O,O-二甲基-(2,2,2-三氯-1-羟基乙基)膦酸酯,中文别名:敌百虫可溶性粉剂;敌百虫兽用;敌百虫原粉;二甲基-(2,2,2-三氯-1-羟基乙基)磷酸酯;精制敌百虫一种有机磷杀虫剂。]、高锰酸钾等溶液浸洗消毒。

  三、投饵

  1、定质 采用优质配合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配合饲料必须在投喂时调制,喂多少调多少。调制后的饲料必须软硬适中,具有良好的弹性、粘性和伸展性。

  2、定位 饲料定点投喂在食台上。食台一般固定在一个位置,其大小、数量应根据面积、鳗鱼数量而定。

  3、定时 鳗鱼饲养每天投喂两次,早晨7-8点,下午5-6,点进行。 

  4、定量 

  投饲量根据水温高低、鳗鱼大小、饲料种类、水质好坏和摄食情况而定,以20分钟吃完为适。日投饲量一般控制在:幼鳗期为存塘总量3%左右,黑仔期为4%左右,成鳗期为2%左右,高温、越冬期为0.5%-1%。分早晚两餐,比例为6:4。

  5、投喂添加剂投饵时可以往饲料中添加鱼肝油及蓝藻等,以增强饲料的适口性,提高鳗鱼食欲,增强鳗鱼抗病能力,提高当年成品率。添加比例分SC占饲料总量的6%和1.5%左右。

  四、水质管理

  1、排污、换水 

  鳗鱼吃食过后要及时进行剩饵处理和清洗食台。每天在投喂饲料后2-3时进行排污、换水,日换水量为池塘总水体的15%-50%。

  2、泼洒生石灰水[石灰水是指氢**钙的水溶液,浑浊的石灰水是石灰水中的氢**钙与二**碳反应产生沉淀。] 一般情况下每半月泼洒一次生石灰水进行消毒和调节水质。

  3、泼洒光合细菌 从鳗种投放日起,每天可向水中适量洒人光合细菌,半月后隔日洒人光合细菌。

  4、池水增氧 为了保持池水高溶氧,必须做到适时开机增氧,必要时也可以投入渔用“浮头灵”增氧。

  五、鳗病防治

  1、预防

  (1)鳗种消毒。放养前用1%食盐水将鳗种浸洗5—10分钟。也可用0.1%晶体敌百虫溶液浸洗5—10分钟。

  (2)池水消毒。定期对鳗池池水进行消毒。消毒以生石灰或漂**为好。

  (3)食场消毒。在做到“四定”投饲的同时,要经常对食场进行清理和消毒。在夏秋季节,每月用漂**溶液泼洒食场周围1—2次。

  (4)要及时排污,定期加水、换水。

  (5)定期施药。如5-9月是锚头鳋繁殖感染期,每月可用0.1-0.2ppm晶体敌百虫溶液全池泼洒2-3次,防止寄生虫病[寄生虫病是寄生虫侵入人体而引起的疾病。]发生。定期投喂“鳗鱼**”等药饵,增强鳗鱼体质,防止疾病发生。

  2、治疗

  (1)要对症用药,不能滥用抗菌素、消毒剂,应根据鳗鱼不同生长阶段及生态环境等选择用药。

  (2)要正确估计用药量。用药少达不到防治目的,药量多容易导致鳗鱼中毒死亡。

  (3)要注意用药时间,同时不长期使用同一药物。

  (4)要选择高效、速效、长效和毒性小、副作用小、用量小的鱼药。

  (5)同一池鳗发生几种病时,应先对比较重的一种病用药,若同时发生寄生虫病和细菌**时要先杀虫后灭菌。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