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养殖常见病之头槽绦虫病症状及防治技术


南阳镇后北村一养殖户前来就诊称,他的一口饲养鲤鱼[鲤鱼,身体侧扁而腹部圆,口呈马蹄形,须2对。]的池塘中,从昨日起发生"浮头"现象,在加注井水和开动增氧机[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的情况下,仍有部分鱼死亡。笔者于当日9时赶到现场,治疗工作仍在进行中,然而"浮头"的现象并没有减轻,已有40多尾鱼死亡。仔细观察后发现,病鱼[《病鱼》,黄咏梅的短篇小说,讲述了我们这个时代令人痛心的闰土故事。]浮在水面上如同吃食一样不停地游动,严重者侧翻或者腹部朝上,遇人受到惊吓也不下沉。这与平常的缺氧浮头现象不大一样,为确诊无误,捞取部分病鱼样品回站后做进一步检查分析。

病鱼检查:目检病鱼消瘦、鱼体发黑、体表粘液较多。镜检发现鳃丝暗紫色,有少量的鳃隐鞭虫寄生,从以上症状看,这并不是致鱼死亡的主要原因。本人随即解剖了4尾即将死亡的鲤鱼,发现肝、胆正常,肠道粗大,剖开肠道后发现有*白色带状虫体蠕动不止,数量不等,体长约在0.5~1毫米,用手将虫体伸长时可明显看出节片,其头呈心脏形,顶端微陷,两侧各具一个深沟槽,据此诊断为头槽绦虫[绦虫,拼音(tāochóng)是一种巨大的肠道寄生虫,普通成虫的体长可以达到72英尺(21.9456米)。]病。

天危害情况:头槽绦虫的卵在水中孵化后,首先寄生在水蚤上,鱼类吞食了带有寄生虫[寄生虫(parasite)指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高度退化,一生中大多数时间寄生于其他动物体内或体表的动物。]的水蚤后即感染此病,头槽绦虫在鲤鱼肠道寄生后,造成肠道的堵塞,影响鱼的正常生理机能,导致鱼发病死亡。通常每年在育苗初期,鱼就会用开始感染此病,短期内大部分鱼都会被感染,并造成大批鱼死亡,对越冬草鱼种危害最严重。

治疗措施及效果:

1.当天全池泼洒鱼用双效敌百虫[敌百虫学名O,O-二甲基-(2,2,2-三氯-1-羟基乙基)膦酸酯,中文别名:敌百虫可溶性粉剂;敌百虫兽用;敌百虫原粉;二甲基-(2,2,2-三氯-1-羟基乙基)磷酸酯;精制敌百虫一种有机磷杀虫剂。]0.3克/立方米[立方米,读作lì fāng mǐ,它是体积单位,符号m³((这个字符的Unicode编码是33A5)),等于每边长为一米的一个立方体的容积,等于一立方米。],次日重复使用一次。
2.三天后全池泼洲溴氯海因0.4克/立方米,以防止继发细菌性烂鳃病的情况。
3.内服药饵:在投喂药饵前停食1天,以提高摄食强度,增强药效。用贯众、土荆介、苏梗、苦楝树皮中药合剂治疗。四种中草药的比例为16∶5∶3∶5,每10千克鱼用58克约。加入总药重3倍的水,煎至原加水量的一半时,倒出药汁,再按上述方法煎第二次,将两次煎小的药汁混合后,拌入饲料中喂鱼,连续投喂5~7天为一疗程。
采取上述措施后,经打电话洵问得知,1~3日共死鱼[本片是关于身份错误和得不到回报的爱情的故事,讲述了一伙来自英国伦敦的抢劫犯在抢劫中遇到的种种不可思议的趣事。]300多尾,4日病情开始好转,绝大数鱼恢复正常[恢复正常是指经过一定的变动之后回到以前的状态或者水平。],死鱼明显减少,5日停止死鱼,池鱼吃食正常。8月10日,本人再次前往调查,解剖病鱼后发现仍有少量寄生虫存在,为彻底治愈此病,又喂了2天药饵,泼洒了一遍鱼用双效敌百虫,此后鲤鱼完全恢复正常,再没有出现死鱼现象。

讨论:1.通常只有在草鱼、鲢鱼、鳙鱼等一些鱼类中发生此类病害,在生产中鲤鱼患此病很少见报道,故没有引起广大养殖户重视,以致误诊,以致于在经济上造成一定损失。本人通过此次头槽绦虫病的治疗,认为到采用内服药饵、外用泼洒药物的方法,是可以治愈此病害的。
2.用万分之五浓度的生石灰或二万分之一的漂**清塘,**虫卵和水蚤,可以预防此病。
3.在养殖中设法切断头槽绦虫生活史,**中间寄主水蚤,定期泼洒杀虫药物可以预防此病。
4.对病死的鱼必须掩埋,以免虫卵扩散,对使用的工具要进行消毒杀菌。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