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鳗鱼[鳗鱼,别名:白鳝、白鳗、河鳗、鳗鲡、青鳝、风馒、日本鳗。]养殖过程中,经常会遇见鳗鱼摄食[简介摄食是指机体为个体生存、保障身体各**的功能和从事各种活动的能量需要所进行的取食行为。]减少甚至不摄食或者吐料的现象,引起[基本解释1. [set off]∶起身各稍自引起**2. [give rise to;lead to;cause;make]∶某种事物使另一事物出现引起好感...]此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下面将列出常见的几种情况,供养殖户参考。
一、气候因素
1、季节性气候。
水温[“**水的温度”的一种简称。]偏高或偏低,譬如酷热炎夏或冬季、春夏或秋冬季节交替时,均会引起鳗鱼摄食异常。鳗鱼是变温性动物,夏季光线强、水温及气温高,引起鳗鱼不适甚至烦躁不安,甚至出现暂时性缺氧;冬季水温过低鳗鱼摄食**减退;季节交替时温度变化快会导致鳗鱼摄食**下降甚至不摄食。遇到这些情况,冬季水温低时一般投喂少量料或干脆不投喂;夏季水温高时应搭建遮阳蓬,加大换水[《换水》是广西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进祥。]量,并控制投饵率。
2、突发性气候。
冷热空气来袭、天气闷热、暴风雨或台风来临等,气温水温的骤变会引起鳗鱼应激反应[各种紧张性**物(应激源)引起的个体非特异性反应。]进而表现摄食异常。应对上述情况时,需时刻关注天气状况,一旦有变应及时作出应对,一般是减料或停料,暴风雨之后,需进行水体消毒,这样可以减少应激并可预防疾病的产生。
二、养殖水环境因素
1、溶解氧[溶解在水中的空气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与空气中氧的分压、水的温度都有密切关系。]。水体溶解氧较低时会导致鳗鱼缺氧进而产生厌食、吐料等**症状。
处理措施:打开增氧机[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或使用增氧物质。
2、PH值偏低或偏高。养殖鳗场水质PH应该在6.8-8.0,PH偏低(PH﹤5.5),影响血液载氧能力,易出现缺氧或咬食症状;PH值偏高(PH﹥9.0),会腐蚀鳃部结构而引起鳗鱼呼吸困难躁动不安。
处理措施:PH偏低时,换水或使用生石灰进行调节;PH偏高时,换水或使用醋酸、草酸等进行处理。
3、氨氮[氨氮是指水中以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氮。]、**酸盐[**酸盐,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偏高。正常养鳗水源氨氮、**酸盐值应低于0.5mg/L、0.1mg/L。氨氮浓度过高时,会严重影响鳗鱼摄食,长期过高会患毒血症而使鳗鱼中毒甚至死亡。**酸盐浓度过高时会通过渗透与吸收作用进入鱼体血液,削弱其载氧能力从而影响鳗鱼摄食。
处理措施:大量换水,再使用水质改良剂[改良剂是指能够改良产品品质及性能的物质,食品改良剂是由食品级的原料在食品配料中通过添加少量即可改善面团的性能及食品品质及风味。],也可以使用生物制剂来消除。
4、水环境变化大。精养池换水量大导致温差过大,在这白苗培育阶段影响尤为严重,会严重影响鳗苗摄食;土池中换水量过大或暴雨等外界水源大量进入池塘,引起藻相、水温突变也会引起鳗鱼摄食**下降或不摄食。
处理措施:白苗培育阶段要配备调温池,一次性换水量不要太大;土池中适量换水(5-250px)即可,避免水环境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