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淤,保持塘底淤泥[淤泥,汉字词汇,yū ní,是指河湖池塘里底部的泥沙。]15~20厘米,以减少有机物耗氧,改善养殖水环境。
2.将鲂鱼放养密度[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控制在12000~15000尾/公顷,以减轻残饵及排泄物对水体[水体 ,水的集合体。]造成的污染。3.投喂环保饲料,以减少氮磷向水中的排放。
4.水质老化时及时换水,以保证水质的肥、活、嫩、爽。提高增氧机[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的利用效率,以保证养殖水体较高水平的溶解氧[溶解在水中的空气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与空气中氧的分压、水的温度都有密切关系。]。
5.定期泼洒[【词目】泼洒 【读音】pō sǎ 【释义】将水或其他细小东西向外倒洒,使散开。]EM菌,泼洒浓度为1.5毫克/升,以降低水体非离子氨和**酸盐[**酸盐,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浓度。
6.定期泼洒生石灰[生石灰,主要成分为**钙,通常制法为将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天然**,在高温下煅烧,即可分解生成二**碳以及**钙(化学式:CaO,即生石灰,又称云石)。],每公顷每次225千克,增强水体的缓冲能力。通过以上措施改善水环境,将溶解氧、非离子氨、**酸盐、pH值等水质指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以防止因环境因子恶化诱发细菌性败血症[败血症(septicemia)是指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并在血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发生的急性全身**染。]。
7.定期检查鲂鱼鳃部寄生虫[寄生虫(parasite)指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高度退化,一生中大多数时间寄生于其他动物体内或体表的动物。]寄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治疗。由车轮虫、杯体虫、斜管虫等纤毛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寄生虫病是寄生虫侵入人体而引起的疾病。],可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0.7毫克/升全池泼洒。由指环虫、三代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可用0.3~0.5毫克/升敌百虫全池泼洒,以防止因寄生虫侵袭诱发细菌性败血症。
8.放养鱼种前用生石灰清塘消毒,以减少致病菌潜伏。干法清塘用量每公顷1500千克。选择抗病力强的鱼种。选用营养均衡的饲料,提高鱼体抗病力。
9.发现鲂鱼吞食[吞吃。]淤泥后,立即投喂防治细菌性败血症的药饵,连喂4~6天,同时改善水环境,消除导致鲂鱼吞食淤泥的因素,此方法可有效防治由于吞食淤泥而引发的鲂鱼细菌性败血症。在疾病流行季节,每20~25天投喂一个疗程(3天)的预防药饵,可防止鲂鱼细菌性败血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