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塘长了蓝藻,你该这样做 !


近些年来,河蟹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到了中后期,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都会暴发[暴发,汉语词汇。]蓝藻[又名蓝绿藻(blue—green algae),是一类进化历史悠久、革兰氏染色*性、无鞭毛、含叶绿素a,但不含叶绿体(区别于真核生物的藻类)、能进行产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单细胞原核生物。],并且每年呈上升趋势,市场上随之出现一些杀蓝藻的“特效药”受到大部分养殖户青睐,但是用完以后,发现效果并没有那么理想,这样反反复复的杀蓝藻,最后导致高温期还没过,池塘已经没有了水草[一般是指可以生长在水中的草本植物,是许多水生动物的栖身地和庇护所,可以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以便水生动物呼吸。],同时诱发其他问题,比如河蟹大量伤亡、缺氧、水变等,严重可导致泛塘,给河蟹养殖带来灾难性的损失。经过多年实践总结,池塘暴发蓝藻不一定要杀,只要处理控制方法得当,就不会对养殖造成危害。现将方法总结如下:


一、蓝藻暴发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不合理施肥
每年7、8月份气温较高,投喂量也较多,残饵、粪便增多,水生生物代谢加快,会造成水体[水体 ,水的集合体。]中氨氮含量超标。当磷肥施用过多的时候,水体中氮、磷都比较多,蓝藻容易暴发。

2、外源水带入
外源水中有大量蓝藻,养殖户通过打水、换水,把蓝藻带入池塘,再加上长期低氧、水草活力差、底部污染严重的环境,导致蓝藻暴发。


3、水位浅
蓝藻在高温,强光下的生长速度会比其他藻类[藻类是原生生物界一类真核生物(有些也为原核生物,如蓝藻门的藻类)。]生长速度快,在7-8月份,水位浅的池塘光照强度大,水温升高快,这时其他藻类生长受到抑制,而蓝藻能继续生长。

4、池塘环境差
蓝藻暴发是判断水质污染的一个重要指标,蓝藻易老化死亡,形成水华,水质恶化,溶氧降低,恶劣的环境造成其他藻类无**常生存,而蓝藻成为最后的优势种群[生物学名词,种群中占有绝对优势的地位的种群。]导致暴发。

5、水体流动性差
蓝藻喜欢高pH值、静水水体,大部分河蟹养殖池塘没有增氧[ ...]设备,增氧能力不足,水体流动性差,营养素不易扩散,水体容易分层,导致其他藻类难以生长,蓝藻仍能继续繁殖。


二、处理、控制蓝藻的方法

1、加大增氧力度
蓝藻喜欢相对静止的水体,通过安装增氧设备搅动水体,阻止水体分层,达到水体流动、同时增氧的目的,增氧能促进水体有机质分解,缓解藻毒素,使其他藻类繁殖。


2、合理投喂,勤改底
养殖中后期,高密度养殖环境下随着投饵量增加会导致池塘底部产生大量残饵、粪便,造成池塘底部污染,使池塘富营养化导致蓝藻暴发,建议使用“底居安”加强型[加强型:沉积岩区叠加褶皱的一种类型,此种叠加褶皱发生在早期褶皱轴面近直立,而早、晚两期构造挤压应力场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其结果是仅使早期褶皱进一步压紧,压扁,或产生同向次级褶皱使其复杂化。]5-7天改底一次,降低池塘底部污染。

3、补菌调水,补碳保草
当蓝藻暴发时,可配合使用“利生多”、“利菌多”等有益菌[有益菌一般是指在人体肠胃生长的、对人体健康起到正面作用的细菌或真菌。]调节水质,有益菌在水体中与蓝藻形成生物竞争,达到以菌抑藻的目的。

水草在养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水草可以吸收水体中残饵、粪便等代谢产物降低池塘污染,同时也能达到遮荫、调节水温、增氧的作用。水草长势良好直接关系到池塘水环境的好坏,“活力碳”可有效为水草提供生长所必需的碳源,促进水草生长和藻类繁殖,和蓝藻形成竞争。


4、定期解毒
蓝藻死亡后,释放大量藻毒素,这些物质积累到一定量时,会引起河蟹慢性中毒,同时也会影响其他藻类生长,因此定期使用有机酸“碧水安”解毒,可有效降低藻毒性,缓解河蟹等生物中毒现象。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