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种类
1.植物性饲料:豆饼、花生饼[花生饼,由炒香花生、面粉、糖粉、花生油、蛋等制成。]、小麦、地瓜、土豆和各种水生植物[能在水中生长的植物,统称为水生植物。]等。
2.动物性饲料:小杂鱼、螺蛳和河蚌等。
3.配合饲料:按照河蟹生长营养需要,应符合NY5072的规定制成颗粒饲料[颗粒饲料是具有营养全面,稳定性强的饲料,在水中不易溃散,不易污染水体,易消化吸收,农户省工又省力等优点,深受广大水产养殖户的青睐。]。
(二)投饵[ ...]方法
1.“四看”投饵:看季节:6月中旬前,动物、植物性饵料[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比为60:40;6月中旬至8月中旬,为45:55;8月下旬至10月中旬,为65:35。看天气、水质:天晴多投,透明度[ 透明度是结晶矿物在磨制成标准厚度(0.03mm) 时允许光线透过的程度。]少于30厘米时应少投,并及时换水[《换水》是广西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进祥。]。看摄食活动:发现过夜剩有饲料应减少投饵量,蜕壳时应增加投饵量。
2.“四定”投饵:定时:每天2次,早晨6~7时、傍晚4~5时各投1次;定位:沿池边浅水区定点“一”字形摊放,每间隔20厘米设一投放点;定质:青粗、精结合,确保新鲜适口,建议投配合饵料、全价颗粒料,严禁投**变质饲料,其中动物性饵料占40%,粗料占25%,青料占35%;定量:日投饵量的确定按3~4月为蟹体重的1%左右,5~7月为5%~8%,8~10月为10%以上。每天的投饵量为早上占30%,傍晚占70%。
(三)水质管理
1.水位调控:5月上旬前保持水位0.6米,7月上旬前保持水位0.8~1米,7月上旬后保持水位1.5米。
2.换水:6~9月每5~10天换1次水;春季、秋季每隔2周换水1次,每次换水水深20~30厘米,先排后灌,排水时应从底涵排水,灌水应在晚上灌水。
3.pH调节:每2周泼1次生石灰[生石灰,主要成分为**钙,通常制法为将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天然**,在高温下煅烧,即可分解生成二**碳以及**钙(化学式:CaO,即生石灰,又称云石)。],生石灰用量为10~15克/立方米。其次也可以用水生植物培植法进行调节pH,增加水体透明度,使水体透明度长期保持在30~50厘米。溶解氧[溶解在水中的空气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与空气中氧的分压、水的温度都有密切关系。]在水体中始终保持5毫克/升以上。在高温季节还要充分利用沉水植物与挺水植物相结合,水草群落此消彼长、互为补充。
4.底质调控:最关健的是在清塘时采用池底太阳光曝晒、消毒和杀菌,排放底泥中的氨氮,增强土壤通透性,灌水后有利于水生植物生长发育[生长是指身体各**、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是量的改变;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和**的分化完善与功能上的成熟,产质的改变。]。当水生植物生长发育正常时需要有机营养,当剩余残饵沉底,我们可以投放一定量的螺蛳,一部分残饵作为螺蛳的饵料,别的部分作水生植物有机肥料。必要时还可以使用一些生物改良剂[改良剂是指能够改良产品品质及性能的物质,食品改良剂是由食品级的原料在食品配料中通过添加少量即可改善面团的性能及食品品质及风味。]。
5.日常管理:坚持早、中、晚各巡视1次,早晨主要检查池中有无残饵,以便安排当日的投饵量,并打扫食场,创造一个清洁的摄食环境。中午主要是测量水温,晚上观察河蟹的活动情况。定期检查和加固防逃设施。加强对蜕壳蟹的饲养管理,察看测试池塘水体溶解氧的含量,维护营造河蟹池的适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