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峰
近期很多养殖户反应,扣蟹[扣蟹属于蟹类,具有食用价值,可以在稻田中,池塘中,泯沟中,平田中生长,和其他蟹类一样的外形,但颜色不一样,扣蟹有点银白色的,其他蟹类是红的,黑的 等。]下塘后出现频繁上岸现象,甚至出现部分损伤,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将直接影响第一壳的成功率,并对以后的蜕壳生长留下隐患。因此,仕必得建议[建议,通常是在适当的时候指针对一个人或一件事的客观存在,提出自己合理的见解或意见,使其具备一定的改革和改良的条件,使其向着更加良好的、积极的方面去完善和发展,是有益处的。]大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温差应激性上岸。近期雨水较多、水温不稳定,昼夜温差差大,扣蟹对温度敏感,下塘后应激反应[各种紧张性**物(应激源)引起的个体非特异性反应。]较重,尤其是外地运输的苗,反应更强烈。此种情况以水质清瘦、水位过浅的池塘较为常见。建议措施:先泼洒[【词目】泼洒 【读音】pō sǎ 【释义】将水或其他细小东西向外倒洒,使散开。]金维安或者金多安,天转好后使用藻乐肥+藻肽低温肥水,维持水体保温能力,水位过浅的适当加点新鲜水再肥水。
2.缺氧浮头性上岸。目前扣蟹都集中在环沟里,环沟水域有限,水位也不深,导致[导致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dǎo zhì,指使产生,促成;引起;造成(常用于不好的结果),语出宋司马光 《太子太保庞公墓志铭》。]继密度过高,溶氧压力大,特别是水草载得稀疏、没肥度的池塘,很容易缺氧,导致扣蟹上岸。此类现象一般发生在晚上,上岸数量多,天亮后一部分会下水,少部分蟹留在岸边浅水区域。建议大家以后一定要在放苗前将水肥起来,以培养足够的藻类产氧。
3.药残中毒性上岸。很多地区习惯用有机磷及菊酯类农药清塘,低温下药物残留时间长,且大部分残留在底泥中,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不断释放毒素[毒素(英语:Toxin),是指生物体所生产出来的毒物(poison),这些物质通常是一些会干扰生物体中其他大分子作用的蛋白质,例如蓖麻毒蛋白。],扣蟹经长途运输后活力受影响,身体代谢水平低,无法抵御毒素侵害,加上甲壳类水产动物本身对农药很敏感,导致中毒,大量上岸。这种情况白天和晚上都有,而且上岸的扣蟹行动缓慢,反应迟钝,通常蜷缩在岸边形成“僵蟹”,上岸不下水。建议措施:清塘后一定要过水,然后先用针对性降药残产品-底居速解安解底毒,第二天用解毒应激***[***,是护肤品中之极品,成分精致、功效强大、效果显著,始终保持着它拥有的高贵和神秘。]解水毒,立体彻底降解毒素。
4.肝胰脏[胰脏(pancreas):一个大而细长的葡萄串状的腺体,横于胃后,居脾脏和十二指肠之间;其右端(胰头)较大、朝下,左端(胰尾)是横着的,尾部靠着脾,是人体一个重要的脏器。]受损性上岸。今年很多上岸的苗子扒开来看后,发现肝胰脏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白,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扣蟹越冬前没有进行营养强化,导致越冬期大量消耗肝脏里物质和能量,出现发白,另一方面毒素药残的**及致病菌感染,也会导致发白。此类上岸现象一般都伴随着一定的损伤,要引起重视。建议措施:全池泼洒金维安+肝舒康,促进肝胰脏及体质恢复,严重的,配合底居速解安解毒。
5.PH变化大导致的上岸。3月上旬晴天居多,而近期伴随新一轮降雨天气,导致光照少,藻类及水草光合作用弱,PH值比晴天时低,加上水位浅,导致短时间内PH等水体理化性质变化过大,扣蟹不适应而上岸。建议措施:可泼洒全能,稳定水质,前期水质不宜过肥、过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