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Pelteobagrusfulvidraco)俗称黄腊丁,是一种底栖小型杂食性鱼类,为我国重要的名优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品种之一,国内主要分布于长江、黄河、珠江及黑龙江、辽宁等流域。
一、黄颡鱼国内生产概况
2018年全国黄颡鱼养殖总产量[读音:chǎn liàng产量是个通用性很强的词,一般是指人或机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数量。]为48.00万吨,比上年增长15.03%,黄颡鱼养殖总产量占全国淡水养殖鱼类总产量的1.65%,比上年增长了0.34%。全国有26个省市养殖生产黄颡鱼(见图1),主产区包括湖北、浙江、江西、广东和四川等省区,黄颡鱼养殖产量分别为13.65、7.90、5.29、5.28和3.27万吨,各占全国黄颡鱼养殖总产量的28.44%、16.46%、11.02%、1.99%、6.82%。根据产业经济**示范区实际生产情况推算,2018年上述五省区黄颡鱼产量为37万吨,全国黄颡鱼产量为50万吨。2011-2018年我国黄颡鱼主产区产量见图2。
2018年黄颡鱼价格[价格是商品同货币交换时单位商品量货币的多少(比例的指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指数是多种商品才有的,无量纲),或者说,价格是价值的(货币删除,价值本身是用货币表示的)表现。]明显低于2016、2017年同期。2018年黄颡鱼的养殖规模继续扩大,产量持续[持续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chí xù,意思是延续,继续;无间隔,连续不断。]增加,两广地区、江浙地区、两湖地区、川贵等主产区都出现了产量过剩的现象,加上贵州、广西等地网箱大量拆除的影响,前三季度黄颡鱼成鱼[成鱼,是淡水鱼的一种,皮滑,主要颜色为黑色和褐色,可以人工养殖。]价格与去年相比有所下降,5.5两/条的塘口价格跌到了9块钱出点头,3两/条和4两/条的成鱼塘口价格跌到了7块钱左右。中秋以后,市场[市场起源于古时人类对于固定时段或地点进行交易的场所的称呼,指买卖双方进行交易的场所。]价格持续下行,主产区成鱼基本都是以本地及周边地区消耗,跨省跨区域大量流通的情况较少,鱼价很难涨上去。
二、2018年黄颡鱼产业特点
2.1养殖业发展迅速
黄颡鱼在消费者[消费者,从法律意义上讲,消费者应该是为个人的目的购买或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的社会成员。]群体中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国内市场需求量逐步增加,很多渔民开始加入黄颡鱼的养殖队伍中,2003-2018年养殖产量的年均增长率达16.38%。预计2019年黄颡鱼的养殖产量比2018年有所增加,将达到50万吨,增长4%左右。
2.2市场价格明显下滑
黄颡鱼的养殖产量逐年增加,且增长速度较快,但黄颡鱼毕竟是特色鱼,与常规四大家鱼的消费量[消费量是指人们在一定时期内所消费的消费资料(含劳务)的数量,又称“社会消费量”。]是无法相比的,在产量持续增加而消费量有限的条件下,黄颡鱼的市场价格下滑是必然出现的。2016年黄颡鱼价格波动幅度较大,但整体养殖利润高于2015年,养殖户的热情自然也有所增加。2017年整体经历了先升后降的过程,上半年基本趋于上涨阶段,下半年下降幅度较大。2018年黄颡鱼的养殖规模继续扩大,价格持续下滑。黄颡鱼终端消费需求方面,消费者需求在短时间内无法持续增长,价格在短时期内无法恢复。
2.3黄颡鱼外地市场饱和,多数为本地消费
2018年中秋以后,市场价格持续下行,主产区成鱼基本都是以本地及周边地区消耗,跨省跨区域大量流通的情况较少。目前,由于黄颡鱼对外发货量减少,导致渔民收入减少,卖鱼积极性不高,水车的收鱼量少了,很多到本地抓鱼的外地水车少到可以忽略。
三、黄颡鱼产业存在问题
3.1苗种业质量堪忧
优质苗种缺乏,苗种质量参差不齐,以次充好现象较为严重。
黄颡鱼苗种有很多,主要包括普通苗种、杂交苗种和全雄苗种等,这三种苗种品质各异:普通苗种具有便宜以及方便购买的优点,但生长速度太慢,抵抗力较差,且运输困难;全苗种前期的生产速度较快,也比普通区域发展苗种更易运输,但后期生长速度过慢,抗病性[抗病性是病理学用语,指树木与病原物在长期进化和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中,逐渐形成和表现出各种抵御有害病原物的特征和能力。]也差;和前两种苗种相比,杂交苗种具有生产速度快、抗病性强、运输方便等优点,缺点包括价格太高、养殖技术较高、体色浅等。
3.2成鱼养殖业不规范
养殖模式过于追求产量,养殖密度大,病害严重,缺少高效、环保的生态养殖模式;由于病害危害严重,养殖户盲目乱投药,甚至使用禁用药物或过量使用磺胺类药物,不够规范,产品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市场上饲料品牌多,种类混乱,饲料品质不稳定,喂养出来黄颡鱼体色问题突出(如时常出现的香蕉鱼等问题)。
3.3国内市场供过于求
产业发展过快,规模过大,产量过剩,价格波动幅度大。黄颡鱼作为一种深受老百姓喜爱的特种鱼,养殖产量逐年增加,且增长速度较快,出现了总量过剩的问题。在产量持续增加而消费量有限的条件下,黄颡鱼的市场价格下滑是必然出现的。养殖规模盲目扩大是造成2017、2018年黄颡鱼价格持续下跌的主要原因。
四、2019年黄颡鱼产业发展趋势分析与产业发展建议
作为深受老百姓喜爱的鱼类,黄颡鱼这几年在国内很多区域的养殖规模都出现了明显的增加,同时也产生了总量过剩的问题。养殖规模盲目扩大是造成2017、2018年黄颡鱼价格持续下跌的主要原因。在2018年市场价格低迷的影响下,部分养殖户开始转养其他品种,预计2019年黄颡鱼养殖规模和养殖产量会有所下降,黄颡鱼市场价格会有所上涨。
4.1开发黄颡鱼加工[加工是指对货物进行再生产;受托加工货物,是指委托方提供原料及主要材料,受托方按照委托方的要求制造货物并收取加工费的业务。]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
水产制品的加工方向必须朝着营养化、方便化、功能化、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水产食品加工的方向发展。由于具有食用简便、营养丰富和味道鲜美等特点,合成水产品类食品广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与此同时,国内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水产类加工产品除了以上特点外,还必须注重人类健康、消费多样化和消费对象个性化等发展要求。基于此,黄颡鱼的营养价值较高,冻鲜鱼的加工处理较难,主要是三根硬刺,可采用除内脏、硬刺的制品便于人们加工冻鲜鱼。
4.2合理安排生产,规避市场风险
黄颡鱼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大,如养殖户盲目根据当年的市场价格调整下年的养殖量,所面临的市场风险是很大的。在生产过程中,应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合理安排生产计划,最低程度地减轻自身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规避市场风险。
作者:代云云 袁永明 袁 媛 张红燕
来源:柏普泰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