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是鳜鱼[鳜鱼,又叫桂鱼、鳌花鱼,肉食性,无鳞鱼类,属于分类学中的脂科鱼类。]病害高发季节。鳜鱼发病与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环境、病原[病原,指病因。]数量及鱼的体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养殖过程中,养殖者大多只注重用药物控制病原,而忽视了对环境的改善和鱼体本身抗病能力的提高,结果往往事与愿违,疾病没能得到有效控制,经济损失较大。因此,必须从改善养殖环境、增强鱼体质和控制病原三个方面着手,防治鳜鱼病害。
一、改善养殖环境
1、水质调控与底质改良:秋季鳜鱼采食量增大,每天产生废物较多,容易导致水中氨氮、**酸盐[**酸盐,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等有害物质[有害物质是指人类在生产条件下或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能引起疾病或使健康状况下降的物质。]含量过高,因此要经常换水[《换水》是广西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进祥。],每7天换1次水,每次换水量20厘米左右,若外河水质差,可通过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鱼池囤水来换水。若换水后**酸盐等指标仍超过0.3毫克/升,可使用100目以上沸石粉(每亩50公斤)、微生物制剂(复合芽孢杆菌)进行全池泼洒[【词目】泼洒 【读音】pō sǎ 【释义】将水或其他细小东西向外倒洒,使散开。],改良底质,降低水中有害物质浓度。
2、增氧防浮头:每5-6亩鳜鱼池配备3千瓦增氧机[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1台,晴天中午开2-3小时增氧机,晚上12点左右开增氧机到天亮。遇到阵雨或闷热天气,夜里提前开启增氧机,同时配合使用粒粒氧。
二、增强鳜鱼体质。⑴合理放养:掌握合理的养殖密度和科学混养,每亩放养鳜鱼1000尾左右。⑵合理投喂:投喂优质饲料鱼,要求每次饲料鱼的投喂量是鳜鱼日采食量的2-3倍,每2-3天投喂1次,不让鳜鱼暴食暴长。
三、控制病原。⑴杜绝饲料鱼带病原进入:投喂的饲料鱼要提前3-5天消毒杀虫,有必要的结合投喂药饵3-5天,确保饲料鱼健康无病后,再投入鳜鱼池。⑵控制寄生虫病发生:秋季是鳜鱼车轮[车轮是人类在搬运东西的劳动实践中逐渐地发现的。]虫病和斜管虫病高发季节,必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定期捕捉1-2条鳜鱼送鱼病诊所进行镜检,根据虫体多少采用不同用药方法。若车轮虫、斜管虫较多(每个视野10个以上),每亩用400毫升优马林、200克硫酸铜[硫酸铜(化学式:CuSO4),为白色或灰白色粉末。],傍晚加水全池泼洒,用药后,全池施用氧立得250克,开启增氧机到第二天早晨。若虫体不多(每个视野5-10个),每亩用车轮清300克、硫酸铜300克加水全池泼洒。⑶适时消毒:鳜鱼杀虫后第3天,每亩用二**氯[二**氯(ClO₂)是一种黄绿色到橙**的气体,是国际上公认为安全、无毒的绿色消毒剂。]200克进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