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嘉宾:章晋勇
报告主题:《河蟹水瘪子病与絨鳌蟹肝孢虫感染[《感染》 是一部由落合正幸执导的恐怖电影。]及防控建议》
嘉宾简介:章晋勇,男,1980年5月;2006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水生[水生是电视剧《雪豹》中角色,由樊营扮演。]生物研究所,水生生物学,获博士学位;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2007年11月至2009年11月,东京大学,外国人特别研究员;2009年12月至今,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2013年2-3月,沙特国王大学,沙特阿拉伯,科学院动物系,访问教授。
研究方向:水生动物微寄生虫(粘孢子虫、微孢子虫、球虫、血簇虫等)生物学、生态与进化、病原[病原,指病因。]与宿主相互关系及其病害[植物体发育**、枯萎或死亡,一般由细菌、真菌、**、藻类或不适宜的气候与土壤等因素造成,属于自然灾害。]诊断、病害生态防控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模式[模式是指从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中经过抽象和升华提炼出来的核心知识体系。]等,在鱼病与寄生虫国内外主流刊物发表文章50余篇,其中SCI收录40余篇。
学术兼职:中国原生动物学会理事、湖北省渔业科学技术普及协会秘书长、中国鱼病学专业委员会会员、日本鱼病学会会员、欧洲鱼病学家协会会员;《水生生物学报》、《中国水产科学》、《水产学报》、《ParasitologyResearch》、《ActaZootaxa》、《Fish&ShellfishImmunology》、《JournalofAdvancedResearch》、《Genomics》、《DiseasesofAquaticOrganisms》、《JournalofFishDiseases》、《Parasitology》、《JournalofParasitology》、《FoliaParasitologica》等国内外刊物审稿人。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河蟹已经成为一个大的产业,全国河蟹年产量高达80万吨,年产值超过500亿元。时下,河蟹养殖主要分布在江苏、安徽、湖北、江西、辽宁、上海、浙江、湖南、新疆、青海等地。各地纷纷涌现出不同的养殖模式,例如兴化模式、高淳模式、宜兴模式、金坛模式、武进模式、当涂模式……但现在真正的河蟹健康养殖并未形成,人们多数都只是按照当地习惯在养殖,对河蟹这类甲壳动物的基础研究相对薄弱。
河蟹病害分析
各地的河蟹养殖模式都存在些弊端,均有发病情况出现,所以关于河蟹良种的选育、生态养殖模式的构建、病害等方面,都还有很多深入的研究工作要做,尤其是在河蟹病害这方面。目前,蟹农在养殖河蟹的过程中主要受纤毛虫[纤毛虫属纤毛门(Ciliophora),大多数纤毛虫在生活史的各个阶段都有纤毛,以纤毛作为运动细胞器。]病、黑鳃病、颤抖病这三大病害的困扰,且解决的办法十分有限。
首先,我们来看下纤毛虫病。纤毛虫病这几年爆发比较厉害,其爆发的主要原因是水体有机物过多或养殖产品密度过高。目前国内对于纤毛虫病还没有做出具体的研究命名,但我们研究发现,很多纤毛虫和寄主其实存在的是一种供需关系,这类生物抗药性强。虽然纤毛虫在短时间内不会引起河蟹大量死亡,但会导致机体的损伤和抗病力下降。
接着,我们就水瘪子病来做下详细的探讨。我第一次接触水瘪子病的时候是在兴化,当时多地都有水瘪子病爆发,但人们对该病害的病原和病理都缺乏一个明确的表述。水瘪子病是对体色发暗无光泽,机体松软有弹性,肝胰腺肿大或萎缩,肌肉组织间和胸腔积水,而后期空肠空胃,出水易死亡,无经济价值的河蟹疾病的俗称,其实就是河蟹肝胰腺坏死。
水瘪子发生的可能诱因[诱因( incentive )是驱使有机体产生一定行为的外部因素。]是什么
我们在调查时,向多位养蟹30年以上的师傅了解到,早在80年代兴化地区就开始零星出现水瘪子病。2015年的一场台风导致兴化30多个乡镇爆发水瘪子病。在往后的数十年里,水瘪子病开始由华东江苏传播到华中地区。但我并不认为台风是导致水瘪子病爆发的主要原因。水瘪子病的病原不仅存在于养殖池塘,在生态水环境中也有。在螺丝等底栖生物丰富(虾青素)的湖泊、塘口也会爆发水瘪子病。
有人说水瘪子就是白化症的进一步发展。但我们比较了一下这两种病害,发现白化症多发于雄蟹,病蟹外表正常,肥满度降低,肝胰腺发白、胸腔积水、肌肉松弛萎缩,严重时肝胰腺呈糜烂状、异臭,无法使用。通常营养充足或环境改善后白化症就能得到恢复。最后,我们认为水瘪子和白化症并非同一种病。
我们发现,在2015年以前,兴化地区的养殖池塘中的微孢子虫、细菌、**、种质并没有出现明显变化。我认为可能是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苗种、病原、环境的平衡遭到破坏,从而诱发了水瘪子病。
据我们了解,在兴化人们为了防止螺原体,泼洒大量的清塘药物。所以有人认为是药物残留诱发水瘪子病。因此,我们在实验室做诱导实验,但实验的结果无法证明河蟹是否是先感染了病原,然后在药物的**下诱导水瘪子病,还是河蟹直接受药物**诱导水瘪子病发生。药物可能会导致河蟹中毒,但这种中毒是不可遗传的,所以药物残留诱发水瘪子病这一说法行不通。
而关于微孢子虫病原说诱导水瘪子,个人认为是有道理的。我觉得水生无脊椎动物微孢子虫是诱发水瘪子病的诱因。防控病害方面,所有的生物应激与非生物应激都可能是病害的诱因,找到原发性[原发性是针对于继发性和转移性而言,就是说某种疾病最先发生于某个组织或者**,对于该组织或者**来说,该疾病就是原发的。]的诱因才能治本,关于改善水环境、种质等都只是治标不治本。当然也不能完全否认改善水环境和种质的作用,感染和发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也有人说pH和溶氧是水瘪子病的诱因。但我们发现,在一些pH值高达11的塘口并没有爆发水瘪子病,所以还是要弄清楚原发**因和继发**因的问题。单纯的用某一因素做诱导的话是无法做出正确判断的。
河蟹病害防控建议
究竟是环境导致病原抗性降低还是病原感染抗环境应激下降?水生甲壳类生物的病原类生物是非常丰富的,而单一病原感染少见,病症往往是病原感染后激发了其它感染或环境应激导致的!个人认为,某种病原生物在环境**情况下,快速增殖造成机体损伤后,继发细菌等微生物感染造成的肝胰腺坏死,进一步引起营养**,导致附肢乏力等临床症状。故控制原发性诱因及引起原发**原增殖的环境因素与增强机体抵抗能力才是防控水瘪子的关键!
因此,建议从四点出发加强河蟹水瘪子病与绒螯蟹微孢子的防控工作。
一是在苗种方面,坚持生态育苗及原种场的选育与提纯复壮,加强苗种的营养需求(尤其是大眼幼体、一期扣蟹);
二是建立严格的蟹苗跨域流通检疫制度,防治病原的人为传播;
三是改变高浓度泡塘药物的使用习惯,标准化河蟹生态健康养殖体系(水草密度与搭配、养殖容量);
四是完善河蟹不同生长期的营养配方研究,减少冰鲜饵料鱼的使用。
END
1、来源:腾氏水产商务网[商务网指进行电子商务贸易的网站,目前比较流行的有B2B,B2C等多种形式的商务网站。]-当代水产杂志社
2、作者:蔡金柱编辑整理
3、腾氏水产商务网微信号:tsf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