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种近几年才发现的,以腹甲发白为主要外部症状的疾病。
一、病原
从患白板病的病鳖体内分离出多种细菌,陈晓凤等(1995)分离出嗜水气单胞菌、迟缓爱德华氏菌和普通变形杆菌;丁雷等(2000)分离出温和气单胞菌和爱德华氏菌;而谢军(1996)则认为该病病原可能是**。
二、流行情况
该病主要危害100~500克以上的鳖,尤其对250克左右的鳖危害较大,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突然,传染性极强,初期发病征兆不明显,等到严重时会突然从水底成批浮起死亡,发病率可达70%~80%,死亡率可达30%,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在5~6月份。
三、病症
患病[患病的明显变化表现在:精神意识感觉的异常、呼吸异常、饮食消化代谢功能异常、运动功能障碍、心跳血压异常、性行为能力异常,六大系统的变化。]的鳖体既无红斑出血,也无粗脖烂皮,因此常常被忽视,造成误诊。但只要发现有鳖反应迟钝,行动缓慢,不摄食,就应仔细检查。患病鳖体型较厚,体表完好无损,只是背甲发黑,肋骨及两肺叶所在部位轮廓较清晰,腹甲苍白,无一丝血色,呈极度贫血状态,故名“白板病”。大部分身体呈水肿状,解剖患病的活鳖,肌肉苍白无血,但腹腔内往往有积水或血水;肝脏肿大,往往呈土**是该病的主要特征之一,有时也呈青灰色;肾缺血,脾脏黑小或淡红色肿大,肠呈贫血状,但后端常有瘀血块,病情较重的鳖有肠粘连[肠粘连(intestinal adhesion)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肠管与肠管之间、肠管与腹膜之间、肠管与腹腔内脏器之间发生的不正常黏附。]现象。亲鳖的卵因失血而无血丝。
四、防治措施
1.预防:①养殖池放养前要彻底消毒[消毒 是指**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细菌芽孢的方法。],特别是池底有泥沙或淤泥的池子,一定要翻动冲洗,最好先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室外土池要放干水。彻底翻晒,或用生石灰或漂**消毒后,再曝晒。②鳖入池前要严格检疫,剔除病鳖隔离观察。③加强饲养管理,严格“四消四定”制度,即工具消毒、饵料消毒、鳖体消毒和水体[水体 ,水的集合体。]消毒以及投饵中的“定时、定点、定质、定量”。④注意保持水质良好,经常换水,定期进行水体消毒。⑤发病期,最好彻底清理1次池塘,作1次消毒处理,剔除病鳖隔离治疗或销毁,再采取一些辅助治疗措施。
2.治疗:①用复方新诺明拌饵投喂,6天一疗程,剂量为第1天0.2克/千克鳖重,2~6天减半。②拌饵同时,全池遍洒福尔马林呈20克/立方米[立方米,读作lì fāng mǐ,它是体积单位,符号m³((这个字符的Unicode编码是33A5)),等于每边长为一米的一个立方体的容积,等于一立方米。];或遍洒大黄硫酸铜[硫酸铜(化学式:CuSO4),为白色或灰白色粉末。]合剂(每立方米水体称1.5克大黄,用20倍大黄量的0.3%的**浸泡12小时,然后用0.7克/立方米的硫酸铜一起泼洒)。③庆大霉素拌饵投喂,剂量每千克体重10万国际单位,连用3天,如停止死亡,需再用3天,以巩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