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镇一黄颡鱼养殖土池,面积6.7亩,水深2米,增氧能力1kW/亩;2017年7月放本地苗10万尾。2018年6月,黄颡鱼开始出现死亡[死亡是相对于生命体存在(存活)的生命现象,意指维持一个生物存活的所有生物学功能的永久终止。],每天持续死亡。
7月1日,停料。
7月2日,死亡500多斤,当天[◎ 当天 dàngtiān(1)同一天你可以当天回来(2) 就在那一天他当天就走了...]用6包“速解安”+10包“超维C”;
7月3日,死亡400斤,当天上午继续用6包“速解安”+10包“超维C”,下午白撞雨天气,泼洒[【词目】泼洒 【读音】pō sǎ 【释义】将水或其他细小东西向外倒洒,使散开。]盐60斤/亩;
7月4日,死亡突然增加到1500斤,换水[《换水》是广西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进祥。],未用药;
7月5日,死亡1500斤,继续换水,当天泼洒5包葡萄糖[葡萄糖(Glucose)(化学式C6H12O6)是自然界分布最广且最为重要的一种单糖,它是一种多羟基醛。]+12包“水中宝”;
7月6日,水温31℃,用简易测试盒检测水质指标:pH值为7.2、氨氮为0.4mg/L、**酸盐为0.6mg/L,水体透明度约40cm。黄颡鱼规格17-19cm/尾(3-4两/尾),塘头观察部分病鱼在水中呈现头上尾下、游动无力的症状,肉眼观察鱼体消瘦(图1),下颌有轻微充血[局部的血管血量增加,血流加速。]发红(图2),镜检鳃丝及体表粘液均无寄生虫。解剖病鱼发现鳃丝轻微贫血,肝脏充血易碎、胆囊发黑(图3),肾脏肿大(图4),脑轻微充血发红,分别从2尾病鱼的肝、脾、肾、脑中接种细菌,并取病鱼的肝脏、脾脏、肾脏、脑病料组织分别用波恩氏液固定和酒精保存,带回实验室做组织病理切片[取一定大小的病变组织,用病理组织学方法制成病理切片〔通常将病变组织包埋在石蜡块里,用切片机切成薄片,再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用显微镜进一步检查病变。]和**检测。
当天死亡下降至750斤,漂浮在水面上的鱼减少,继续泼洒5包葡萄糖+12包“速解安”,夜晚再泼洒12包“底加氧”;
检测结果:室温下培养48小时后观察培养皿,菌落细小、圆形、*白色、半透明(图5),药敏试验结果(图6)显示,该菌对氟多力、菌炎好迪、出败康等药物敏感。革兰氏染色结果为革兰氏阳性(图7),经16S细菌鉴定,该分离菌为海豚链球菌[链球菌是化脓性球菌的另一类常见的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及动物粪便和健康人鼻咽部,大多数不致病。](Streptococcusiniae),**检测结果显示斑点叉尾鮰疱疹****(CCV)和真鲷虹彩**(RSIV)均为*性。病理切片结果(图8)为肝脏淤血,肝细胞颗粒变性;脾脏出现许多蓝染的大细胞,肾组织中也有少量此类细胞。
7月7日,死亡500斤,继续泼洒12包“速解安”+12包“底加氧”,同时换水;
7月8日,死亡400斤;
7月9日,没用药,死亡量持续下降;
7月10日,开始泼洒10瓶“永乐碘”+2包“三黄散”消毒;
7月12日,泼洒“永乐碘”10瓶+高锰酸钾1斤/亩,同时内服6餐“氟多力”2包料[ ...]/包+“菌炎好迪”1包料/包+“利胃散”2包料/包;
7月14日,死亡30多斤。之后几天死亡减少,以调水为主。
分析:1、海豚链球菌可感染罗非鱼、斑点叉尾鮰、杂交鳢、杂交鲟、西伯利亚鲟等养殖鱼类,黄颡鱼感染海豚链球菌也有报道,并造成很高的死亡率(杨移斌,2017)。本病例黄颡鱼大量死亡,从主要脏器和脑部分离到菌落特征一致的细菌,经鉴定为海豚链球菌,怀疑本病例黄颡鱼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和死亡也是由该菌引起。
2、链球菌病主要发生在高温期,天气引起的水质环境剧烈变化会诱发发病和加重发病鱼死亡。保持水质稳定,发病后及时投喂对菌敏感**物,有利于减少发病和死亡。(利洋公司技术部王林锁,利洋水产药店勒流药店卢稀,研究所卢恩秋、章增林、戚瑞荣提供2018.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