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通过蜕壳[蜕壳,读音为tuì ké,是汉语词语,解释为蜕皮、遗骸。]才能生长,其蜕壳需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蜕皮激素[“蜕皮激素”又称“脱皮激素”,是从鸭跖草科植物珍珠露水草Cyanotis arachnoidea C. B. Clarke 根部提取得到的一种活性物质。],二是有效积温[有效积温,是作物在某个生育期或全部生育期内有效温度的总和,即作物在某一段时间内日平均气温与生物学零度之差的总和。],三是营养积累,三者达到统一促其蜕壳。扣蟹放养后在清明前后开始第一次蜕壳,此次蜕壳能否顺利进行,直接影响河蟹的成活率和产量,因此在河蟹蜕壳前要加强管理,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水质调控
水质调控主要包括水位控制和肥度控制。
水位控制主要是根据天气变化情况适当调节水位,促进水温[“**水的温度”的一种简称。]升高,减少河蟹应激反应[各种紧张性**物(应激源)引起的个体非特异性反应。]。
肥度控制主要是肥水[肥水是汉语词汇,拼音féi shuǐ ,意思是水名。],前期由于干塘、晒塘、清塘等把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原有的藻种基本杀灭,加上水温低,新进水藻种少,易造成水清瘦难以肥起来,因此前期肥水一是要根据池塘的肥瘦程度来施足底肥,二是要及时补充有益藻种,三是要少量多次[健身运动中,少量多次通常是指:使用小重量、小负荷进行较多次数的练习方法。]进行追肥,四是要定期对水体补充碳肥和矿物质。实践证明,同水位的肥水池塘水温比瘦水池塘水温要高1-2℃,且溶氧充足,减少河蟹的应激反应。
二、水草[一般是指可以生长在水中的草本植物,是许多水生动物的栖身地和庇护所,可以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以便水生动物呼吸。]管理
早春由于低温肥水效果慢,应定期泼洒腐植酸[腐植酸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大分子有机物质,广泛应用于农、林、牧、石油、化工、建材、医药卫生、环保等各个领域。]钠,保持池水有一定的肥度和透明度,促进水草生根发芽繁茂起来。前期的养草主要是固根、发棵,追肥时应尽量施到根部,让水草很好地利用肥源,水草长势好了,水质就稳定。
三、投饲管理
河蟹下塘后要及时投喂,尽早开食,恢复河蟹体能。同时河蟹经过越冬后肠道消化能力弱,前期应选择一些营养全面、适口性好的饲料适当投喂,且拌服助消化、保肝胰脏的产品。投饵量多少无规定,若池中套养青虾较多要加大投喂量,只要河蟹吃,塘里就要保证有饲料供应,这样才能确保河蟹顺利地蜕第一次壳。
四、病害防控
此阶段的病害主要是纤毛虫[纤毛虫属纤毛门(Ciliophora),大多数纤毛虫在生活史的各个阶段都有纤毛,以纤毛作为运动细胞器。]和青苔。有机质多的蟹池易生纤毛虫,在晴好天气先杀虫再消毒和解毒;已滋生青苔的塘口要及时处理,过多的青苔导致水体营养缺乏,不利于水草生长,水体清瘦后引起pH值波动过大,影响虾蟹蜕壳。(作者:徐旦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