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正源饲料有限公司郭清雄
良好的水体[水体 ,水的集合体。]生态是构建在丰富的营养元素的基础上,调节营养要素、水体净化[净化是指清除不好的或不需要的杂质,使物品达到纯净的程度。]能力使之平衡,必要时可通过人工手段辅助水质调控。辅助手段主要包含水体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制剂[制剂 zhìjì ,药物制剂,简称为制剂(Preparations)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按照一定的剂型要求所制成的,可以最终提供给用药对象使用的药品。]施用、增氧[ ...]强度及时间控制、水体酸碱度[酸碱度描述的是水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用pH值来表示。]调节、水位及进排水控制。
一、微生物制剂的使用[使用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shǐyòng,使人员、器物、资金等为某种目的的服务。]。合理使用微生物制剂,可提高[使位置、程度、水平、数量、质量等方面比原来高。]水体有益微生物种群数量,在生态上抑制有害微生物生长,并可补充固有微生物(硝化菌、反硝化菌、硫化菌等)加强甲鱼[甲鱼(AmydaSincnsis),是鳖的俗称,也叫团鱼、水鱼、是卵生两栖爬行动物,是龟鳖目鳖科软壳水生龟的统称。]粪便及残饵的净化能力。通过构建有益微生物群落提高净化能力,丰富的水体营养要素促进了藻类的生长,丰富的藻类可成为枝角类浮游动物的饵料,从而构建了一个良好的生态链。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过程中常出现水体老化,其特点:水体悬浮物增多、水质浑浊、水色发暗、透明度低。头次使用微生物制剂时,使用剂量为13-18g/m³,可根据水体肥力的强弱使用。建议10-15天补充一次微生物制剂,补充使用剂量在10g/m³以下,可通过观察水体的新老程度进行调控。微生物制剂产品多数为休眠状态灌装封存,使用前必要的活化措施可有效提高微生物制剂的使用效能。例如EM制剂可通过与红糖按1:2的剂量用水调和并密封,活化12小时左右再开启使用。
二、增氧强度及时间的控制。水体增氧作为人工辅助性手段可有效提升水体的净化速率,但强度过大的增氧不仅增加了养殖营运成本,而且易引起水体过瘦而造成水体有益菌衰减及**酸攀升。现今使用的多数增氧方式还是使用砂头曝气,合理分布放置增氧设备,可有效提高效能。一般情况下按照每平方米0.25个砂头进行布置,砂头垂直分布特点为砂头底部距池底5cm左右,增氧强度以水泡扩散1.5米为参照。按照每亩实际养殖面积配置1.1kw的增氧机一台。增氧时间可根据水**况进行调整,保持全天16个小时以上水体溶解氧在5mg/l,其他时间在3mg/l以上即可。
三、水体酸碱度的调节。水体的酸碱度的影响因素包含水体二**碳溶解度,藻类的呼吸作用及底泥污泥分解。使用生石灰[生石灰,主要成分为**钙,通常制法为将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天然**,在高温下煅烧,即可分解生成二**碳以及**钙(化学式:CaO,即生石灰,又称云石)。]提高水体酸碱度的缓冲能力,减少因外界因素波动影响水体酸碱度而产生应激。甲鱼适宜的ph值范围为7.2-8.0,若水体ph值为该范围之外可通过换水、泼洒生石灰等方式进行修正。
四、水位控制及进排水控制,适宜的水位可提高养殖成功率。在养殖初期,甲鱼水体水位保持在30cm左右,利用有限的前期投喂量,快速提升养殖水体营养要素。养殖至4个月时,可提升水位至45cm左右,增加水体扩大甲鱼活动范围。养殖前期较少进行排污,一般情况下养殖五个月左右时可通过拔污来辅助甲鱼水体管理。拔污方式:隔3-6日在摄食后巡塘时段排水2cm左右,至水体无明显氨氮味为止。温室养殖换水,一般不大于水体的二分之一。【以上信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