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建鲤达到理想的繁殖[繁殖,是生物为延续种族所进行的产生后代的生理过程,即生物产生新的个体的过程。]效果,除了要求亲鱼[亲鱼,指发育到性成熟阶段,有繁殖能力的雄鱼或雌鱼,也叫种鱼。]性腺充分发育之外,适宜的外部环境**[**(stimulus),作用于**系统(细胞、组织、**以至生物整体)并引起其反应的动因(内外环境的多种变化)。]也必不可少。在诸多因素中,异性的**、水温[“**水的温度”的一种简称。]、水质、天气[天气是一定区域短时段内的大气状态及其变化的总称,如冷暖、风雨、干湿、*晴等。]的变化、鱼巢[鱼巢,也叫鱼窝。]的**等对亲鱼繁殖的影响尤为突出。为了能按照人们意愿控制繁殖,达到理想的生产效果,就必须了解各种因素对繁殖的影响。
一、雌雄配对与异性**
到了繁殖季节,达到性成熟[性成熟(sexual mation) 是个体发育的一个方面。]的雌雄鱼均会主动寻找并接受异性的**,**[**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fā qíng,指性成熟的雌性哺*动物在特定季节表现的生殖周期现象,在生理上表现为排卵,准备受精和怀孕,在行为上表现为吸引和接纳异性。]的亲鱼受生理**后将大量分泌引诱异性的激素,在互相追逐中更加兴奋,从而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完成排卵(精)过程。这一相互**的过程是亲鱼产卵[产卵指卵生动物将卵从母体中排出的过程,这里是指广义的卵,包括受精卵、未受精卵以及包在卵膜内的初期胚胎。]授精的前提,因此亲鱼的配对是否合理、合群[一种愿意与他人乃至群体在一起的倾向。]是否适时,对产卵率和受精率[标准受精率=受精蛋数/入孵蛋数*100%,指受精蛋数占入孵蛋数的比例, 一般95%以上。]有重大影响。雌雄配比以1∶2.5为宜。分群饲养达性成熟的亲鱼,选择在临产前2天合群为宜,最好能配合其他**因素同时作用,这样可以使建鲤产卵更为集中。合群后的亲鱼一般集中在第二天凌晨至第三天凌晨产卵。
二、水温变化
当水温恒定在15℃以上时,达到性成熟的亲鱼即可**产卵。如果水温低于11℃或高于28℃将停止产卵,即使偶有亲鱼产卵也是因为受极强**所至,因而受精率极低、孵化率低、畸形率高且成活率低,一般雌鱼也不会顺产,产后较易死亡。最佳的繁殖水温为17℃~22℃。当水温高达28℃或低于14℃时,产卵过程将明显受抑制。在适温范围内,水温的缓和波动对亲鱼的产卵有明显的激发作用。但如果水温突变,如转池换水不当或天气突然变化,都将抑制亲鱼产卵授精。
三、天气变化
天气变化影响水温、溶解氧、气压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亲鱼的产卵。在适宜的水温下,天气的变化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亲鱼繁殖。相对稳定的水温对亲鱼性激素[性激素sexhormone(化学本质是脂质)是指由动物体的性腺,以及胎盘、肾上腺皮质网状带等组织合成的甾体激素,具有促进性**成熟、副性征发育及维持性功能等作用。]的分泌有**作用,在此条件下,若风和日丽,将**性激素分泌,促进性成熟及繁殖行为[繁殖行为(reproductive behavior)是涉及繁殖的各种行为的统称。]。而持续的低温、高温、*雨、低气压、闷热的天气将抑制性激素的分泌,从而抑制繁殖行为。在较长时间持续一个较恒定的水温后突然出现天气变化,气温升高或降低,晴转雨或雨转晴,都将**亲鱼**。如水温持续低于14℃,突然出现气温上升,亲鱼**产卵表现十分明显。
四、水质环境的变化
主要是水体中各种理化因子的改变,**亲鱼性腺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亲鱼的繁殖行为。在适宜的水温下,恒定的水环境会稳定亲鱼的性欲,延缓产卵,在此水环境中,即使成熟度较好的亲鱼也不会出现激烈的**产卵行为。而如果在此时改变水环境,更新池水或转池等(如大量冲入新水或将亲鱼转走等),亲鱼将在清水特有的**下集中大批量产卵。
五、鱼巢的**
就建鲤而言,人工鱼巢对繁殖的激发作用视时间的不同而不同。根据观察,在其他诸因素得以满足的条件下,建鲤将任意物体都视为鱼巢,这对人工繁殖极为不利。而任意选择物体,又对授精、孵化等有影响。因此,须选择有利孵化的鱼巢,且放置时间适宜,这样可使建鲤集中大批量产卵于鱼巢中。在放置的鱼巢中,亲鱼会选择最适合的物体作为鱼巢。一般在合群后即可放入鱼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