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兴化一口河蟹塘,面积30亩,老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淤泥较厚(见图1)。2016年2月底放蟹苗3万只,套养龙虾较多(去年清塘剩下的龙虾),全塘种植伊乐藻[伊乐藻是一种优质、速生、高产的沉水植物,原产美洲。],沟中水深80cm,田面上水深80cm,2016年7月底开始有蓝藻[又名蓝绿藻(blue—green algae),是一类进化历史悠久、革兰氏染色*性、无鞭毛、含叶绿素a,但不含叶绿体(区别于真核生物的藻类)、能进行产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单细胞原核生物。]水华(见图2),7月底伊乐藻已经开始腐烂下沉。

7月30日,用二**氯消毒。

8月1日,上午用蓝藻药(蓝藻分解酶)杀蓝藻,杀蓝藻之后立即撒增氧片和底改产品,当天正常喂料。

8月2日,一切正常。

8月3日,下午五点喂料时,发现青虾[青虾在分类学上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游泳虾亚目,长臂虾科,沼虾属。]、河蟹、龙虾有少量上草头、上边现象,晚上10点巡塘发现大量[基本信息    【词目】大量   【 拼音】dà liàng    【英译】[A flock of;A quantity of;Many;Mass;Great deal] -daliang

]

河蟹、龙虾上草头、上边、上岸(见图3、图4)。青虾大量游塘,并且开始死亡

[死亡是相对于生命体存在(存活)的生命现象,意指维持一个生物存活的所有生物学功能的永久终止。]

河蟹池塘杀蓝藻引起大量死蟹一例

。立即打水,用塘里仅有的2包“底加氧1kg”、增氧片5kg全塘干撒,3包“速解安1kg”泼洒。

8月4日凌晨1点,上岸、上边、上草头现象未缓解,地笼的河蟹、龙虾活力较差,鳜鱼

[鳜鱼,又叫桂鱼、鳌花鱼,肉食性,无鳞鱼类,属于分类学中的脂科鱼类。]

也开始大量游边死亡,青虾大量死亡(见图5、图6)。凌晨2点干撒1包“底加氧10千克”,期间打水机一直打水。早上天亮之后还有很多龙虾、河蟹没有下水。中午发现河蟹、龙虾少量死亡,青虾大部分死亡,鳜鱼、花白鲢全部死亡(见图7)。下午测得水指标:底层水pH值8.0、氨氮1.2mg/L、**酸盐

[**酸盐,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

无、溶解氧

[溶解在水中的空气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与空气中氧的分压、水的温度都有密切关系。]

0.40mg/L;表层水pH值8.6、氨氮0.2mg/L、**酸盐无、溶解氧3.38mg/L。当天没有喂食。

8月5日,大量过水,死亡龙虾几百斤,河蟹死亡几千只。

8月6日,龙虾、河蟹死亡一大半,塘里所剩无几。

分析:1、本病例在高温天气使用杀蓝藻药物和消毒剂造成蓝藻和伊乐藻大量死亡,死亡的蓝藻和伊乐藻腐烂、分解引起池塘严重缺氧

[缺氧(hypoxia),是指当组织的氧供应不足或利用氧障碍时,导致组织的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

,此时溶氧很低。又遇突然刮西北风降温降雨天气,气压低加剧缺氧,耐低氧能力较差的青虾、鳜鱼首先缺氧甚至死亡,耐低氧能力较强的龙虾、河蟹后缺氧,死亡较慢。缺氧达到一定严重程度,使用增氧剂、过水增氧也起不到应有的急救效果。

2、养殖时间长的河蟹池塘,底层耗氧物质积累越来越多,水源也较差、蓝藻较多,再加上今年高温时间长,伊乐藻腐烂严重(底层氨氮较高),大多池塘蓝藻暴发。此时应加大增氧力度(安装增氧机、过水、使用“底居安”、“底加氧”等**型底改)减少蓝藻危害,让河蟹安全度过高温期。而市场上杀蓝藻却成为主流,单纯的杀蓝藻,既不能解决蓝藻暴发的根本原因,也不能解决蓝藻本身的危害,只会进入杀蓝藻、蓝藻暴发、再杀蓝藻的恶性循环中,导致最终养殖失败。(利洋水产药店安丰店赵小培钓鱼店张二东提供2016.08.11)

图1池塘基本情况

图2水源中蓝藻水华

图3河蟹、龙虾大量上岸

图4河蟹、龙虾大量上岸

图5进笼子的龙虾和河蟹活力很差

图6青虾大量死亡

图7河蟹、鳜鱼死亡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