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科技入户指导中发现,在河蟹养殖过程中,不少养殖户误认为河蟹长毛[长毛,是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cháng máo,指太平军,因太平天国成员皆披头散发,故由此称。]现象就是纤毛虫[纤毛虫属纤毛门(Ciliophora),大多数纤毛虫在生活史的各个阶段都有纤毛,以纤毛作为运动细胞器。],结果使用药物治疗效果不好,主要是对长毛现象没有确诊,没有做到对症下药[对症下药,针对病症用药。],河蟹长毛现象主要是水霉病、河蟹纤毛虫病、丝状藻类病引起的。现对河蟹长毛现象区别及其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措施总结如下:
1、水霉病
病菌菌丝呈灰白色棉絮状,在河蟹身体上产生毛状物,主要是蟹池水质差,蟹体受到机械损伤等原因造成的。防治方法:每亩1米水深用300克二溴海因或溴氯海因全池泼洒[【词目】泼洒 【读音】pō sǎ 【释义】将水或其他细小东西向外倒洒,使散开。]。
2、固着类纤毛虫病
主要是体表由聚缩虫、累枝虫等寄生,河蟹的背壳、附肢、鳃上寄生形成绒毛状物,主要是蟹池水质过肥或长期不换水而致,防治方法:每亩1米水深用500克纤虫净全池泼洒。
3、丝状藻病
丝状藻附着在河蟹体表,使河蟹体表生长较长的绿色丝状绒毛,主要是蟹池水质过肥、池中长有青苔而致,防治方法:每亩1米水深用15公斤生石灰[生石灰,主要成分为**钙,通常制法为将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天然**,在高温下煅烧,即可分解生成二**碳以及**钙(化学式:CaO,即生石灰,又称云石)。]泼洒调节PH值,或用杀苔护草灵泼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