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鱼[甲鱼(AmydaSincnsis),是鳖的俗称,也叫团鱼、水鱼、是卵生两栖爬行动物,是龟鳖目鳖科软壳水生龟的统称。]疥疮[疥疮是由疥螨在人体皮肤表皮层内引起的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病。]病又叫穿孔病,内陆地区也有叫打印病。
症状:背甲、腹甲、裙边、四肢表面形成芝麻至蚕豆大小的白色圆形状病变,周围有出血。疥疮在前期多表现白色点状,中后期点状增大,并伴有脓血,挑开疥痂,有空洞并伴有出血,挤压可见血液流出。该病病程较长,易复发,久治不愈会因为长期出血导致甲鱼白底板,严重时可见和腐皮并发。
病因:该病由嗜水气单胞菌、产碱菌等致病菌引起,在以下两种条件下,极易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一是养殖环境上,多因水体[水体 ,水的集合体。]低温或温差过大,特别是在分池以后极易发生;外塘一般在5-7月(气候不稳定,温差大)是发病高峰期[高峰期可描述为“投资需求夹杂着消费需求增加的时期”。],温室发病高峰期在10-2月,尤其是靠近温室门口的几个池子;二是甲鱼自身免疫能力低下,肝脏[肝脏是身体内以代谢功能为主的一个**,并在身体里面起着去**、储存肝糖、分泌性蛋白质的合成等作用。]及肠道预防工作做不到位也容易发生该病。
流行与危害:疥疮病主要发病在幼鳖及成鳖阶段(稚鳖体现症状为白点病),该病病程较长,从发病到死亡可以可以维持到15天以上,在发病后期,甲鱼会出现肝灰色、脾肿大、肺黑褐色、胆汁浓稠发发黑,死亡率可在30%以上。
防治方法:
温室防治:做好保温,并将水温尽量维持在30-32℃高温。
1、外用:泡泡清3克(或菌毒清1.5克)+氟苯尼考[氟苯尼考(Florfenicol)中文名称: 氟洛芬;氟苯尼考;氟甲砜霉素,是在八十年代后期成功研制的一种新的兽医专用氯霉素类的广谱抗菌药。]5克/立方水,一般连续泼洒[【词目】泼洒 【读音】pō sǎ 【释义】将水或其他细小东西向外倒洒,使散开。]2次;
2、内服:氟苯尼考2-3克+保肝胆5克+水产复合B粉5-10克/公斤饲料,连续使用7-10天。
外塘治疗:
1、水体泼洒泡泡清2克+增氧剂3克/立方水,24小时后再泼洒一次;
2、内服:同温室治疗。
病例分析:本病在通过水体消毒可以有效的杀灭水体中的病原菌,所内服的氟苯尼考是一种氯霉素类的抗生素[抗生素,是指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其具有很强的抑制和杀灭嗜水气单胞菌、产碱菌有害菌功能,但同时氟苯尼考及其他抗生素如喹诺酮[喹诺酮类(4-quinolones),又称吡酮酸类或吡啶酮酸类,是一类合成抗菌药。]类产(如氟哌酸)会对肝脏造成很大的毒害。保肝胆含有高活性的保肝利胆成分,具有维护肝脏两大机能:一是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提高鳖体的抗病免疫力;二是增强肝脏分泌胆汁机能,还可促进鱼油等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水产复合B粉为水溶性B族维生素[维生素是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含有VB1、VB2、VB6、VB12、烟酸、泛酸钙、生物素等。B族维生素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在代谢方面,其具有溶解于水,不溶解于脂肪的特点,即其在甲鱼每天的摄取中,必须都有补充,过多的B族维生素不会储存在甲鱼体内,即会随着粪尿等代谢物排出体外。二是在生理功能方面,其参与细胞的生长代谢,是肌体组织代谢和修复的必须营养素。在甲鱼发生疥疮、腐皮、烂头烂爪子的时候,增加补充B族维生素,会对甲鱼疾病恢复,促进皮肤愈合起到很好的作用,犹如人发生口腔溃疡或脚气病的时候,补充B族维生素能够快速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