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524]湖南益阳沅江市黄茅洲镇三联湖有一口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水面12亩,水深2.4米,水泥护坡(图1),主养草鱼,套养花白鲢、鲫鱼、甲鱼。现有草鱼、鲫鱼吃料鱼23000斤,2台3kW的增氧机[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1台1.5kW的叶轮增氧机,食场处铺设1台2.2kW的微孔增氧机,有1台22kW的发电机。没有换水条件。
9月9日,晴,水色开始发红发黑,鱼吃料变差,晚上缺氧[缺氧(hypoxia),是指当组织的氧供应不足或利用氧障碍时,导致组织的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开始加重,浮头[由于水域环境的变化,造成含氧量急剧下降,致使鱼类因缺氧而浮在水面吞食空气,称之为浮头。]。
9月11日,晴,下午18:20塘口[塘口是位于广东省增城市区南8公里的村委会,属三江镇。]观察水色较浓、发红发黑,多点检测溶解氧[溶解在水中的空气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与空气中氧的分压、水的温度都有密切关系。]约7.1mg/L,当天鱼吃料很差,19:20检测溶解氧5.6mg/L,快速水质测试盒检测水质pH值8.4,氨氮无,**酸盐0.6mg/L。多数增氧机凌晨才开始打开,增氧机要开到第二天早上9点浮头的鱼才下去。
带水回店镜检,藻类[藻类是原生生物界一类真核生物(有些也为原核生物,如蓝藻门的藻类)。]以膝口藻为主,老化严重,藻类边沿缺刻多,有一些呈崩解状,少量隐藻[隐藻的光合作用色素有叶绿素a、c,β-胡萝卜素等。]、绿藻。下午开始停料。
9月12日,客户上店反映塘口缺氧更严重了,当天用“活力碳”4瓶+某品牌氨基酸类肥+磷肥,补碳补肥,转化藻相,同时提前打开增氧机。
傍晚19:00,开3台叶轮增氧机,鱼靠边不靠增氧机,有少量白鲢、草鱼在水面下慢游。检测塘边溶解氧3.6mg/L、氨氮0.4mg/L、**酸盐0.15mg/L、pH值8.4;塘口镜检藻类,膝口藻数量变少,边缘缺刻更严重,少量原生动物,隐藻、绿藻仍是少量。
晚上20:30,塘边溶解氧2.1mg/L,有的点1.5mg/L,到塘口中间测溶解氧,其中1台3kW叶轮增氧机边上溶解氧2.1mg/L,此台增氧机没鱼靠近,另两台(位置靠近)边上溶解氧2.5mg/L、2.8mg/L,不少鱼靠近此处,特别是溶解氧2.8mg/L的地方最多。晚上使用“底加氧”4亩/包+“速解安”4亩/包+“激活”1.5亩/包,增氧、解毒、抗应激。
9月13日,晴,上午8:00停增氧机后使用6包“速解安”+20包“激活”,+3包“底加氧”,客户电话反映用药后鱼浮头。下午3点技术员塘口查看,水色明显变清(图3),角落处有大量白色泡沫(图4),带水回店镜检膝口藻基本死完,测溶解氧3.06mg/L(图5),鱼不浮头。下午使用“碧水安5kg”2瓶,3瓶“氧速保”,3包“底加氧”解毒、增氧。
9月14日,刮北风,降温,多云转*,上午使用“碧水安5kg”2瓶,3包“底加氧”,下午一部分鱼开始吃料,一部分鱼“窜边”。
9月15日,多云,上午8:47测溶解氧2.5mg/L,已停开增氧机,鱼不浮头,水色发红并变浓了一些,镜检藻类硅藻增多,隐藻、绿藻变化不大,池塘基本恢复正常。
分析:1、膝口藻是有机污染严重的池塘在高温期常见的藻类,生物量大、种类单一,白露前后开始老化大量死亡,池塘若营养充足,藻类老化死亡速度放缓,缺乏营养易迅速死亡,经常造成倒藻[所谓倒藻是养殖水体中藻类大量死亡,导致水色骤然变清、变浊(有黄浊、白浊和粉绿色的混浊之分),甚至变红的一种现象。]泛塘,降温后如何安全“转藻”是膝口藻为主的池塘管理重点。
2、本案例膝口藻开始倒藻后加开增氧机增氧,在没有换水条件的情况下,通过及时药物增氧、解毒、调水,培养隐藻、绿藻等其它藻类,安全度过水变阶段。(利洋水产药店沅江店张吉提供2019.10.24)
“9月13日,晴,上午8:00停增氧机后使用6包“速解安”+20包“激活”,+3包“底加氧”,客户电话反映用药后鱼浮头”,用药后鱼浮头,倒藻的时刻用什么药都是危险的,即使本案例使用的“速解安”和“底加氧”,二者是用来缺氧急救的,也就是解决倒藻后的主要矛盾即缺氧的,但是二者是**性的,前者**性可能更强;因为**性较强又同时加重了老化藻类的死亡,间接造成进一步缺氧;另外倒藻池塘的鱼已经受到死藻产生的各种有害物质[有害物质是指人类在生产条件下或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能引起疾病或使健康状况下降的物质。](羟、酚、醇等有机物质或其它无机物毒素)和缺氧后(还原性水体会产生各种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产生的各种有害物质的侵害,如果这时强**性物质**相当于雪上加霜,鱼也可能上浮或死亡。所以,缺氧急救是风险最大的,缺氧时用**剂增氧和用还原剂(腐殖酸钠等)解毒,都可能造成病情加重。分析用药事故,95%是缺氧急救或杀虫杀藻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