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锚头鳋病
(1)病因:寄生性的桡足类感染。
(2)症状:限寄生体表,下颌或口腔内多见;患部可见出血点[出血点是指自发性出血不止,危及生命(包括颅内出血),出血的特点是皮肤、粘膜广泛出血,多为散在性针头大小的皮内形成瘀点或瘀斑,叫皮下出血点。],虫体过多时口腔闭合受阻无法索食。
(3)防治:早春为该虫繁殖期,可用0.3~0.5毫克/升鱼虫清2号全池泼洒,抑制虫体繁殖
(4)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期:早春发病,全年均可见病鱼。
(5)危害性:寄生虫过多时会使鱼体弱、死亡,与其他病原并发感染则死亡率高。
2、气泡[气泡,是在工程上一般由气体通过小孔进入液层分散而成。]病
(1)病因:水中氧气、氮气过饱和[一定温度、压力下,当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已超过该温度、压力下溶质的溶解度,而溶质仍不析出的现象叫做过饱和现象。]而使鱼体内形成气泡,致使气体栓塞患病。
(2)症状:鳗苗、幼鳗的头、鳃盖、鳍、眼睛都见到气泡,鱼体朝向阳光时气泡清晰;病鳗行动迟缓,浮游水面。
(3)防治:立即注水[为了保持油层压力和提高油层采收率,由地面把经过净化的水注入油层的措施。],加强曝气[曝音pù,bào为工程技术沿用的习惯读音。](水车在水面打大气泡);如**水氮气过高,则先予曝气后使用;夏季池水浮游植物[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是一个生态学概念,是指在水中以浮游生活的微小植物,通常浮游植物就是指浮游藻类,包括蓝藻门 、绿藻门、硅藻门、金藻门、黄藻门、甲藻门、隐藻门和*藻门八个门类的浮游种类,已知全世界藻类植物约有40000种,其中淡水藻类有25000种左右,而中国已发现的(包括已报道的和已鉴定但未报道的)淡水藻类约9000种。]过浓时应定期注水,降低其数量。
(4)发病期:夏季。
(5)危害性:多见于鳗苗、幼鳗、中鳗,有时不及时治疗会造成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