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蟹除加强日常管理[管理(manage)是指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以人为中心,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便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外,在养殖过程中应抓住五个关键期的管理,采取相应的饲养措施,获得高产高效。
1、河蟹苗种期管理
河蟹苗种在放养前必须进行暂养,从而获得较高的成活率,外地购买蟹种要进行消毒杀菌,避免细菌、**带入蟹池中,放养时水温差不要超过3ºc,在蟹池中用网围成暂养区,培养蟹种,待放养时间、苗种规格成熟时拆除围网,放入池中饲养。
2、蜕壳[蜕壳,读音为tuì ké,是汉语词语,解释为蜕皮、遗骸。]期管理
河蟹蜕壳前,应加强动物性饲料的投喂,最好投喂一些新鲜野杂鱼、螺蛳等动物性饵料,在蟹池中泼洒[【词目】泼洒 【读音】pō sǎ 【释义】将水或其他细小东西向外倒洒,使散开。]生石灰[生石灰,主要成分为**钙,通常制法为将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天然**,在高温下煅烧,即可分解生成二**碳以及**钙(化学式:CaO,即生石灰,又称云石)。]或硬壳宝、磷酸二氢钙[磷酸二氢钙,无机化合物,是无色三斜片状、粒状或结晶性粉末,广泛用于水产养殖动物及畜禽养殖动物的饲料添加剂,用作膨松剂、面团调节剂、缓冲剂、营养增补剂、*化剂、稳定剂等品质改良剂。]等,增加水中钙离子含量,促进河蟹同步蜕壳,河蟹蜕壳时,要保持水位稳定,不要频繁换水、加水,蜕壳时保持池塘周围环境安静,不能受惊吓,蜕壳时应减少投饵量。
3、应激期管理
河蟹养殖过程中,应加强应激期管理,防止出现应激反应[各种紧张性**物(应激源)引起的个体非特异性反应。]造成河蟹大量死亡,应激反应主要抓好天气变化引起的反应、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底质恶化造成的应激反应、消毒药造成的**反应、机械性损伤的应激反应、人为惊吓的应激反应等,这一时期应做好天气变化的防范,使用药物泼洒提前预防,定期测量水质,并使用生物制剂[以各类具有医研价值的碳基生物为原料,利用传统技术或现代生物技术制造,作用于人体各类生理症状的预防(保健)、治疗和诊断的各种形态制剂,统称生物制剂。]调节水质,使用底改改善底质,投喂营养全面的可口饵料,增强抗应激能力,增强河蟹体质。
4、高温期管理
高温期是河蟹生长的旺盛时期,这一时期主要抓好水质的调节,坚持每2—3天换水一次,每3—5天加水一次,每次加水10—20厘米。注意水草的管理,经常捞除腐烂的水草,防止水草腐烂污染水质,及时捞除塘内残饵。经常使用微生物制剂泼洒,改善水质、底质,降低氨氮、硫化氢、**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含量。及时开动增氧设备,保持蟹池溶氧充足。
5、病害期管理
在病害发生高峰期,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采取种草投螺、生态防病等一系列措施,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在河蟹第一次、第二次蜕壳后用硫酸锌[无色或白色结晶、颗粒或粉末,别名皓矾。]或甲壳净杀灭纤毛虫,梅雨季节泼洒一次生石灰,每亩1米水深用10公斤,高温期每10--15天用EM菌泼洒一次,控制河蟹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