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春后甲鱼养殖户要谨防五种常见疾病


冬去春来,气温[气象学上把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称为空气温度,简称气温(air temperature)。]逐渐转暖至18~25℃。甲鱼[甲鱼(AmydaSincnsis),是鳖的俗称,也叫团鱼、水鱼、是卵生两栖爬行动物,是龟鳖目鳖科软壳水生龟的统称。]会随着气温的升高逐步从冬眠中苏醒过来,并有爬行和觅食的现象。在此期间,甲鱼容易发生氨中毒、钟形虫病、红脖子病、腐皮病[腐皮病是由单泡杆菌感染引起的。]和水霉病等。如若治疗不及时,会造成多数甲鱼继发感染鳃腺炎病,危害颇大。因此,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治甲鱼疾病:

1、开春后,亲鳖产卵之前应抓紧时间进行产前强化培育。亲鳖一般在20℃以上开始摄食,此时,可投喂少而精的饵料[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引食,使其及早开食,如以新鲜的猪肝、鱼、虾等拌入配合饵料,吸引亲鳖摄食;以后随水温[“**水的温度”的一种简称。]的上升[上升,一作词语,有由低处向高处移动、得道**、死亡、升高或增加的意思;一作苏联的一部电影,讲述卫国战争期间,游击队长索特尼科夫和士兵雷巴科夫的。]不断增加饵料的数量,并补充一些含维生素[维生素是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较多的饵料,如麦芽、莴苣叶或维生素E粉剂,促进性腺的发育;同时,消毒水体和调节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创造亲鳖的最佳生态环境。

2、初春天气变化无常,温室薄膜不要提前拆除,并要根据天气变化控制好养殖池水温,如果遇到低温*雨天气时要盖严薄膜,避免水温下降引起甲鱼应激反应[各种紧张性**物(应激源)引起的个体非特异性反应。]

3、在水温上升至15℃以上时,更换池水1次,并降低水位。在水温上升至18℃以上时,全塘泼洒1次生石灰水,浓度视其水质和底质而定,浓度通常在35~70毫克[毫克一种国际通用的质量单位。]/升之间。

4、当水温上升至22℃时,甲鱼开始觅食,可进行适当投喂,投喂食物的数量不宜过大,投喂次数也不宜过多,待气温基本稳定和龟鳖身体机能恢复到正常的状态,再按正常的喂养方式和数量进行喂养。几天后用0.25毫克/升的菌特消毒杀菌。

5、当水温上升至25℃时,连洒两天1毫克/升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此后连续喂“中华鳖**灵[**灵,片剂。]”6天。1周后,根据池塘以往的病情,可再连喂“中华鳖消肿散”6天。

6、3月份由于鳖的个体生长加快,残饵和排泄物增加,水质又逐渐恶化起来。为了防止水质恶化,要进行循环过滤或把空气压入水中,以改良水质和节省燃料。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