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稻田:生长水稻的水田;种稻的田。]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河蟹,是利用稻田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就是“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的简称,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包括人工干预下形成的第二自然) 力量(物质和能量) -shengtaihuanjing],辅以人为的工程措施,既种植水稻[水稻是草本稻属的一种,也是稻属中作为粮食的最主要最悠久的一种。],又养殖河蟹,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充分挖掘稻田的生产潜力,达到稻蟹双增收的目的。近年来,各地都在水稻田里进行扣蟹的培育和成蟹的养殖,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指人们在生产中依据生态平衡规律,使自然界的生物系统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条件产生的有益影响和有利效果,它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稻田养殖河蟹是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综合种养模式。它既发扬了湖泊养蟹和池塘养蟹的优点,又克服了这2种养殖方式的不足,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1)河蟹的摄食[简介摄食是指机体为个体生存、保障身体各**的功能和从事各种活动的能量需要所进行的取食行为。]行为,除去了稻田中的杂草,减少了在水稻栽培过程中的除草[中耕除草是传统的除草方法,生长在作物田间的杂草通过人工中耕和机械中耕可及时防除杂草。]工序,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稻田中的杂草,一般都是河蟹喜食的天然饵料,如满江红、金鱼藻、苦草等。而这些杂草的清除又是水稻栽培中较为繁琐费工的生产环节,尽管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农业部门就从国外引进了化学除草剂[除草剂(herbicide)是指可使杂草彻底地或选择地发生枯死的药剂,又称除莠剂, 用以消灭或抑制植物生长的一类物质。]来替代人工除草,但任何一种除草剂都会对稻谷和环境带来一定的污染。在稻田中养蟹,不仅可以减免人工除草的劳动,而且还有人工除草无法相比的除草经常性和化学除草剂不可比拟的彻底性,既能省工省钱,又减少了环境污染。
(2)河蟹的摄食行为,还除去了稻田中的害虫,减少水稻栽培过程中除虫灭害的费用,也减轻了农民喷施农药的劳动强度。水稻的主要害虫有稻虱、浮尘子、叶蝉、卷叶虫、稻螟蛉等,这些害虫正好都是河蟹喜食的对象。河蟹还能摄食稻田中的摇蚊幼虫、蜻蜓幼虫、龙虱幼虫、红娘华等。据试验,河蟹还能消灭水稻茎、叶、穗上的害虫。河蟹的这种生物防治作用,既有效地减轻了虫害对水稻的危害和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又极大地改善了稻田及农村的生态环境。
(3)河蟹的摄食行为及其爬行运动,对稻田起到了松动泥土的作用,减少了农田中耕的用工。稻田中的水生生物,一般生活在浅泥中或田泥的表面,如藻类[藻类是原生生物界一类真核生物(有些也为原核生物,如蓝藻门的藻类)。]就有底生、半底生和浮游三大类。底生藻类,一般着生于稻田的土表,形成冠状群落的藻层,主要由硅藻、绿藻和蓝绿藻组成;半底生藻类主要为丝状多细胞绿藻,其丝状体漂浮于水中,而其组成部分却附着在稻田土表或伸入田泥中。田螺、水蚯蚓等底栖动物,一般生活在稻田的泥表层。河蟹在摄食这些水生生物时,客观上达到了使稻田泥土松软通气的效果,有利于肥料的分解和土壤的透气,从而促进稻禾分蘖和根系发育,也减少了农民为松土而中耕的劳苦。
(4)河蟹的生命活动,为水稻的生长[生长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起到了保肥和施肥的作用,减少了农民种田的开支。河蟹在它的生命活动中,摄食了稻田中的藻类和杂草等水生植物[能在水中生长的植物,统称为水生植物。],而这些水生植物的生长都不同程度地消耗了稻田的肥料和养分,这在客观上为水稻的生长起到了保肥的作用。河蟹的排泄物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钙等微量元素,它们都是水稻生长所必需的优质肥料,这在客观上又为水稻的生长起到了施肥的作用。这一保一增,大大地减少了农民用肥的投入。
河蟹为水稻的生长带来这么多的好处,那么稻田对河蟹的养殖是否有利呢?回答是肯定的。
1、稻田能为河蟹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稻田,一般土质松软、溶氧充足、水温适宜、营养盐类丰富。松软的土质,给河蟹的生命活动提供了方便,这种土质也为饵料生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充足的溶氧(来源于大气,因为稻田中的水浅,空气中的氧气容易溶解在田水中)、灌溉水以及在田水中进行光合作用的多种水生植物、丰富的营养盐类,这些都是河蟹生长蜕壳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而稻田中的磷、钙、钾等营养盐类比池塘和湖泊中丰富得多。
2、稻田能为河蟹的生长发育提供丰厚的饵料生物。稻田的水生生物组成与池塘不同,浮游生物无论在种类上还是在数量上都比池塘丰富,而丝状藻类及水生维管束植物也远比池塘中多。由于稻田的浅水环境,水温适宜,光照充足,给水生植物和底栖动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水、土、光、热、气等非生物因子和植物、动物、微生物等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而形成一个功能上统一的整体,为河蟹的生长发育提供了丰厚的动植物饵料。据分析,稻田中已知的原生动物有23科66种,轮虫有8科36种,桡足类有4科5种,藻类有23科209种,水生植物有41科409种和亚种,还有大量的底栖动物。
稻田养蟹,稻蟹共生,将名特水产品的养殖与水稻种植有机结合,改变了稻田单一的种植结构,获得了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的良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发展生态农业创出了一条新路,为广大农村发展创汇农业、脱贫致富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