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鳢的池塘精养技术

鳢科鱼类在我国只有3种:乌鳢、斑鳢[斑鳢(Channa maculata)属鲈形目,攀鲈亚目,鳢科,鳢属。]、月鳢。斑鳢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如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等省区。斑鳢(我省俗称本地生鱼)同乌鳢(俗称湖南生鱼)相比较,味道香浓,腥味少,鱼肉嫩滑,商品价值高,同时也是外贸出口的重要鱼类。现将斑鳢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集约化精养技术介绍如下。  

  一、池塘要求  
  精养以土池为好(也可用网箱或水泥池流水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池塘面积以1~3亩为宜。池塘水深1.5米以上,最好塘基高出水面50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以上,池底有10~15厘米淤泥,进排水口防逃设施安全可靠,排灌水方便,池塘四周环境安静。池塘**或一角种植1/5左右水面的水葫芦以调节水质并供鱼隐蔽遮*。鱼塘四周设1米左右的围网,防鱼跳逃,鱼种[鱼苗经过短时间的培养,体长达到3到13厘米之间的幼鱼称为鱼种,又分为小规格鱼种,中规格鱼种,大规格鱼种。]下池前,以生石灰[生石灰,主要成分为**钙,通常制法为将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天然**,在高温下煅烧,即可分解生成二**碳以及**钙(化学式:CaO,即生石灰,又称云石)。]底清塘消毒,然后贮水。等毒性完全消失后,放鱼种养殖。  

  二、鱼种放养  
  在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位于中国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入海口处。]养殖面积较大,放养密度[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高,产量高。一般是在5~6月投放[投放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 tóu fàng,是指用甩、撒的办法放置。]3~5厘米鱼种,也有投放10厘米左右的大规格[常指生产的成品或所使用的原材料等规定的质量标准,常用在制造学和物理学中。]鱼种。投放的鱼种要求同一来源,一次投放足量。鱼种健壮无病,规格整齐一致。如果投放当年小规格鱼种,放养密度一般为6000~8000尾/亩。经过5个月左右的养殖,平均个体达500克以上。亩产一般达3000公斤,高产的可达5000~7000公斤/亩。也有的在2~3月投放隔年大规格鱼种,经过4个月的养殖,一般在6~7月可以养成上市,接着养殖当年新鱼。  

  三、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投喂  
  斑鳢是一种典型的肉食性鱼类,主要以小鱼、虾、蝌蚪、水生昆虫及其它水生动物为食,其食物组成随体长的改变和生活环境的不同而改变。斑鳢性凶猛,贪食,且当食物不足,或规格不整齐,个体大小相差较大时,会相互残食。因此,养殖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放养规格的整齐一致。  目前人工养殖斑鳢多投喂小鱼、小虾等鲜活饵料,也有经过人工驯化后,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的。而在珠江三角洲,因海水小杂鱼(冰鲜鱼)来源易,所以一般都投喂海水小杂鱼,饲料系数为3.6~4.2。但要注意冰冻好,保证质量,不要腐烂变臭,否则极易导致患病。  

  四、日常管理  
  1经常加注新水,防止水质因饲料过剩或粪便等而恶化败坏。  
  2雷雨天防止斑鳢跳逃和池水漫池。  
  3坚持巡塘,检查进排水口防逃设施是否完好无损,如有破损要及时修补。  
  4做好饲料的保鲜工作,保证饲料新鲜不腐烂变质。  
  5投饲做到四定:定质、定时、定位、定量。  
  6做好鱼病[致病因素作用于鱼体时鱼的正常生命活动受扰乱的现象。]的防治工作:鱼病重点在防,每15~20天左右全池泼洒一次生石灰水消毒,并调节水质。饲料鱼每星期用10×10-6浓度生石灰或(1~2)×10-6浓度漂**消毒一次。如发现鱼病要及时处理。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