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池塘养殖大闸蟹效益的关键措施


  1、彻底清塘消毒[消毒 是指**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细菌芽孢的方法。]
  池塘应在冬季进行清整,抽干池水进行暴晒,清除过多的淤泥,在放养[把某些已经圈养的野生动物重新放到野外环境中去,使它们在一定范围之内以原有的生存方式生活。]前,清除池塘中的野杂鱼,然后进行消毒杀菌,用生石灰[生石灰,主要成分为**钙,通常制法为将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天然**,在高温下煅烧,即可分解生成二**碳以及**钙(化学式:CaO,即生石灰,又称云石)。]全池泼洒[【词目】泼洒 【读音】pō sǎ 【释义】将水或其他细小东西向外倒洒,使散开。],每亩用量120-150公斤。

  2、投放优质蟹苗
  投放自已培育的扣蟹,要求扣蟹体质健壮,附肢齐全,无伤无病,规格一致,无性早熟[性早熟是一种以性成熟提前出现为特征的性发育异常。]。蟹种放养前,选择硬壳体健、活动好的蟹种,不投放腹肢僵直、中空、软壳、活力差的带病蟹种,下塘时逐个检查,剔除病蟹,对购进的蟹种用高锰酸钾进行消毒处理后再进行放养。

  3、采取“种草投螺”
  种植水草[一般是指可以生长在水中的草本植物,是许多水生动物的栖身地和庇护所,可以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以便水生动物呼吸。]既可提供河蟹栖息、避敌的场所,起到进化水质作用,提高河蟹的品质,种的水草以伊乐藻为主,并与水花生[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又称空心莲子草、喜旱莲子草、**草。]相结合,种植水草面积为池塘面积的60%左右,移植螺蛳,在清明前一次放足,每亩放螺蛳350公斤,在养殖中后期还经常检查螺蛳的存塘量,发现不足时及时补充。

  4、科学投喂饵
  坚持“前期精,中间青,荤素搭配”的原则,早晚各1次,4-5月份以动物性饵料[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为主,主要是小鱼、螺蚌肉等,6-7月份以植物性饵料为主,主要是小麦、玉米、麸皮等,8-9月份高温季节投喂颗粒饲料[颗粒饲料是具有营养全面,稳定性强的饲料,在水中不易溃散,不易污染水体,易消化吸收,农户省工又省力等优点,深受广大水产养殖户的青睐。],可搭配山芋、南瓜、水草等,养殖后期增加动物性饵料投喂,确保河蟹吃饱吃好。

  5、加强水质调节
  春季保持水深0.8-1米,高位季节1-1.2米水深,每10-15天换水1次,高温每天加水10-20厘米,用生石灰7-10天全池泼洒1次,每亩1米水深10-15千克调节PH值,用生物制剂[以各类具有医研价值的碳基生物为原料,利用传统技术或现代生物技术制造,作用于人体各类生理症状的预防(保健)、治疗和诊断的各种形态制剂,统称生物制剂。]调节水质,降低氨氮、**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的含量,促进河蟹健康生长。

  6、加强病害防治
  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彻底消毒,每10-15天用生石灰泼洒1次,进行调水,药物预防每20天左右进行杀虫后灭菌,主要用纤虫净杀纤毛虫,黑鳃、烂鳃、水肿、肝坏死等用碘制剂。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